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文帝本纪 > 第三十二章 结案

文帝本纪 第三十二章 结案

作者:容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5:22 来源:笔趣阁

这话说的很重,元昕一瞬间就白了脸。她虽然一直有心争太女之位,但是如此被皇帝明晃晃地指责狼子野心,对她的打击依旧很大。

“传旨,皇三女元昊,忤逆君恩,削去博穆亲王爵位封号,革除宣政院同知一职,责令闭门思过。皇九女元昕,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削去康亲王爵位封号,责令闭门思过。皇七女元昀,御下不严,降为郡王,以儆效尤。皇十五女元晗,办案不力,罚俸一年。”皇帝一口气说完,“都给朕滚吧。”

殿中诸人均行礼告退。

明面上看,所有牵涉其中的皇女,都没有讨得好处,但对现今的夺嫡形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元昊丢了爵位官职,还被禁足府中,基本算是失去了竞争太女的资格。元昕也丢了爵位被禁足,但她吏部尚书的官职还在。只是王氏族人多是外放,在京中的影响力不足,起复遥遥无期。

相比她俩,元昀只是被降了爵位,基本无伤筋骨,算是太女之位最有力的人选了。元晗的惩戒最轻,只是得了一顿申斥外加一年俸禄。

泰初帝成年的皇女中,元晓元昌依附于元昊,元明依附于元昕,都受了牵连。现在竞争太女之位的,便是元昀和元旸了。这两位都是顺惠皇贵君的女儿,徐晶的外孙女。也即是说,未来的储君甚至皇帝,最终还是要落在徐氏的血脉中。

一时间,顺惠皇贵君和徐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元晗走出勤政殿,在宫道内慢慢走着,梳理着现在的形势。黄珊先行一步,按捺不住想问个究竟的心思,在宫门口等她。卫弗为了避嫌,并没有加入。

“殿下,请留步。”

元晗看见黄尚书的马车停在宫门口,行礼道:“尚书大人昨夜辛苦了,怎么还未回府?”

“不敢当殿下的辛苦,臣分内的事情。已近午膳时分,不知臣有没有这个荣幸,邀殿下一同用膳?”

元晗笑道:“大人做东,有何不可?”

酒肆茶楼都不是说话的地方,马车最终停在了安郡王府的门前。王府的侍从关押在刑部,府里连杯热茶都没有。

二人在王府的湖心亭中坐下,四面环水,是个密谈的好地方。

“鸩杀人犯的那盏牵机酒,殿下从何得来?”黄尚书一坐定,便直接问。

“那盏自然是三王君从司药监取出来的。”

“如何到了殿下手中?”

“王君自恃身份,不屑于做下毒害后院君侍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做,便派了身边人去。”

“春堂?他是王君的贴身侍从,怎么会?”

“春堂对王君自然是忠心耿耿。不过他一介侍从,身边没有侍卫保护,着人将药瓶偷换过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毒死李氏的是其他毒药,牵机便到了元晗手中。

“那殿下怎么知道王君要去司药监取药呢?”

“尚食局的司药,乃是父君身边染秋的堂弟。染秋出宫前二人话别,提及此事,而后染秋又说与我知晓,便有了今日这一出大戏。”

这位殿下抓住这一个机会,便扳倒了如日中天的博穆亲王和康亲王,自己依旧隐于幕后,看着取而代之的豫郡王与端郡王继续明争暗斗。这手帝王的平衡之术,可谓是登堂入室了。若不是卫弗见微知著,怕也轮不到她在这里和这位殿下说话。黄尚书心中感叹。

此后两天,刑部关押的安郡王府的侍从家仆们陆续放回了府中,空荡荡的府邸才逐渐有了人气。

墨儿觉得乔迁宴出了这档子事儿,着实晦气的紧,本来就是需要人气来暖房的时刻,居然让府邸又空置了两天,便琢磨着寻些个风水摆件来改改运道。元晗说不过她,便由得她去折腾了。

李陵的尸身,元晗借着阿福的名义收殓了,寻了处墓地葬了,也算是全了这个美貌的贵族男子的身后事。

世人皆道女子好颜色,而李氏乃诗书传家,族中多是文人浪漫之辈,对于容貌也更为看重。

广陵王貌美,能让她宠幸的男子皆是一等一的好相貌,李陵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也以为好相貌无往不利,他还不曾见过元晗这种为达目的万般皆可舍弃的人。在这场以性命为赌注的豪赌里,他输的很彻底。

可以说,自他拔出短刃刺伤皇帝,开启这个局的时候,就注定沦为棋子,生机渺茫。

元晗将一支末端带着短刃的玉笛,放在他简陋的坟前,转身离开。

这场倒台了两个亲王的刺杀,明面上以处置了刑部的两个小官而告结。可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随着这两位亲王的倒台有。一大批官员要受到牵连,整个朝堂形势要进行一次大洗牌,新的势力会崛起。

不过这一切和元晗没有太大关系,她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皇帝以她办案不利为由,撤了她刑部的官职,改授翰林院学士。

圣旨下达那天皇帝把元晗召到御书房,问了一个相似的问题:“觉得翰林院怎么样?”

元晗立即想道,官授刑部侍郎的那天,皇帝也问她,觉得刑部如何?元晗规规矩矩的答了,却没有得到皇帝的满意。现在又问翰林院怎样,着实令元晗费解。

翰林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没有任何实权,但却要经常为皇帝起草诏书,是天子近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崔雅和翰林院大学士们,经常受召和皇帝奏对商议国事。

而且每一届的新科进士都要在翰林院察用三年,再根据表现决定授予何等官职。可以说是一个拉拢自己班底的绝佳之处。

元晗想不出皇帝的用意,只能中规中矩回答:“翰林院是天下人才的聚集之地。”

仿佛是有了第一次的教训,皇帝对她这次的回答没有任何评价,又问道:“知道朕让你去翰林院做什么吗?”

元晗老实摇头:“不知。”

“你在刑部这三月以来,《大周律》熟读了吗?”

元晗在刑部这几个月,别的事情没有做太多,大周律倒是反反复复熟记于心。

“黄尚书告诉儿臣,熟读大周律是刑部官员的职责,儿臣不敢怠慢。”

皇帝点头道:“大周律乃是前朝制定的律法加上本朝的各种修正集合而成,已经杂乱不成章法,你便去翰林院修订律法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