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国策 > 卷十四硝烟漫天第一百一十二章战略大迂回

国策 卷十四硝烟漫天第一百一十二章战略大迂回

作者:闪烁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6:46 来源:笔趣阁

对美国海军、甚系对美国来7年?月日都是个冰越儿法忘却的灾难日。

当天凌晨,在美国海军的作战舰队主动撤集交战海域之后,在佛的角群岛附近活动的美国海军舰船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损失。

用一些西方战史学家的话来说,此日之后,美国海军荡然无存。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在当天的战斗中,夺取了制海权与制空权的共和国海军舰队、航空兵与协同作战的陆军航空兵总共击沉与俘获各类美军舰船砾口余艘(其中俘获的不到四艘),总吨位超过甘猛功万吨,击毙美军官兵近力万人,仅在接下来一周之内营救起来的美军官兵就多达,凹。余人。

战争是残酷的。而且胜者得到全部,败着丢掉一切。

虽然在这场海战中,美国海军损失的大型战舰并不多,3支主力舰队溜掉了2支,航空舰队则无一损失,但是美国海军作战舰队所依赖的各种辅助舰艇,特别是支援舰队进行远洋作战的战斗支援类舰艇几乎全部被击沉。用一位英国海军史学者的话来说,在“佛得角群岛海战”之后,美国海军沦落为“北大西洋海军”作战舰队只能在靠近美洲大陆的北大西洋上活动,丧失了与共和国海军在远洋争夺制海权的能力。

由此可见,即便美国海军保住了不少大型战舰,也失去了反击能力。

当然,对共和国来说,这场海战的结果绝对可以用意外来形容。

不说裴承毅这样的对海战不太了解的战略决策者,就连策刮这场海战的华剑锋,以及在后方协调指挥的张雪峰都没想到,美国海军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宁愿丢掉更加宝贵的支援舰艇,也不愿意与共和国海军舰队决战。要知道,在战斗打响前,就算华剑锋与张雪峰都没怀疑过最终的结果,认为美国海军必败无疑,但是两人都认为,美国海军会死战,即便打不过,也要为众多辅助舰艇,特别是已经部署到位的几座海上基地争取到撤退时间,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可以说,当时没人想到美国海军会变成懦夫。

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对共和国更加有利。

从战略上讲,在美国海军丧失了到大西洋对岸执行作战任务的情况下。美国陆军输掉中东战争已成必然。更重要的是,美国不但会输掉中东战争,还会丢掉整个北非地区,而且也没有必要继续抚守直布罗陀海峡。

说得简单一点,共和国海军能够占领佛愕角群岛,也就能够以佛得角群岛为跳板,进军加勒比海地区。加上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南岸的几个国家,比如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有着非统一般的关系,所以只要共和国证明有能力进军加勒比海地区。就能让这些之前不敢得罪美国而呆在战场外的国家成为集约集团盟国。成为共和国进军北美大陆的跳板。如此一来,共和国海军可以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上进军巴拿马,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之后,就能从太平洋这边将物资送往加勒比海地区(这条航线要比经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前往加勒比海的航线稍微短一点,只比经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加勒比海的航线稍微长一点),不再需要跟美国正度北非与直布罗陀海峡。

从政治上讲,这让共和国绕过了欧浙,从而使欧洲边缘化。

可以说,这也正是共和国当局不惜重大损失也要打下佛得角群岛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么说,世界大战不同于一般战争,是多场局部战争的集合,因此世界大战中的政治因素比军事因素重要得多。

虽然中欧合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了战争进程,甚至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讲,共和国当局肯定不希望像凶多年前的美国那样。在辛苦打赢了世界大战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即便这种情况几乎不能排除,即欧州肯定会顶替美国,成为具有挑战共和国实力的超级大国。

阻止欧洲崛起,基本上是共和国当局在这场战争后期的主要目的。

必须承认,即便打赢了战争。共和国也元气大伤。

虽然在整场战争中,得益于先陆后海的战略,即首先集中兵力打击俄罗斯,确保陆地安全,再转向大洋,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加上俄罗斯过于赢弱,比战前预料的还要糟糕得多,在共和国陆军面前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很快就输掉了战争。也就无法对共和国本土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共和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威胁,即便遭到过轰炸,损失也不大。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共和国耗光了的多年间积累下来的全部资本,国力大受影响。

根据在战争结束近百年后解密的一份资料来看,早在,也就是能够看到太平洋战争胜利曙光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就成立了一个向元首负责的秘密机构,专门评估战争造成的损失,以及战后恢口二实力所需的基本条件六当个机构的率要任务实怀工北为最高统帅部提供战略决策建议,比如在战争期间应该重点控制哪些地区。以及应该利用战争名义重点储备哪些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建议有一个共同目的,即大战结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国家实力,攥取战争利益。

该机构提出的武多建议中,就包括遏制欧州。

根据解密资料来看,能否成功遏制欧洲的崛起势头,成为了能不能获得战争利益,称霸全球的关键所在。

在这份被封存了近百年的报告中。匿名起草者明确提到,如果不能设法在战争期间边将欧洲边缘化,共和国将在战后面临两难选择,即要么做好与西方世界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准备,要么就得与团结起来的欧洲分享胜利果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根本没得选。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共和国当局愿意退一步。与欧洲分享胜利果实。随着西方世界以欧州为核心再次团结起来,共和国必然会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换句话说。这只是延迟了第四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

要想避免第四次世界大战,就得使欧州边缘化。

从共和国的战略上,能够明确看出这一点。

可以说,在欧洲参战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就充分利用了欧洲。虽然几乎所有欧洲人都将俄罗斯看成东方国家,把俄罗斯人看成东方人。但是从基础文化看,俄罗斯人更像是欧洲人,而不是亚州人,或者说是更倾向于基督教文明的欧浙。欧洲以向俄罗斯宣战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失误。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欧洲失去了与俄罗斯联盟的可能性。从短期来看,这对欧洲有利,因为俄罗斯的存在让欧洲避免了与共和国直接为邻的危险,也就为欧洲争取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共和国取得大战的最后胜利。就会登陆美洲大陆,也就会努力控制环太平洋地区,从而形成对欧洲两面包夹的态势,让欧洲失去大范围扩张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便欧州能够控制欧洲大陆,能够南下控制北非,能够控制北大西洋,也最多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或者说是一个影响力非常有限的世界性大国。而不耳能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

耍想改变这一局面,欧州的唯一机会就是进军美洲大陆。

也就是说,欧洲要借助共和国击败美国的机会,在美洲大陆上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从美洲进军太平洋的机会,从而打破共和国的封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实力不亚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明白这一点,也就能够明白共和国要做些什么了。

反过来看,共和国当局在中东战场上久拖不决,就是不希望欧州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已经取得了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共和国当局没有做出进军北非的决定,也与此有关。

当然,在是否进军摩洛哥的问题上,显然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从遏制欧洲,阻止欧洲全球扩张的角度出发,最理想的办法肯定不是在欧州四周建立起高墙。要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证明。围堵只能使具有实力的大国走上极端道路。而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大国间的矛盾。

可以说,在文化融合之前,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给对象制造麻烦,让对象无力扩张。

事实上,这也正是力年之前。美国对待共和国的基本方式。如果不是共和国掌握了电力革命的关键技术,美国为共和国制造的麻烦才成了共和国崛起的垫脚石,不然以共和国的情况,别说四十年,就算再来一个四十年,也不见得能够获得挑战美国的实力,更别说取代美国。

共和国要阻止欧洲崛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欧洲制造麻烦。

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制造矛盾,正是在给欧洲制造麻烦。

问题是,俄罗斯毕竟算不上是正宗的欧洲国家,也从未得到欧州国家的认同,所以俄罗斯最多只算得上是欧洲的外部矛盾。要想对付欧洲。必须抓住集洲的内部矛盾。

问题是,欧洲的内部矛盾并不多,即便是引发了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民族矛盾,也在欧盟成立后的几十年内烟消云散了。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也非常重视内部问题,以法德意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一直在努力利用战争解决内部矛盾,比如在大战爆发后,设法让西班牙回心转意。与美国拉开距离,加入了欧洲大陆国家集团。在2凹年左右又顺利拉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挪威一直不是欧盟成员国),增添了一个成员国,也巩固了欧盟北翼防线。到砧年中期,将白俄罗斯与摩尔多瓦拉入怀抱,并且在占领的西乌克兰成立了亲欧政权。共和国海军在佛得角群岛海域与美国海军屡战的时候,欧洲还抢在共和国之前。结束了在俄罗斯占领区的军事管制,成立了以俄罗斯人为主的临时政

重要的是,欧洲追讨秘密协议,与其和国、美国共同标咒英国的战后归属。也就是说,在战争还没有到谈论结束的时候。欧洲已经巩固了本土防线。

不客气的说。如果共和国想在欧洲本土做文章,唯一的选择就是向欧州开战。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根据那份秘密文件,在贻年下半年到犹年中期,共和国当局数次考虑过这个问题。

根据一些未得到证实的传闻,田年初,共和国最高统帅部就责成总参谋部,针对攻欧作战行动制订了一份大体的战争计划,对取胜把握、投入兵力、作战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大致估计。这份战略计划在中期就交到了元首府,只是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即便如此,都可以看得出来。到次年下半年,共和国当局就把对欧战略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直到劲年下半年,随着进军大西洋的行动日益迫近,共和国当局才放弃了在欧洲冒险的打算。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难明白佛的角群岛海战之后,共和国的战略行动了。

朔上旬,在共和国海军支持陆战队登上佛得角群岛的时候。共和国陆军按照计戈”以西非地区的军事基地为跳板,发动了代号“长弓”的作战行动,一举跨越凹多千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占了摩洛哥的拉巴特、卡萨布兰卡与丹吉尔。

虽然共和国出兵攻打摩洛哥早就在美军的预料之中,当时连杜奇威都没想到,共和国陆军会如此打动干戈,同时攻打三座大型港口城市。更重要的是。这是摩洛哥最重要的三处港口!

受此影响,只有卡萨布兰卡的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当时美军坚信共和国陆军会进军摩洛哥,而且首要攻击目标就是卡萨布兰卡,主要就是卡萨布兰卡在拉巴特南面,而且拥有吞吐能力上亿吨的大型港口。从军事角度出发,占领卡萨布兰卡之后,共和**队就能以此为基地控制北非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不需要夺取更多港口,更不用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攻打重兵守卫的拉巴特,降低了作战风险。正是如此,美军制订了相对的作战计戈。即卡萨布兰卡遭到攻击之后。拉巴特的守军立即南下,阻挡共和国陆军,而呆在近海运输船只上的美军将在口个小时内进入拉巴特。加强防御,在共和国陆军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发起反击,将立足未稳的共和**队赶出摩洛哥。

这份计划很理想,却缺乏变通。

更重要的是,拉巴特的摩洛哥军队南下攻打卡萨布兰卡,正好让共和国陆军获得了突击拉巴特的机会。结果是拉巴特的守军在南下途中遭到围歼。

美军没有获得所需的口个小时。在第一批部队上岸前,拉巴特就被共和**队占领。

因为丹吉尔也遭到了攻击,所以美军立即放弃了反攻拉巴特的想法。要知道,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丹吉尔拥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让共和**队占领这座港口。不但能够为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前往大西洋的共和国船队提供一处可靠的停泊地点,还能轻易控制直布罗陀海峡。

可惜的是,等到美军反疵过来,准备反击丹吉尔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以极快的速度将一个主力战斗单位送了过去。

结果可想而知,除非美军集结旧万以上的地面部队,投入足够的海空支援力量,不然别想打下由一个主力战斗单位守卫的丹吉尔。当时。呆在摩洛哥近海的美军地面部队不会少于旧万,可是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的海空力量却少得可怜。

别说是精明的指挥官,就算是最愚蠢的指挥官,也会知难而退。

美军被迫放弃摩洛哥,等于抛弃了中东战场上的数百万大军。

从军事上讲,共和国陆军绕道非洲大陆的战略迂回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当大门关上的时候,很多人才反应过来,共和国在非洲大陆战场上的所有举措,都是在为中东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服务。不管怎么说。扫荡西非战场,进军摩洛哥所付出的代价,都要比在中东战场上与数百万美军决战低得多。

对于被困的数百万美**人来说。剩下的就只是向谁投降了。

到此,欧洲已别无选择,只能尽快卷入中东战争,保住数百万美国大兵,不然整个西方世界都会因此而分崩离析。

从战略上讲,共和国这一次胜得非常漂亮。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如果认为重点在大西洋东岸,那就大错特

了。

新书将在。月底结束月保证每日至少!更刃刀字。请兄弟们多多支持,有票砸给新书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