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投机者 >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一节 “意外”的战争(二)

杨永泰的话虽然抑制了众人情绪的上涨,但张治中何应钦的情绪依然很好,陈诚的表现尚可,他对重庆的了解更多一些,不过他对庄继华的一些做法有很大的意见,特别是装备川军,但蒋介石既然不说什么,他也不好坚持。

“有总比没有好,这些问题总能解决,”张治中笑着说:“委员长,当年西南开的决策真是高明,这才五年时间就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真是难以想象。”

“要是再有五年时间就好了。”杨永泰叹口气:“我和文革谈过,西南开现在只算走上正轨,要想大成,还需要五年时间。”

林蔚瞟了眼杨永泰,他知道今天杨永泰为何反复强调困难,杨永泰不想现在就开战,他认为可以作出部分让步,以让步换取时间,蒋介石在之前征询他的意见时,他就力主批准北平方面谈出来的结果。

“这些先不说,”蒋介石淡淡的说道:“我们的情况大家都了解了,现在说说卢沟桥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先这是不是日本有意挑起,就如九一八和一二八还有热河那样。”

屋里一时沉默了,良久张治中才问:“北平方面有那些报告?谈判交涉情况怎样?还有日本军队的调动情况呢?蔚文兄。”

“没有,除了报告昨夜和今天下午的两次冲突外,没有什么具体报告。”林蔚答道:“中央获得的报告还是通过特务处北平站传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谈判结果也没报告?宋明轩要做什么?”张治中立刻警惕起来,这太不正常了,中央早有命令,与日本人生任何冲突交涉都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统一部署指导,可北平为何没有报告事件的进展。

“文白兄,这还不好理解。”杨永泰叹口气说:“宋明轩这是既防日本人又防中央,而且恐怕后意思更强。”

“这个条件还可以接受,对国内舆论也交代得过去。”何应钦斟酌着说道:“今天共C党方面的通电不知诸位看到没有,哼,哼,什么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唯恐天下不乱。”

“他们地目的很明显,只要中日战争爆,中央对他们的压力立刻消失。他们地处境也立刻转变,在谈判中由被动转为主动。”林蔚补充道,国共谈判已经进行了几轮,双方在地盘、组织反复争论,国民党方面要求取消陕甘宁边区,毛Z东和朱D出国,而且不同意实行党外合作,建议组建国民革命同盟会,国共双方各派相同干部加入。由蒋介石担任主席;共C党显然不能同意,双方形成僵持。六月中旬周E来返回延安。

但抗战一旦开始。目前聚集在陕西地中央军就要东调前线。而且红军有四五万身经百战地官兵。这也抗战地一股巨大力量。但也会成为**提高要求地一枚重要砝码。

“这个结果基本可以接受。”蒋介石思索着说:“可从各方面传来地情报看。日本人正从东北朝鲜调兵到北平。日本政府内部也争论不休。我看这个事件不是那么容易过去地。”

“校长说得对。”陈诚立刻接口道。他刚才没说话。与**地谈判由他主持。可于此同时还有另一场谈判在上海举行。那就是陈立夫主持地与邓演达第三党地谈判。双方也形成僵持。但第三党毕竟没有自己地武装。所以政府地主动很明显。但他们地党魁邓演达影响力太大。至今许多黄埔同学还视起为偶像。陈诚与邓演达地关系也十分莫逆。这是蒋介石不肯把那场谈判交给陈诚地原因。而陈诚在与邓演达地关系上采取了庄继华式地处理。私人关系不隐瞒不否认。可政治立场丝毫不受影响。他希望与邓演达地谈判顺利。可从各方面传来地消息表明第三党地立刻也十分坚定。谈判进展不大。他怕蒋介石派他去劝说邓演达。这会让他线路一个尴尬地境地。因为他知道邓演达地性格根本不可能接受他地劝告。因此很不愿意继续谈谈判地话题。以免谈来谈去谈到这场谈判上去。

“九一八地时候。我们判断错误。结果丢了东三省。热河时张学良又犯了轻敌地错误。结果丢了热河和长城。这次我们不能再犯这样地错误了。只有能战才有和。”陈诚地话铿锵有力:“我建议立刻调兵北上。加强北平地防御。同时派重兵于南口。一方面威胁日本地侧翼。另一方面防止平津丢失后日军向山西起进攻;第二在石家庄建立前敌指挥部。调重兵到华北。预作防备;二十九军军指挥部应立刻移到保定。”

陈诚地建议无疑是一种立足于战地部署。这让态度游弋地何应钦感到有些不妥:“辞修。你这是火上浇油。我们这一调动部队。日本人很快就会知道。他们就会做出相应地反应。这样剑拔弩张。反倒会使冲突升级。”

“我看不一定。目前日本强中国弱。弱不可能主动挑战强。但我们必须表明我们地态度。让日本人明白我们地底线。庄文革有句话是对地。就怕双方误判。我们作了准备。让日本人知难而退。”林蔚毫不客气地插话道。

“蔚文兄说得对,”张治中也插话道:“如果平津不战而丢,或很快失败,中央政府能不能接受;接受之后,如何对全国民众交代。”

“平津决不能丢,如果平津再像东三省或热河那样丢掉,国民政府就该下台了。”蒋介石站起来决绝的说道,刚才陈诚的话提醒了他,必须让对方明白你的决心,而张治中则是在警告他,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全国必然出现新一轮的抗议怒潮,而且目前已经逐渐好转政治环境会立刻变得十分恶劣,他的在西安事变中积累起来的威望会立刻崩塌,党内军内原支持他的人会转而反对他,黄埔同学也会分裂,接替他的人,比如汪精卫,如果他能把邓演达拉过来,那么黄埔系中的大部分人也不会反对这个政权。

“敬之,你明天回南京,与日本大使联系,告诉他们,卢沟桥事件的处理,以不损伤国格,不损害中国主权,不撤退军队,不更换地方官为准,超越这几条,我国政府都不会接受。”蒋介石的神色严肃。

何应钦张张嘴想要反对,可最终他还是答道:“是,委员长,我明天一早就回去。”

“宋明轩那里要提醒他,畅卿,记录,”蒋介石思索着说:“卢案必不能和平解决,日方将得寸进尺,决无已时,中央已决心用全力抗日,宁为玉碎,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此次胜败全在兄与中央共同一致,无论和战,万勿单独进行,以免遭敌各个击破,兄可将司令部移防保定,以免受到日军的包围蒋介石说完,杨永泰也记完,蒋介石立刻在电报稿上签下蒋中正三字,然后他又对陈诚说:“宋明轩防备中央军,总不至于连他西北军的同僚也防备吧,孙连仲在军官训练团,让他明天来见我,调他到北平前线,宋哲元总不至于有什么想法吧。”

“委员长高明。”陈诚嘴角露出微笑。

事情果然如同如蒋介石担心那样,七月九日日军日本驻屯军步兵旅旅团长河边正三调集一个大队,再次进攻卢沟桥,但二十九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双方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中**队再次击退日军进攻,同时开始包抄河边正三的侧翼。河边正三狼狈撤回。

战事没有取得进展,日军只好回到谈判桌上,可这时消息已经传出,国内的抗日怒潮高涨,北平以清华燕京北大学生为走上街头,支持二十九军抗战,大批北平市民参加了他们的行动,愤怒的市民们砸毁了北平的日本商店;武汉、南京、太原、广州、重庆、南宁,全国各地,社会各阶层纷纷通电中央,要求抵御日本进攻,展开彻底抗战。

相同的情况也生在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日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新闻报社为,大肆宣扬中**队的暴虐,认为卢沟桥事件是中**队挑衅正在训练的日本军队爆的,是对日本帝国的冒犯,中国各地频繁爆的反日事件是正果指使的。

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让日本人情绪高涨,这些年大日本皇军战功赫赫,开疆拓土,为皇国增添了无上光荣。各地社会团体纷纷展开活动,要求膺惩暴虐的中**队,保护在中国的日本军队。

但日本政府和军队内却意见分歧严重,新任日本相近卫文是日本著名的五摄政家族之的近卫家族成员,在贵族圈中很受人尊重,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浑身充满艺术气质。近卫的父亲是贵族院议长,他后来也接任了这个职务。林铣十郎内阁总辞职后,他受到天皇重臣推荐出任相,特别是明治维新仅存元老、他的老师西园寺的推荐,但西园寺也同时认为他的性格有些软弱,在危急来临时刻很难坚守自己的主张。

求月票支持......

今晚还有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