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投机者 >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五节 “异心”(三)

宋霭龄一言不转身上楼请宋美龄,孔祥熙神态严肃而不安,宋霭龄刚走到楼梯口,宋美龄已经出现在楼梯上,她根本就没睡着,思绪万千,孔祥熙的车一进院子,她就起来了。

“孔院长先喝口水吧。”宋美龄没有着急,她的脚步依然如往常那样稳定,神态依然那样端庄,只是眉宇间捎带忧虑,眼中透着焦急。

孔祥熙接过宋霭龄递过来杯子,喝了一口后,然后对宋美龄说:“开了一天会,何敬之主持,形成几条决定,开出张杨党籍,褫夺张学良杨虎城本兼各职,讨伐西安,由何应钦担任讨逆军总司令,全权负责讨逆军事行动,由林森担任党的临时主席,电请在德国的汪精卫尽快回国。五点多钟时,西安方面传来电报,介石还活着,他们提出八项主张;要求与中央谈判。”

孔祥熙的话很简短,不过却已经把所有宋美龄关心的内容都说清楚了。宋美龄听后忍不住叫道:“他们这是要害死介石。”

中央形成的几条决定,无一不是要将张学良逼上绝境,双方一旦打起来,蒋介石的结果可想而知。

“西安方面的条件来了后,何应钦决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讨论张杨的八项条件,会议还在进行。”孔祥熙又补充道。

“就是他们昨晚在广播中宣称的八项条件?”宋子文问。

“差不多吧。”孔祥熙点头:“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就这八条。”

“不管他是八条还是十条,先必须保证介石回来。”孔祥熙的话让宋美龄十分担忧,中央会议的结果让她十分震惊,他们居然就没想过与西安交涉。而是在蒋介石生死未知的情况下就决定讨伐,甚至把蒋介石的接班人都选好了,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要抛弃蒋介石。想到这些宋美龄心里一紧断然说道:“孔院长、子文,我们走,我要参加联席会议。”

孔祥熙点头,他对宋美龄地决定很是赞成,在中央会议上,讨伐之声汹涌。他独木难支,何应钦明确提出中央不能与叛逆谈条件,不管被抓住的是谁,中央都应以坚决的态度平叛。戴季陶更是引用明土木堡之变后,朝中群臣重立皇帝的旧例;在他们的强势下。主和的声音完全被压倒。现在唯一能够扭转局势的只有宋美龄。

不过孔祥熙却说:“那是自然,不过我有个想法需要和你们商议下,我想以行政院代理院长的身份给张学良一封私人电报。另外,你们看可不可以请阎锡山出来调停。”

宋美龄根本没细想,只要有让蒋介石出来地可能,她就愿意尝试:“好,姐夫,这事就按你的意见办吧。”她向门口走了两步,又停下脚步转头对孔祥熙说:“以我的名义给张汉卿封电报,就说我派端纳先生作为我的私人代表飞西安。如果他同意。请尽快回电。”

丁家桥从昨夜到今天,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会议厅内百余名党国高层人员慷慨激昂。争相言,痛斥张杨兵变,祸害国家;主席台上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央临时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临时主席、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就坐。

林森面容清瘦,颌下三缕长须洁白如银,白整齐的向后疏拢,镜片后闪烁不定地眼光,代表着他现在地思绪有些混乱。他是国民党圆老,前清就参加同盟会,跟着孙中山闹革命,这些年几度起伏,他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参加国西山会议派,受过警告,31年监察委员会四名监察委员弹劾蒋介石,他名列其中,蒋介石下野后,他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担任这个荣誉性职务。

西安事变的爆让他深受刺激,而持续整天地中央委员会让他更受震动,从内心来讲他不愿以武力对抗,他不认为张学良就是要背叛国家,但多年政治经验告诉他,这群情汹涌的平叛声并不那么纯洁,有太多的野心在里面。但他也没有立刻表示和平解决,甚至刚才孔祥熙呼吁尽快与西安取得联系,他也没言支持,现在这种情况,表态越迟越好。

坐在他旁边何应钦的表情却与他截然不同,脸色庄重而严肃,严重透着无尽的忧虑,腰杆却始终保持笔直。

“…,从法律角度讲,张杨是兵变,是犯罪,罪犯是不可以讲条件的,他们只能接受审判。如果中央政府与张杨谈判,那无疑是对司法的粗暴践踏,我将坚决反对;我建议向全国出通缉令,缉拿张杨归案;成立特别法庭,审判张杨。”国民党圆老居正是法学专家,他滔滔不绝的从法律角度解释与西安谈判地后患。

好容易居正说完,陈果夫又站起来说:“张杨地八项条件无疑是绑匪赎票,不但不应该答应,相反我认为应该针锋相对,立刻处死七名罪犯,调集精锐于潼关,限令张杨克日归案,以此反向张杨表明中央态度。”

他刚坐下又站起来:“此外,我建议南京戒严,禁止集会结社!”

“咣!”大门被推开,宋美龄在前,孔祥熙宋子文在后,三人径直闯进会议厅,宋美龄和孔祥熙更是直接走到主持位,孔祥熙是行政院副院长,代理行政院院长,台上第三把空着的椅子就是他地,但宋美龄在党内的地位却不高,只能坐在台下。

但此刻却没人说什么,每个人都呆呆地看着她。宋美龄站在台前,秀目威严的扫视全场。然后亲启朱唇:“委员长还没死,讨伐西安,轰炸西安是想炸死委员长,还是想借张杨地手杀死委员长?”

宋美龄的话让全场沉默,众人顿时想起蒋介石往日的积威。何应钦一看这样不行,他赶紧站起来劝道:“蒋夫人,您能来参加会议太好了,我们正在讨论如何答复张杨的八项条件。”

“还讨论什么。中央委员会不是已经开除他们的党籍,决定调兵平叛了吗?”宋美龄说到这里忍不住怒气,拔高声音说:“我想知道,你们凭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西安的情况晦暗不明。音讯不通。你们就匆忙作出这样的决定,到底是怎么想地?!”

“蒋夫人,您请坐下。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嘛。”何应钦不动声色的劝道,旁边的人立刻端来一把椅子让宋美龄坐下,宋美龄也不客气就这样坐在主席台一侧。

“蒋夫人,从黎明到现在,我们已经开了整整十个小时的会,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何应钦向宋美龄解释道:“中央委员会认为。无论现在西安的情况如何。委员长地情况如何,张杨地行动都是对中央纪律法规的挑战。是犯罪,必须对他们进行惩处。必须维护党纪国法,否则国将不国,党将不党,后果不堪设想。”

何应钦的话义正词严,宋美龄一时无法找到反驳地理由,她冷笑一声迅速把话题的拉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何部长,那委员长的生死就不管了?他死了吗?”

“最新的消息时委员长还活着,不过这是张杨传过来的,中央还没证实。”何应钦平静的说。

“既然如此那就先证实了再说。”宋美龄的态度十分强烈。

“不可能。”何应钦当场拒绝:“军队地集结令已经下达,20个师已经出,中央委员会地决定已经作出。”

宋美龄嗖地站起来:“没有什么不可能!集结令下达可以取消,20个师可以追回,中央委员会可以重新讨论。”

“妇人之论!”坐在前排的戴季陶大怒,一掌拍在桌上,站起来大声嚷道:“国家大事岂可如此儿戏!”

宋美龄咄咄逼人地态度激怒了很多人,戴季陶之后,下面的议论声嗡嗡作响,他们似乎毫不避讳宋家地人。

“他根本就不该去西安,这是他自找的。”

“张杨根本不可能让委员长还活着,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我们应该立即进剿!”声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你想挽救你的丈夫,但这是国家大事,不能由一己私念决定,委员长不仅仅是您的丈夫,而且还是国家的统帅。”

宋美龄看看会场,她感到无比孤独,当初蒋介石在时,谁敢这样对她说话,她心中充满委屈和愤慨,但这时她也看清了现在她所处的环境,于是她收敛起刚才的锋芒,而是诚恳的说:“叶先生,我虽然是个女人,也绝不是单单为营救丈夫而言。如果委员长死了,能造福于国家,那我虽然悲痛,但也会先劝他牺牲,可是今日之事,如果骤然兴兵讨伐,不独使国民军队拥戴的领袖陷于危险境地,而且陕西数千万民众也会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故委员长的牺牲于国家有何益处?诸位委员,”宋美龄转身面对会场,眼中饱含着泪花:“我绝不是将丈夫萦绕于怀的女人,当我听到此事之时,先想到的是国家,自九一八以来,国家危难日益严重,而委员长的安全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这才是我主张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各位委员,试问,如果委员长有何不测,谁可替代?国家势必四分五裂,陷入内战之中。诸位委员,这是我对今日局面的思索,我请诸位委员给我一点时间,如果我的努力失败,在动讨伐也不迟。”

宋美龄的悲伤影响到会场的委员们,沉寂几分钟后,一个高大的身影站起来:“蒋夫人的话在理,今日中国委员长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应该先做和平努力。”

宋美龄有些感激地看看那人,居然是与蒋介石作对近十年的冯玉祥。这让她深感意外。

“岂有此理!”戴季陶忍不住又站起来:“与张杨谈判,国家威望何在?国家法纪何在?将来有此效法作何处置?”

戴季陶的一串责问,把刚刚扭转一点的气氛立刻打回原形,宋美龄有些绝望了,吴稚晖这时也嚷道:“要打快打,决不能让张杨与共C党勾连在一起,一旦他们勾连在一起,那就后患无穷。”

戴季陶接着大声说:“我们不要忘记了。张杨在西安的兵力只有仅仅十万,远远弱于两广,他们为什么敢冒此大险?后面鼓动他们的是谁?与他们勾连在一起的除了共C党还有谁?山东的韩复渠,广西地李宗仁,海外的邓演达李济深。有没有联系?张杨劫持委员长。不就是想获得政治上的好处,中央可以屈服吗?不能,决不能。中央决不能从其要挟,所以我们不能过多顾及蒋公的安全,更何况蒋公安全到底如何,我们并不知晓,所以我们必须向张杨表示决心,中央的决心;如此蒋公若在,或可安全;如果向张杨示弱,那么蒋公就算在。能不能回来未可知!”

戴季陶地话得到。陈果夫地赞同:“季陶先生说得没错,我主张讨伐也是因为。不能对西安示弱,因为一旦示弱。张杨会以为中央向他们屈服,我们必须显示力量,表明我们有能力平定叛乱,如此张杨才会顾及委员长的生命,只有歼灭了他们的主力,才有迫使他们送回委员长。”

“我不同意,”一个沉稳地声音从后排传来,宋美龄抬眼看原来是张治中,张治中慢慢的走到台前:“蒋夫人有句话不知诸位委员想过没有,如果委员长有何不测,谁能代替?今日之中国谁能代替委员长?委员长是国家的核心,没有了这个核心,国家、军队都会分裂,在今日局面下,我们将有亡国之祸!请诸位从全局来看,从抗战的大局来看。”

宋美龄感激的看了了张治中一眼,可张治中的言很快就被淹没了,程潜、陈公博、于右任相继言,支持讨伐,主战派的声势再度高涨,孔祥熙言试图鼓起主和派士气,但戴季陶大怒,直接指斥其误国,差点就上台暴打孔祥熙。

这时,没有言的军方将领地态度就至关重要,朱培、龙云、熊式辉、以及林森地态度就可能影响会议的结果,宋美龄决定在做一次努力。

可这时,宋子文站起来说话了。

“我这里有四份电报,是四川省主席刘湘将军和云南省主席地李烈钧将军重庆行辕主任杨永泰先生以及西南开队的这句话将军来地,”宋子文摇动手上的纸条大声说:“他们有个共同要求,即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必须先考虑委员长的安全!”

宋美龄一愣,可会场上的委员们也一愣,他们还没想清楚宋子文此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宋子文边说边往前走:“他们代表西南三省数十万将士和数千万民众的意愿,同时也说明蒋夫人的主张在地方上不是没有支持的。”

他的话还没说完,龙云愤然而起:“庄文革这是要做什么?以地方要挟中央,他这是要学张杨,必须严厉申斥!建议中央委员会给以严惩,以儆效尤!”

“志舟兄,坐下,坐下,不要激动嘛。”朱培笑着把他拉下来,然后站起来说:“民意即军心,我以为蒋夫人和戴先生的话都有道理,今日中国委员长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解决西安事变,必须考虑到委员长的安全;和平解决是我们的目的,但张杨的行为不能接受,必须受到惩处,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老狐狸,熊思辉看着他心里骂道,他这时看到不能不表态了,于是慢慢吞吞的有样学样:“益之将军说得对,无论是战时和,都要兼顾国家的法纪和委员长的安全。”

他们想就这样模糊过去,但是有人不满意,孙科就冷冷的逼上来:“这是什么话,左右逢源,那都不得罪,你们一个总参谋长,一个江西省主席,都是党国干城,在这样的大事面前,岂能如此模糊。”他随后就亮明态度:“我主张按蒋夫人的意见办,张杨能够与多少人马,谈不拢再剿灭也不迟。”

宋美龄一直认为孙科是个纨绔子弟,以往也没什么交情,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却得到他的支持,不由向他投去感激的一眼。

“我同意。”朱培和熊式辉都是官场老油条,立刻判断出这个立场对他们有益无害,马上表示支持。

有了他们三个的表态,会的气氛开始松动,林森也终于表态支持宋美龄。

宋美龄这是朦胧感觉到宋子文亮出的那四封电报是这个转变的导火索,不过他不明白,怎么是四封电报呢?不是只有庄继华一封吗?她疑惑的看向宋子文,后却给她一个放心的眼神。

何应钦这时感到不能在继续下去了,再继续下去,昨晚的决定就要被推翻了,他立刻以时间太晚为理由宣布休会,明天再继续开会。

求月票

求月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