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投机者 >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 二十一

民国投机者 第五节 斯大林攻击 二十一

作者:有时糊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9:34 来源:笔趣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章狂澜第五节斯大林攻击

回到重庆之后,蒋介石下令为击退日军对苏北的进攻,从华北战区抽调新12军七十一七十二和三十六集团军南下,加入江淮战区,七十四军南调胶东,五十一军即刻北上加入华北战区,待南下部队到位之后,五十三军五十七军骑兵第二军即北上,加入华北战区。全本

很快庄继华在德县召集新闻发布会,在记者招待会上,庄继华宣布与GCD达成协议,“中央决定将**攻克的张家口宣化交于八路军新四军控制,八路军新四军撤离冀中三县和平津附近,这是我党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日作出的重大让步,这也是委员长为增进两党信任,推动抗战建国,施行政治改革,向全国各界表现出的坚定决心。”

DXP同样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他看上去很兴奋,目光中却透着冷静:“对张家口的进攻,我八路军新四军也同样参与,张家口宣化新保安怀来,八路军新四军都曾参与作战,对光复华北作出巨大贡献,众所周知,察哈尔乃贫困地区,而冀中乃富庶地区,这次我党让出冀中三个县,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我党对维护国共合作的坚定信念。”

可是不管DXP怎样强调GCD作出的牺牲,但张家口乃省会城市,距离北平也不远,乘火车半天就到,乘汽车不过两百公里,两天就到,步行也就三天时间,更何况,从影响力来说,两者有天壤之别。

DXP心中很有些感触,当中央提出这个构想时,也存在很大的疑惑,冀中虽然有三个县,但孤悬华北平原,四周全是国民党军,部队留多少都不妥当,平津附近的根据地就更不妥当了,那些是不成遍的单独小块根据地,最大的不过三四个乡,小的就七八个村,能容纳的部队也就一两个营,顶破天一个团,根本无法生存,用这些地方交换张家口和宣化,不过是个试探,主要是试探庄继华,中央的底线不过是张家口,宣化能要到便要,要不到也可以放手,可没想到还真办成了。

记者们似乎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他们立刻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重大价值,发布会立刻兴奋起来了,手臂如林般竖起来,坐在台上的庄继华和DXP的神情却很轻松。

“……,毫无疑问,这是个重大标志,这个事情的意义绝不下华北会战的胜利。

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不但中国人心存疑惑,连我这个在中国很长时间的外国人也心存疑惑。国民政府从不隐瞒,他无法指挥延安政府,延安政府麾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也只是在名义上服从国民政府指挥,国内国际普遍判断是,GCD只是在抗日旗帜下与国民党合作。那么抗战之后呢?

人们普遍在担心,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国内会爆发内战,顾问团的一位军官曾经对我说,在消灭日本人后,国民党与GCD的内战,是一场不弱于抗战的惨烈战争,这场战争将尸集如山,血流成河,最终的胜利者将掌控整个中国。

可今天发生的事,却告诉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很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党分歧,这个消息对所有担心并热爱这个国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

韦伯在他的文章中对这个协议热情欢呼,大声赞美这个协议,梅悠兰的渝州晚报则进行呼应,她以重建“民族和解,推动抗战建国”为题,从两党历史关系上对这个协议进行分析。

“…,先总理提出联俄联共以来,两党关系分分合合,既有十年仇杀,也有基于民族大义的合作,但两党十年的战争,让两党间充满不信任,要重建信任,必须双方作出妥协让步,这一次,政府作出了让步,这表明政府希望在战后,两党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党纠纷,解决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战乱不断,辛亥之后,国家陷入长时间内战,国民政府成立后,消除战乱曙光初现,可日寇的侵略又让国家民族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可以说抗战是我们民族近千年来的最大危机。

内战不断,国家衰败,民族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沿,为了挽救民族危急,国民党GCD捐弃前嫌,联手抗敌,各地方实力派也放弃纷争,共同战斗在国民政府的旗帜下,将民族从灭亡的边沿拉回来。

但国民的希望却不止这些,人民希望,这场战争是百年战争的最后一战,中国不能再打仗了,中国不能再内战了,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所有的政治领导人都看到这点,都看到人民希望,人民的呼唤

委员长提出抗战建国,mZD提出联合政府,邓演达将军提出民主建国,但所有的纲领,政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被党派利益划分的人们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在之前的战乱中被撕裂。

张家口是个重要城市,本来是**光复,可现在政府交给了GCD,让GCD控制,这是政府为实现民族和解,释放的一个善意的信号,这是个明确的信号”

尽管韦伯和梅悠兰在全力欢呼这个协议的签署,可大后方新闻界的反响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国民党内部,一些流亡到重庆的察哈尔国民党元老联名向蒋介石抗议,大骂庄继华丧权辱国,对GCD步步退让,要求蒋介石绝不能将张家**给GCD。

青年党也对这个协议冷嘲热讽,讽刺庄继华一厢情愿,蒋介石养虎遗患,青年党党魁曾琪亲自撰文在其党刊上刊载:“…,委员长对GCD步步退让,以为以此可以换取GCD的让步,殊不知这是与虎谋皮,GCD是不可能放弃其独立的,其主子斯大林也不会同意,GCD建党已经二十年了,其作为苏俄侵华内应的功效无丝毫改变此次新疆叛乱后,延安一力主和,目的不过是与苏俄呼应,为苏俄干涉中国提供借口

同胞们,抗战已经胜利在望,但国家民族得得和平还没有实现,苏俄这个更强大的敌人已经初现,我们必须提起百倍的警惕。

在德黑兰,斯大林已经显示了他的贪婪,他的嘴里含着蒙古,筷子上夹着新疆,目光还盯着东北。

相反,GCD,作为他的内应,在各种事件中与他呼应,张家口,塞外重镇;绥远察哈尔,紧靠蒙古,GCD获得这块地区后,苏俄便可以随意进出,整个北中国边防形同虚设,甚至溥仪事件有可能重演

警惕吧善良的人们”

曾琪的文章发表后,在重庆引起轩然大*,周EN来召开新闻发布会,严厉驳斥曾琪的谣言,同时向蒋介石提出严厉抗议,博古则拿起笔在新华日报上展开反击。

“国内形势的发展,让曾琪先生非常不满,抗战快胜利了,曾琪先生看不到,国共两党增进了信任了,曾琪先生非常不高兴,也非常不满,在曾琪先生看来,只有内战,只有让人民重新陷入战乱中,才是最好的结果

曾琪这篇文章写得好啊好就好在,它彻底暴露这个人腐朽的本质将其真面目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始终充当着**反人民的急先锋”

博古可以用新华日报对曾琪展开反击,可周EN来的抗议被蒋介石拒绝了,蒋介石明确告诉周EN来,他不能查封青年党党报。

“EN来,这个协议是我批准的,说明我是同意的,现在我们两党合作很好,难道非要走向对抗?我也不赞成曾琪的观点,也很反感,可这是民主的一部分,参议会的参议员们一直在批评政府对新闻管制过严,曾琪的文章反应的是他的观点,我已经让布雷先生和贺衷寒他们在中央日报上进行反击,请贵党同志相信,政府是有诚意推进国共合作,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

蒋介石的太极拳让周EN来无可奈何,不过第二天,中央日报的报纸上倒是刊出了两篇反击曾琪的文章。

周EN来对蒋介石的行动感到迷惑不解,从交换张家口来看,他对GCD的态度有所缓和,可他对曾琪和国民党内的反对声音的放纵,又让这事蒙上一层阴影,他到底是什么目的呢?这是二十年来,蒋介石首次让他看不清。

当然他绝不会认为,蒋介石转性了,GCD人在412之后,便再没相信过蒋介石,要想和蒋介石平等对话,手上必须要拿着枪。

不过正在筹组新党的邓演达和民主人士,则大为兴奋,邓演达章伯钧亲自撰写文章,为这个协议欢呼,张澜罗隆基黄炎培蔡元培等人也同样为此欢呼,纷纷撰文驳斥曾琪,认为两党和平共处,乃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张澜在文章还对蒋介石大加赞赏:“…,张家口虽然是塞外明珠,然与国家和平相比,实乃太小。委员长能将此重镇交与GCD,增强两党合作之基础,为将来国内和平打下良好基础,实乃目光如炬。

不纠缠于一地,而断然给予,乃委员长之统帅风度之体现,古往今来,唯真正,有长远目光之大政治家才能断然作此取舍

有委员长之领导,乃我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这个结果让黄山别墅有些惊讶,林蔚根本没有想到,仅仅一个交换张家口,竟然在民族人士中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面对这如潮赞誉,他有些糊涂了。

“这究竟是蒋介石是大政治家还是庄文革是大政治家呢?”林蔚拿着报纸翻来覆去的想着,这时传来敲门声,他随口说声进来。

陈布雷推门进来,看到摊开的报纸,陈布雷禁不住笑了:“蔚文兄,这两天对国民政府可是好评如潮,对委员长的赞誉声不绝于耳。”

林蔚抬头一看,见是陈布雷,将报纸合上也笑道:“是呀,连罗隆基蔡元培黄炎培这些人都转性了,你看,张澜对委员长的评价有多高,甚至连庆龄先生都发表声明,说这是蒋介石十多年来第二件让她完全赞成的事。”

陈布雷哈哈一笑,转身走到窗前的沙发上坐下:“那第一件事是什么?是不是抗战?”

林蔚从座位上起身,走过去给陈布雷端上茶,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茶叶,坐到陈布雷傍边,将茶叶放在陈布雷面前的茶几上:“试试吧,这是崂山绿茶,庄文革送的,每人一包,唯独没有准备委员长的。倒是给夫人带了一包,我知道你好这个,就给你留下了。”

“庄文革也学会这个了,倒是难得啊。”陈布雷拿起那包茶叶放在鼻尖下闻了闻,看看上面的标签:“东海龙须,口气好大,将敖广胡子拔下来。”

陈布雷将茶叶放下来,扭头看着林蔚:“蔚文兄,要祝贺你了,你算是心想事成了。”

林蔚一听禁不住大喜,他当然清楚这是什么意思,陈布雷哈哈一笑,将茶叶收起来:“这也算是有功受禄,不过,老兄,甘肃情况复杂,西北两马也在争夺这地方,要想理顺,可不容易。”

林蔚对此倒没放在心上,他早就想离开侍从室了,高层的政治斗争,风险越来越大,他不想再这样了,倒不如学学庄继华,到地方上做点实际的工作。

陈布雷知道他的想法,所以当得到这个消息后,他便第一个跑来祝贺林蔚,说实话,要不是因为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他也不想留在这里,他更喜欢的是当个报人,编辑记者都可以。

“现在看来,交换张家口,还真是一记妙手。”林蔚心想事成,心情非常愉快,他仿佛放下一个重担,浑身感到轻松,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在甘肃施政。

“妙手倒是妙手,不过,”陈布雷压低声音:“委员长刚刚作出决定,调俞济时到华北,担任战区副司令。”

林蔚心中一惊,神情一下紧张起来,他扭头紧盯着陈布雷,心中阵阵发冷,好半响才艰难的问:“那远征军呢?交给谁呢?”

“卢汉,罗卓英担任副司令。”

“罗卓英担任副司令?郑洞国呢?”林蔚中心更加迷惑了,远征军正副司令都调换了,蒋介石突然采取这么大动作,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郑洞国也调华北,担任集团军司令,至于是那个集团军,委员长还没定。”陈布雷这时的神情也有些凝重,蒋介石刚才露了点口风,郑洞国可能要担任四十九集团军司令。

蒋介石刚从华北返回,便作出了这一系列人事调整,会对华北,特别是庄继华产生那些反应呢?林蔚心里更感到庆幸,庆幸自己离开了黄山别墅,他不想介入这对师生的争斗。

最新全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