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天苍黄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案疑点

天苍黄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案疑点

作者:有时糊涂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5 来源:笔趣阁

朝野震动!

甘棠致仕,还没等人醒悟过来,另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出来,蓬柱当上了丞相。

蓬柱才三十多岁,在大晋的历史上,还没有如此年青的丞相,皇帝这是在做什么!

朝野目瞪口呆,没等他们醒悟过来,薛泌延平郡王入尚书台。

一时之间,朝野被这一连串消息给震蒙了,朝野失声。

平静了两天之后,朝野议论纷纷,但除了少数几个耆宿明确上疏反对外,多数人却只敢在暗地里抨击议论。

盗粮案的审理在继续,廷尉捕快四出,在各地抓捕这五六年间在度支曹任职的官员。

安静几天后,开始出现弹劾潘链的奏疏,这些奏疏直指潘俨涉及盗粮案,认为潘链应当承担责任。

潘链不动声色将奏疏照转到皇帝面前,皇帝看后也不言语,将奏疏留中不发。

但很快,弹劾潘链的官员们发现,他们自己也被弹劾了,弹劾的事件多是些小事。

但更多的奏疏还是反对用蓬柱为相,士林清流的议论越来越大,认为蓬柱德不配位,志大才疏,必将祸乱大晋。

这股声音越来越大,慢慢的便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却显得很大度,没有追究,但潘链却非常不满,他想出一个巧妙的主意,放出风去,今年的秋品可能由潘链主持。

这可击中了那些士子的命门要害,除了那些自持门第高,有背景的士子外,其他士子对潘链的议论倒是少了很多。

“皇上这次可谓闪电一击,让人措手不及!”

秋云靠在床榻上,额头上还搭了条白毛巾,满脸病容。

秋戈端着药碗,黑乎乎的药汤冒着热气,他用小勺轻轻搅动着。

“有什么措手不及的,皇帝早就看潘链不顺眼,这下可算遂了心意。”秋戈不以为然。

秋云微微摇头,轻轻叹口气,原以为这场病来得不是时候,没成想,让他避开了这样大一场风波。

度支曹有问题,这绝不是秘密,顾玮很聪明,接手度支曹便封了旧账册,延平郡王却在这个时候将这盖子掀开...。

“这延平郡王也入了尚书台,倒是出乎意料。”秋戈低着头说道,秋云病了,他也就只能在庄子里伺候,出去的时候少了,每次病榻前,秋云都要聊些朝局变化。

“一点不奇怪,”秋云说道,看着儿子的目光有几分惋惜,原以为自这个儿子不过是有名士风范的浪荡子,可实际上聪颖过人,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看似不经意的胡闹下,对一切都洞若观火。

“我们几个顾命大臣,呵呵,顾命大臣,这是个催命符啊,皇帝都三十多了,还设顾命大臣,真是笑话。”

“那何不干脆借这个机会,称病致仕,皇上也安心。”秋戈随口道,说完试试水温,觉着还有点烫,便继续搅拌。

“你以为你爹是眷恋这个职位,我是想走走不了啊!”秋云叹口气,目光中有深深的忧虑。

顿了片刻,秋云才又说道:“你不觉着这案子破得有点奇怪吗?”

秋戈微怔,这倒是他没想到的,粮案的消息传出来,士林大哗,士子们在各种场合大骂,恨不得生食田凝等贪官的血肉。

秋云仰头靠在枕头上,望着花棚上盛开的小花,这个案子开始也令人他震惊,可震惊之后,长期的宦海经验让他闻到一丝不正常的味道。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案子有什么异常。

“有些事情,看上去理所当然,其实,内里别有经委,以后你遇事要多琢磨。”

秋戈下意识的点头,可随即又迷惑不解,秋云没有解释,微微一笑:“宦海无常,步步风险。这场病来得好啊!”

这句话秋戈懂,他无所谓的笑了笑,他知道父亲说这些话的意思,可惜,他无意入仕,此生做个闲散逍遥翁,于愿足矣!

同样在另一个花园里,拥裘而坐的望与一袭白衣的张掌柜相对而坐,江塔则抱剑坐在木廊上,神情懒洋洋的。

“小师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公子和老总管不在,大师兄手无缚鸡之力,。。。。。”

望看了张掌柜一眼,张掌柜随即住口,轻轻叹口气,笑了笑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些年年纵横花丛,原以为你已经看破情关,没想到还是过不了这关。”

望再度轻轻摇头,问道:“这次你上青州和冀州走了一圈,觉着如何?”

张掌柜笑了笑:“感觉天下大乱的苗头已经凸显。”

望略微有些惊讶,张掌柜解释道:“今年冀州大丰收,可朝廷在冀州的税收将再度减少,原因很简单,冀州的门阀士族厌恶陈宣,陈宣在冀州去年冬天为朝廷收到几百万银子,但得罪了冀州门阀,今年冀州的粮食恐怕就要少收了。

青州和冀州联系紧密,门阀之间互相通婚的很多,再说了青州还有个齐国,这齐王说裁兵,的确裁了,可裁的是老弱,剩下的全是精兵,而且齐王在秘密炼铁,同时从海路秘密购进了大批战马,齐国的军队现在可谓装备精良,丝毫不比邙山大营差。

最后一点,今年将再度出现大批流民,朝廷没有土地安置流民,青冀两州,土地兼并剧烈,大批失地农夫成为流民。”

望禁不住轻轻叹口气:“天下黎民何其苦。”

张掌柜也叹道:“还是公子说得对,只有砸烂这些门阀,将他们通通杀干净,这天下黎民百姓才有活路。”

“多少年了,”张掌柜压抑着兴奋:“公子英明,布局谋划,十余载布局,终于看到希望了。”

望摇摇头:“不要高兴得太早,这次田家算是完了,我估计不把田家榨干,皇帝不会罢手,千年世家又倒下一个。”

江塔靠在木柱上,嘴里叼着片树叶,翠绿,稚嫩,他似乎没听见两个师兄在说什么,两眼凝神深情的望着蔓藤间的那朵小花。

望和张掌柜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摇头。

“千年世家倒下一个?”张掌柜摇头说:“恐怕没那么容易,这种千年世家要倒下,多要折腾几次,报告公子没有?”

望点点头,张掌柜连忙问:“公子命令是什么?”

“静观其变。”望大有深意的答道。

张掌柜不明白,疑惑不已,望思索着说:“这个案子恐怕没那么简单,恐怕这里面另有隐情。”

“另有隐情?”张掌柜纳闷的看着望,小心的问道:“大师兄,你察觉了什么?”

张掌柜是知道他这位大师兄的,虽然身有隐疾,不能习武,但他的才华绝对超人一等,这些年替公子掌控中枢,调度调和平衡四方需求,没有出过一点差错,比皇帝新提拔的宰相蓬柱强多了。

望迟疑下摇头:“这个案子,我总有种模糊不清的感觉,公子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没有巧合,可这个案子偏偏有那么多巧合,令人费解。”

“你的意思是这个案子是有人故意暴露出来的?”张掌柜大为惊讶,望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张掌柜不相信的说:“为什么?如果是故意暴露,那是为什么?田家的仇人?”

望摇摇头,张掌柜看着他,半响,望才幽幽的说:“延平郡王偶然吩咐唐克去核查下粮库,这个吩咐是在背着度支曹左令丞王洵下令的,唐克跑去,却将粮库翻了底掉。

我调查过了,唐克是泰定十一年入仕,是兖州唐阀的子弟,泰定皇帝死前两年入度支曹,在度支曹已经干了六年,他如此尽职,这粮库一案恐怕早就揭开了。”

“大师兄,你的意思是唐克,甚至延平郡王都有嫌疑?”张掌柜疑惑的问道。

“或许全是巧合,或许里面别有隐情。”望说着看着雄城方向,轻轻叹口气:“我倒是很想知道,宫里的那位公公是怎么想的。”

张掌柜抬头看去,他知道这个公公可不是穆公公,而是那位执掌内卫的林公公,这些年,望与林公公暗地里交手数次,不得不说,林公公攻得巧妙,望守得智慧,双方平分秋色。

望没有消除林公公对百工坊的怀疑,却也没让林公公找到百工坊的秘密。

“我相信,他也已经察觉问题了,庞大的档案库,密布天下的内卫,不知道能不能找出点线索来。”

望的语气中有些妒忌,林公公的支持太强大了,内卫的档案库中有大晋自建立起来便有的档案。

这些都是丰富的宝库!

宝库的持有人此时看着各方传来的情报,眉头凝成一团,想了一会,将这些纸条扔到一边。

“都是些废物。”

柏公公愕然抬头:“怎么啦?”

“这些东西没有一点用处。”林公公恨恨的说道,案子一发生,他便感到有些不同寻常,立刻布置探查,可查了半天,全是些无聊无趣的东西。

“怎么会。”柏公公十分不解,看着散落在书案上的情报,这些情报来自度支曹,延平郡王府,唐克的背景调查,平定窑窑守的身家来历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别人故意抛给我们的。”林公公情绪有些失望,他再度感到内卫的力量被削弱的后果。

柏公公没有争辩,抓起一张张情报再度仔细看,林公公没有解释:“看来是我们探查的方向有问题,延平郡王那就不要查了,唐克那估计也查不出什么来,全力查平定窑窑守,还有那个凶手的线索,三个窑被盗,为什么只杀平定窑的窑守?另外两个为什么不杀?”

“为什么?”柏公公傻傻的问道。

“很简单,这俩人要么会死硬倒底,要么压根不了解内情。”林公公说道:“我估计是前者,能熬得过内卫刑讯的,还得有副硬骨头,这两人是硬骨头吗?”

柏公公呵呵笑起来,心里却不以为然,这案子铁板定钉,可这林公公却非要查,而且还查到新贵延平郡王和揭开这个案子的功臣唐克身上去了。

“你看看这姓李的窑守,老婆去年病死了,没孩子,父母早就死了,孤家寡人一个,一死百了。”

柏公公觉着有点意思了,试探着问:“万一就这么巧呢?”

“哼,老柏,老祖宗曾经告诉我,这世上或许有巧合,但绝大多数巧合都是假的,是安排好的;其次,如果两个巧合碰一块,那几乎可以肯定是安排好的,三个以上的恰和,那铁板定钉是安排好的。这个案子有几个恰和了?”

柏公公不说话了,心中一惊,这案子目前看来已经有好几个巧合了,没等他说话,林公公已经冲外面下令:“传令下去,全力查这窑守,那怕他祖宗十八代都给我查出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