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投机者 >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一节 破冰(一)

在蒋介石与李宗仁在广州会面时,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一支奇特队伍的正在黄土丘中穿行,这些人中大都穿着国民党军服,还有部分人穿着长袍马褂,最引人注目个穿着全套西装、戴礼帽,肋下夹着黑皮包,活脱脱一副上海小开打扮的青年人。该章节由秀书网提供在线阅读()

这支队伍很安静的在山野间行走,除了偶尔有几声骡马的鸣叫和马夫们的吆喝,其他再也没有声音。护兵们拿着枪走在队伍的前后,他们的目光不时扫向四周,裸露的地表,贫瘠的土地上只有些许小草随风抖动。在延安城门几个东北军军官将他们迎进城内,一切都是那么安静自然。

从延安到西安,这支队伍在不断的缩小,不过上海小开却始终走在队伍中,在他身边的却还是那个马夫。

在西安城外,严重缩小的队伍被东北军迎进了七贤庄,在这里他们换上了统一的东北军服,唯一例外依然是那个小开。几天后小开与两名青年一起登上去上海的火车,小分队彻底消失于茫茫人海中。

1936年的冬季早早降临上海,人们匆匆换上了皮袄棉袍,大街上的色彩变得单调了许多。但法租界是个例外,这里似乎移植了法国的浪漫和时尚,从各种时装店出来的男女让色彩变得丰富了许多,他们穿着的是巴黎来的各种最新时装。

沧州饭店在上海算不上大饭店,不过因为十几年前泰戈尔的入住而名声大振,成为外地到上海打拼的文化人入住的选饭店,跨入饭店大堂一股书香即迎面扑来,四壁悬挂着各种名人字画,为客人提供休息和等待的区域的一侧居然还有一排书橱,这种浓烈的文化气息,将侍门童都熏陶出一丝文化味。

整个饭店充满文化人那种淡定与从容,就算是在三楼客房里看报的陈立夫此刻也有这种心情。

“立夫,你看他会不会来?”陈立夫身边坐着看报的长衫客合上报纸。看看手上的表问道。

“当然会,”陈立夫头都没抬,依然关注地看着报上的消息,口中悠悠然的道:“他们的形势很不好,要么与我们和解,要么就去苏俄。要不是日本人逼得太紧,委员长才不会与他们坐下来谈判。”

“杀了十年了,可结果还是只能坐下来谈。”长衫可有些感叹的摇摇头。

“此谈判与彼谈判可大不一样,淮南兄,”陈立夫笑道:“这是我们强势的谈判,与十年前可有天涯之别,十年前他们多嚣张,现在他们得老老实实地按我们的条件办。”

张冲(此张冲非云南张冲。字淮南。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怀疑地摇摇头。今天他们是在这里等**地谈判代表。

日军全面入侵长城之后。蒋介石开始采取步骤与**实现和解。陈立夫成为这项政策地具体执行人。陈立夫打算通过共产国际与**取得联系。因此他与张冲在去年出使欧洲。打算经德国秘密去苏俄。可惜事情败露不得不中止行程回国。

回国后。陈立夫把这件事交给他地匹兹堡校友曾养甫。曾养甫通过他地同学谌小岑找到左宗棠地后裔、南京《扶轮日报》地编辑左恭。左恭与**上海临时中央有联系。他向临时中央传达了国民党方面地要求后。临时中央派组织部秘书张子华与谌小岑谈判。但临时中央与**中央已经失去联系。为此他们向曾养甫提出派人去陕北。曾养甫同意兵帮助他们取得通行证。临时中央于是派张子华和董建吾陕北向中央汇报。不过曾养甫犯了个错误。他没有派人护送他们。张子华和董建吾在西安时。正值陕北雨雪交加。交通受阻。于是他们以财政部官员地名义向张学良求助。他们拿出孔祥熙地手令要求张学良送他们去苏区调查当地财政。这个理由无疑是可笑地。张学良立刻通过南京查证。很快就得到消息。这两人身份特别。可能是国民政府派出地密使。便用飞机送他们到延安。不过这一下。张学良边开始放心大胆地与**方面联系了。

董建吾地公开身份是牧师。依靠这个身份他成为陕北与南京方面地联系人。不过好景不长。阎锡山很快得知蒋介石与**有联系。他正与东征地红军在山西打得不可开交。为此他急电蒋介石质问为何要与红军勾连进攻山西。于是蒋介石中断了董建吾这条线。但暗地还保留张子华这条线。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渠道也取得突破。那就是莫斯科渠道。邓文仪在去年担任驻苏使馆武官后。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共产国际与**取得联系。邓文仪很快就通过苏俄与**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进行了会谈。不过让邓文仪失望地是。王明明确表示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回国找**中央。不过他同意派特使去陕北。这个特使就是贵州离开红军地潘汉年。邓文仪让潘汉年回国后与陈果夫联系。

五月潘汉年到达。在香港给陈果夫去信。陈果夫收到信后派张冲去香港与潘汉年会谈。然后两人一起到南京。到了南京后陈果夫梦没见潘汉年。而是让曾养甫告诉潘汉年。你是**驻共产国际地代表地代表。不能代表**中央。最好去趟陕北见见毛Z东。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于是潘汉年又到了陕北。

在这两条线外,曾养甫还打通了周小舟、翦伯赞这条线,在这些线中,南京方面最重视的是潘汉年,因为他是莫斯科回来的,是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是**中央的代表。

今天陈立夫和张冲在这里就是等待潘汉年的到来,以开启第一轮国共和谈。

“庄文革在云南又开始大动作了,”张冲还在浮想连连时,陈立夫反动报纸说:“看来他是想把云南建成第二个重庆了。”

“重庆展得挺好,如果他能把云南变成第二个重庆,那可是立了一大功。”张冲说到这里,像是想起一件事,他合起报纸抬头问道:“听说,委员长要培养庄文革为接班人?你看有这回事吗?”

陈立夫惊讶的抬眼看着张冲,见他神态平静,便郑重的说:“淮南兄,这个话可不能随便说,无论委员长还是庄文革都不会接受这个话。”

“庄文革还不能接受?”张冲有些讶然的反问道。

“以我对他地了解,他肯定不会接受,”陈立夫眯着眼睛似乎是在回想他印象中的庄继华:“这是个很小心很谨慎的人,那怕就是十成把握他也不会轻易表态,所以他不会接受这个的,相反我以为他会强烈反击这种传言。”

张冲想了想说:“看来他是个聪明人,古往今来,太子都是很危险的。”

陈立夫似乎被触动了,在聪明人看来太子是个看上去风光,其实却是危险的职业,不仅要受到皇帝的防备还要时时防备别人的暗算,庄继华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选择这样地职业呢,他连中央委员都不想当,何况这个名义上地太子了。现在这个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人却主持着两个省地工作,委员长真是找了个又好用又廉价的长工。

张冲见陈立夫没有继续谈这个话题的意思,便又打开报纸继续看报,最近报上的新闻大多是蒋介石在洛阳和云南方面的消息。

蒋介石的消息就不用说了,来自云南的报道最初是云南在全国范围内招聘老师,就如同当初的重庆,而后就是“大兴土木”,颁布了一个两年交通规划,要修建两条主干道和十几条支线,随后又如同当初重庆一般宣布减税,免除农业税,商业税只收2%。

这下所有新闻记如同猫嗅到腥味一样开始向云南跑,没几天就回报道,什么滇缅公路动工,滇黔公路开工,昆明钢铁厂破土动工,十万民工上滇缅等等,简直把云南描绘成了一个繁忙的大工地。

可陈立夫却清楚这些都是表象,冯诡给他的报告中早就有了,庄继华亲自坐镇昆明督促这些工程的开展,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从美国过来的三套工厂设备经越南直接拉进昆明,在全省范围内的矿产勘探已经展开。

云南的收复还带来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攀枝花的设备可以通过越南上岸,经滇越铁路拉到昆明,然后车运攀枝花,缩短运输里程近千里,于是西南开队决定将皎平渡大桥列为优先项目。

工业下面掩盖的是军队和政务整训,军队整训庄继华耍了花招,将原滇军的整编拖长,抢先大肆扩充杜聿明的护卫队,十月初云南护卫队正式成军,蒋介石给了一个军的番号----六十军,原滇军保留番号三十八军。

杜聿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从贵州和云南招募了三万人,现在他的六十军已经齐装满员,全部按照护卫队编制,在昆明附近热火朝天的训练。

三个月时间里,第一期政务培训班结束,昆明周边的五六个县的县长乡长全部由政务班出来的干部接替。

“你说,他们会答应委员长的条件吗?”张冲有些忧虑的声音打断了陈立夫的思绪。

排名狂掉,真是羡慕那些一夜百票呀,求月票......

求月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