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随身装着一口泉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图书室

随身装着一口泉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图书室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29 来源:笔趣阁

军浩推着车子进院子的时候,张倩正给二麻子称量黄旁边的椅子上,村里那群熊孩子一个个抱着西瓜在猛啃。

“小浩回来了,上街都买的啥呀。”二麻子见到他立刻打招呼。

“没买啥,这不就买了两包盐”刘军浩指了指自行车前面的篓子,他这次上街是真没有买啥,就这盐还是帮赵教授买的。

“你小子,这么热的天,上街就买几包盐,真是脑子有病。”二麻子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还骗你不成,对了,广喜叔,你看看这东西认识不?”刘军浩刚好想起赵光明给他的那个知了花样品,就赶忙掏了出来。

“这不是知了嘛,别以为上边长几个狗尿苔我就不认识了。”二麻子看了两眼,又把这东西扔了过来。

刘军浩顿时有些汗津,看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看错呀。

“你还真的认错了。你们也过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有谁见过了?”他说着冲那群熊孩子一招手。

结果他们也是大眼瞪小眼看了一阵子,都说以前没有见过。

“这东西叫知了花,镇上收购,二十块钱一斤呢。都会去找找,看看咱们村有这东西没有。”

“在说什么呢?”赵教授在隔壁听到声音。就知道刘军浩回来了。也赶过来拿盐。

“赵叔。你看看这是啥东西”刘军浩想着他见多识广。说不定能够认出来呢。

结果赵教授也是摇头不知。直说第一次见到这东西。

等院子里重新静下来之后。刘军浩就把赵光明央求地事儿说了一遍。

“真地?好呀”没有想到张倩听他这么一说。眼睛一亮。立马点头同意。

“我说你没事吧。热糊涂了。”刘军浩很是怀地摸了摸她地脑袋。

“你才热糊涂了呢,我马上找王老师商量,把全校的学生都发动起来找知了壳。”张倩越说越兴奋。

“你要干什么,不会是真的热糊涂了,就那点提成你也看在眼中?”刘军浩吓了一跳,赶忙把她拉坐在椅子上。

“你胡说八道什么,谁要他地提成,我是说收知了壳这件事情可行。这下学校办图书室的资金有着落了!”

这下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张倩是想让学生们卖知了壳攒钱建图书室。

建图书室这件事情一直是她和王老师的心病,从去年开始已经往教办室打了几次报告,可是上边每次都推脱说资金紧张。

倒是春上的时候教办室给刘家沟拨下来了一百多册图书,说是市里边的一个单位捐赠的。

当时张倩挺高兴地,可是领到了书之后就郁闷起来。

这是什么图书《xx代表》、《xx理论》等等,这些让小学生们看?他们看得懂吗。

求人不如求己,她和王老师就商量着自食其力把图书室办起来。

可是这个资金问题却依然没有办法解决,让学生们集资自然不行,现在上边一直强调下边的小学不要乱收费。

正发愁呢,刘军浩将门路送上来。

趁着暑假搞一个暑期实践活动,让他们去打两天知了壳,然后再卖了钱买图书,这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嗯……好像也不好,哪有那么多知了壳打,村里的知了大部分都被人们捉着吃肉了。”还没有等刘军浩开口呢,张倩又皱着眉头自言自语。

“那就到山上,山里边知了壳多得是”

话说刘家沟周围的山上知了壳有很多,如果将附近山中都转遍的话,一天最少能收十斤,也就是几百块钱。

这笔账算起来好像很美好,真正到了山上你就知道很难。别看知了晚上刚出来的时候很好捉,可是过了那个时段就变得很难。

它们为了逃避天敌往往不是爬到高高的树梢,就是隐藏在树叶背后。因此人们在收集知了壳的时候不但要带上绣竿,还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有时候就是带了绣竿也只能望知了壳而兴叹,因为它们爬的太高了,必须爬到树上才能打到。

而且知了壳晒干后特别轻,一千多只才有一斤重。一个人忙乎上半天累死累活的,最多也就是弄到一斤知了壳。

“对呀”张倩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又兴奋起来,跑到隔壁和王老师商量。

刘军浩不想打消她地积极性,也跟着前往。

事实上他也认为让学生们打知了壳再合适不过,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而且那些男孩子爬树个顶个的顺溜,打知了壳绝对是把好手。

赵教授两口子正坐在那里陪着孙子外孙女打牌呢,他们玩的是接竹竿。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

它的规则非常简单,就是玩家都分有相同数量的牌,然后每次只出一张牌,其他几人一人一张往下接。如果发现和前面有相同的牌之后,两

的牌就全部是自己的了。

直到其他玩家手中没有牌,则最后有牌地为赢家,游戏结束。

王老师听了张倩的建议后连连叫好,直说这样既能将学校的图书室建起来,又可以让学生们体验一把丰收的喜悦。

浩宇和彤彤听说了之后也嚷着要参加,说是等攒了钱回去买台学习机。

结果她们两个越说越兴奋,恨不能立马就把学生召集起来。

“现在知了还不算多,等过两天再召集学生也不迟”赵教授赶忙出声把她们劝住。

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这片绣林就越发地茂密起来。青青的绣叶洋洋洒洒地随着微风晃动,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

再远一些则是白头小和麻雀们地天堂,它们唧唧喳喳的在竹枝上跳来跳去。

赵教授这里虽然不似他院中那么繁华多姿,但是却胜在清幽,给人一种别样地滋味。

刘军浩看到这片绣林后心中一动,想起在街上的时候赵光明说知了花一般都长在竹林中,不知道这里有没有。

“找啥呢,地上有元宝?”赵教授看他盯着竹竿根看,就好奇的问道。

“当然是找我刚才给你看地东西了,知了花,据说这东西长在绣竿根的地方。”他瞪大眼睛四处寻找。

“不会吧,我怎么没有见过。”

院子里的人都被调动起来,一个个都开始仔细寻找起来。

“刘军浩,你看是不是这东西?”突然张倩叫道。

众人闻声都围了过去,只见其中一片竹竿根旁边开着几朵毛绒绒的小白花,这和刘军浩手里拿的那个东西很像。

“应该是吧”虽然不是很确定,但是赵教授还是弄来了小铲子。

就像挖人参一般,刘军浩小心翼翼的将周围地硬土挖开,然后又将那个土块捧了起来。

掰掉上边的土块,果然露出一只长满白毛的知了。

“还真有?!”赵教授接过来很是感叹了一阵子,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的院子里会有这东西。

“我也找到了一个!!”这个时候彤彤又惊喜的叫了起来,众人又赶忙赶了过去。

不过这个知了花小丫头却要自己挖,她抱着那把铲子掘了半天才将那块土全部挖掉。

“小心一点,小心一点,别把竹竿根掘断了”赵教授很心疼的看着被她铲断的竹竿根。

这片竹林不大,众人仔仔细细的搜索了一遍,到最后一共找了三个知了花。

“应该是绣林中的土壤太硬,知了没有办法爬出来,最后憋死在里边。时间一长,它上边就长出了真菌。”虽说是第一次接触这东西,但是赵教授很快分析的头头是道。

“这东西可比知了壳重多了,估计四五十个就能有一斤,这山上哪片有绣林?”张倩掂量了一下手中地知了花,又扭头问刘军浩。

“这附近的一片山上没有竹林,要找竹林的话就要往深山里边走。那就太远了,山路还不好走,走过去最少要三个小时的时间。

那片竹林刘军浩长这么大就去过几次,都是刘老头采药的时候领着他去的。现在他很有几年没有去过了,不过路倒是还记得。

“这是有点远,来回都要一天时间了。”王老师有些迟的说道。

“那也没事,大梁村的学生来上学还要一个多小时呢。这点山路怕什么,到时候我跟上去。”张倩却大有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气势。

“那他们中午吃什么,不会让学生们自带干粮吧?”这个时候赵教授跟着插言。

是呀,这可不比上学,中午根本没有办法赶回家吃饭,必须要在山上解决的。

“放心吧,那些学生没有这么脆弱,让他们带上馒头和咸菜肯定能行。我以前当学生地时候老师让我们上山挖黄芩,都是这么做的。”刘军浩接口说道。

要说现在的小孩子幸福多了,他以前上小学的时候不但学费贵,而且学校各种各样的杂费特别多。

春天地时候教办室让学生交蒲公英,等麦子熟了要一个学生交二十斤麦子,秋天的时候收柴火,有时候还组织学生上山挖黄芩。

黄是多年生地草本植物,植株有半人多高,开蓝紫色的小花。不过这花儿开地挺奇怪的,只朝一边开。

它根茎特别粗大,底部地老根中间是黑色的。刘家沟有句骂没良心的人的话就是“叫老黄芩黑了心”。

这东西的适应能力还很强,荒山荒坡、树林、沙滩等地方都能生长,以前大青山中黄芩多得是,只是前些年它的收购价格一路高升,很多人都上山采挖,最后把山上的黄芩差不多挖绝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