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苍黄 > 第四十四章 变法初论

天苍黄 第四十四章 变法初论

作者:有时糊涂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44 来源:笔趣阁

皇帝没有动,默默的看着面前的奏疏,三人也没开口,殿里很是沉默,黄公公端着盏茶,悄没声进来,将桌上的茶换了,然后又悄没声要出去。

“给张卿上茶。”皇帝忽然开口道,黄公公连忙应声,皇帝随后示意张猛坐下,张猛过来在他对面坐下。

张猛坐下后,略微迟疑便开口道:“皇上,不能再打了,要继续打下去,咱们还准备不足,另外,让鲜卑人自己先打,消耗一部分实力,咱们明年开春后,再视情况出兵。”

皇帝轻轻叹口气,神情十分遗憾:“朕没想到你也反对,朝廷不是没银子,帝都存粮可供天下人吃两年,就算将搬出一半粮食,也够支持这次远征,张卿,你倒底是为什么?”

张猛略微沉凝,叹口气:“皇上,塞外是心腹之患,可流民和门阀才是肘腋之患,咱们大晋最大的忧患不是塞外胡族,当年秃发树机能一统大漠,麾下彪悍之士五十万,南侵我大晋,可结果如何呢?我大晋依旧稳如泰山。”

张猛顿了下,喝了口水,皇帝静静的思索,他不是什么不知道,匆忙登位的皇帝,在登基之前,他已经开始处理朝务长达七八年,有充分的政务经验,对社会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这次出征,本就是一次冒险,只能胜不能败的冒险,”张猛放下杯子继续,深深的看着皇帝,眉宇中有深深的忧虑:“治国当顾及根本,我大晋的根本是什么?不是塞外,不是士族门阀,而是百姓。百姓好了,我大晋天下稳如泰山。”

说到这里,张猛再度闭嘴,皇帝等了会,没有听到他的声音,忍不住抬头看着他,不悦的说:“说啊,说一半算什么,接着说。”

张猛沉默了会,心里叹口气,才开口缓缓说道:“皇上,我大晋立国之初,太祖定下诸多规矩,这些被视为祖宗成法,可我大晋立国已经八百年了,八百年前定下的规矩还适合今天的天下吗?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流民越来越多,朝廷税收越来越少,士族把持天下的各个方面,从土地到官员选拔,全部被士族掌控,太祖定下,士族不许经商,可现在,士族从未停止经商,那怕在太祖时期也没有。”

“皇上,天下现在到了必须变法的时候了,若不变法,府库恐无粮饷,朝廷恐无充饷之银,朝廷恐无可战之兵,天下糜烂,再无振作之机。”

变法!

张猛之言震动了皇帝,在大晋的历史上,不是没有变法,武宗时便有过数次变法,其后,睿宗和仁宗也都是搞过变法,但他们的变法都没突破太祖定下的祖宗成法,可今天张猛所提的变法,明显是要突破祖宗成法,而且是以门阀士族为目标。

这是一个大马蜂窝!

皇帝对门阀士族是很不满,但要作这么大手术,会造成什么后果,皇帝也有些迷茫。

“土地兼并是很严重,但....”

“皇上,您在陈国清查土地,士族阶层已经开始警惕,”张猛突兀的打断皇帝的话,郑重的看着皇帝:“皇上可能觉着臣危言耸听,但皇上错了,臣绝非危言耸听,土地兼并为何如此严重?原因很简单,士族无税,朝廷赋税全加在小民身上,小民不堪其重,只能将土地卖给门阀士族,朝廷税收便随之减少。

另外,士族把持了品鉴,士族子弟纷纷占据朝廷高位,庶族和平民子弟无晋身之阶。

朝廷在扬州推行盐政革新,阻力重重,为何?扬州的盐市,实际掌控在扬州门阀手中,同样的,冀州渤海,青州胶东,河东,盐田盐矿,无不掌控在门阀手中;江南的棉田桑田,丝绸作坊,棉布作坊,有几家不在门阀手中?

万民之苦,朝廷之困,皆在门阀士族。

皇上,门阀士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成为天下之害!”

张猛的一连串话,如同一连串重雷在皇帝脑海中炸响,以往好多没明白的事,顿时通透了。

皇帝兴奋的起身,在殿内来回走了两圈,然后站住,大声说道:“你说得对!门阀已经成为朝廷之害!天下之害!必须铲除!爱卿,你有什么好办法!”

张猛再度迟疑,想了想从怀里拿出一卷册子,放在书桌上。

“皇上,这是臣写的《变法赋》和变法纲要,请皇上审阅,不过,皇上,如何变法,还需要仔细商议,我们要的不是铲除,而是抑制,皇上,在明发诏旨之前,此事一定要保密。”

“朕当然知道,”皇帝转头看着穆公公和林公公:“你们吩咐下,那些小黄门,不许乱嚼舌头,有乱传乱说者,一律处死。”

“老奴明白。”穆公公低头应道,他心里十分震惊,他万万没想到张猛抛出来的居然是这样一份建议,不错,门阀士族是占了很多土地,也掌控了天下财源,可门阀士族是能轻易动的吗?当初邵阳郡王不过小作调整,便身死家灭,连先帝都不敢碰,张猛居然要变法,而且是针对整个士族阶层的变法。

要捅篓子了!

穆公公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满朝官员抗议的场景,午门外恐怕又有无数士子泣血叩阙。

“...,凡太祖之法,有要于时也。太祖定法之时,天下方定,大乱之后,田地荒芜,太祖之策,使天下安定,生产恢复,后世因之视为祖宗成法,万世不可变。

然,古今有万世不可变之法吗?非也!

今天下已变,世易时移,太祖之法亦应变。

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太祖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太祖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太祖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好!写得好!”

皇帝大声叫好,张猛面无表情,穆公公面带忧色,林公公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什么。

“张卿,此文当刊发天下!”皇帝兴奋不已,张猛摇摇头:“皇上,方略未定之前,不可提变法,此事需秘密准备。”

皇帝点点头,张猛拿起另一册文件:“这是臣这些年草拟的变法纲要,请皇上御览。”

“好,朕要好好想想,是该变变了。”皇帝长吁口气,似乎要将胸口淤积的那口闷气都吐出来,他知道自己虽然登基了,可朝中大臣并没有真的服从他,他没有泰定帝的权势,而且,由于陈国和以前的事,门阀士族对他有深深的警惕。

“准备点饭菜,简单就行,朕要与张卿好好聊聊。”

皇帝刚吩咐,张猛却摇头:“皇上,此事非同小可,皇上当认真思考,草民先告退,皇上想好之后,草民再与皇上细谈。”

张猛说着起身,冲皇帝施礼,然后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犹豫,皇帝愣了下,随即明白,轻轻叹口气,过去拿起纲要,犹豫下没有翻开。

穆公公和林公公依旧站在角落,不管有没有大臣在,他们都习惯性的站在角落,绝不与人争锋。

此刻大殿里没有其他人,林公公用目光看着穆公公,他站在穆公公身后,穆公公看不见,他心里有些着急,悄悄向前移动了下,这时,穆公公的袍袖微微动了两下,林公公立刻停下,再没有其他动作。

“老穆,你怎么看?别敷衍朕,说说心里话。”

穆公公上前两步,躬身答道:“老奴不敢,老奴此身已属陛下,绝不敢有半点欺瞒。”

“那好,你说说。”

“回皇上,老奴赞成秋大将军的看法,太原王最好先撤回来,平定白山匈奴,已经可以对朝野交代,皇上登基不久,朝野并不安稳,出兵塞外,情非得已,这是皇上登位以来第一次出兵,张猛说得对,只能胜不能败,说实话,当初决定出兵时,老奴心里是捏把汗的,好在胜,那就先撤回来,保住胜果,至于鲜卑人,明后年再收拾也不迟。”

“你呀,”皇帝笑了笑,转身看着他:“朕问的不是这个。”

穆公公沉默了会,摇头说:“皇上,这变法,老奴真不知道是好是坏,老奴是皇上的一条狗,皇上让老奴对付谁,老奴就对付谁,至于,朝廷大政,不是老奴可以胡言的。”

“胡言?”皇帝呵呵笑着走到他面前,看着他,穆公公低下头,皇帝温言道:“父皇在临去前告诉朕,说你若非身份有异,实则国之干才,要朕多征求你的意见。”

穆公公噗通跪下,伏在地上无声哭泣,肩膀不住耸动,林公公随即跪下,深深伏下,皇帝温言道:“老穆,朕知道,你这个位置不好干,你是父皇老臣,几十年,忠心耿耿辅佐父皇,朕希望你象对父皇那样对朕,不要忧谗畏讥,朕不是畏怯之主,朕在太子位上干了近十年,朕不想当守成之主,父皇将这江山交给朕,朕就干好,让他们知道,父皇没有选错人!”

皇上,老,老奴,老奴,”穆公公泣不成声,皇帝弯下腰轻轻拍拍他的肩,穆公公抬起头:“陛下,老奴不知该说什么,只有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皇帝点点头:“起来吧,说说你的看法。”

穆公公起身,将泪水擦去,抬头看着皇帝,略微想想便说:“陛下,变法一事要十分慎重,没有周全的设计,万不可实施,门阀士族的势力盘根错节,陛下不知,当初昭阳案时,先帝就曾经想动一下,可最后还是不得已放弃了昭阳,为何?禁军,城卫军,邙山大营,各地州郡,军官太守,全是门阀士族的人掌握,先帝曾说,天下才俊,十之**皆出自门阀,陛下,要实行变法,您没有人啊!”

皇帝闻言不由神情大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