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文帝本纪 > 一百九十六章 审案(六)

文帝本纪 一百九十六章 审案(六)

作者:容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5:22 来源:笔趣阁

崔长发轻笑道:“方御史,下官喜好书画,而赵法曹与书画名家汤预之女相交莫逆,下官想请赵法曹代为引荐而已。”

这样的局面早就在元晗的预料之中,赵家崔家不可能放任两人被弹劾,背上渎职的罪名,必然会为她们找补。

这甚至也在方赦的预料之中。御史弹劾不仅仅是监察的用处,同样也是警醒。方赦也不想同时得罪赵家崔家,抓住这件事不放。如此解释,便也顺水推舟,不再追究。

元晗对方赦的见好就收十分满意:“赵星身为法曹,用刑过于严苛,有违立法之本,降为从七品刑部文书,即刻赴任。刺史崔长发,对治下案件查察不明,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赵星从六品法曹降为从七品文书,可是从州官变成京官,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明降暗升,也算是安抚了赵家。对崔长发罚俸的措施,更是不疼不痒,给个警告罢了。

至此,整个案子彻底完结。回宫的马车上,元晗却在想殷家一家人。直到回了长乐宫,方才停止。

卫蕴冬的身孕需要静养,不仅把宫务交了出去,君侍们每日的请安也都省了。元晗回宫已经不早了,卫蕴冬用了晚膳,由素锦扶着,在院子里慢慢踱步。弄月来通报“陛下来了”,卫蕴冬也并不惊讶。

元晗近日来对他的身孕格外小心,几乎每日里都要来看一次。不多时,元晗走进院子来,从素锦的手中接过卫蕴冬来,扶着他往殿里走。

“陛下刚从宫外回来吧,可用了晚膳?”

元晗摇头:“朕想着先来看看你,还没来得及。”

“那皇上在臣侍这里用一些吧。”说着命人去御膳房传膳。

元晗也不拒绝,在桌边坐下,和卫蕴冬说话。

“陛下怎么愁眉不展的,可是朝事不顺?”

元晗看着桌上精致的点心,叹了口气:“朕在外求学多年,自以为对百姓的日子很了解,至少比朝中很多官员都更了解。可是今日,朕居然不知道五百钱和三十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究竟算多还是算少。”

“臣侍年少时,遇到家中施粥,一石米粮足够百来人吃大半饱了。那时候祖母告诉臣侍,有时家中的一顿饭,便可让普通人家过上一年。”

“朕整日炰鳖脍鲤、金珍玉馔,可大周有千万的子民,因为五百钱昼夜不得安眠,朕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个好皇帝。”

“陛下已经为了百姓殚精竭虑,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地做的。”

元晗握住卫蕴冬的手,将他揽在怀中:“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便从朕开始吧。”

御膳一道一道呈上来,元晗看着满桌菜肴,草草吃了几口便罢了。

景成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朝。

由殷佩的案子,引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奏对。

早朝照例议完了事,朝臣们没有等来退朝的消息。御座上的年轻帝王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伴随着令人不安的沉默,众人终于等到了皇帝的声音。

“朕昨日审了一桩案子,你们中大部分人应当都已经听说了。其中过程朕就不提了,朕只是想问问你们,你们读书的缘由是什么?”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出声。任谁都看得出来,谁敢出头,皇帝接下来猛烈的炮火就会落在谁身上。

“崔雅,你来说说。”

越过了左右二相,点名翰林院掌院学士,有些出乎意料。但想来,翰林院乃是天下读书人走进官场的第一站,也合情合理。

崔雅越众而出:“先贤教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臣等入朝为官,莫不敢忘。”

“好,朕再问你们,如今平民之家,一年耕种收成几何?税赋几何?粮价几何?布价几何?一年吃饱穿暖费用几何?”

大殿里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

“臣在。”

“你来说说。”

朱蕾定了定心神:“回陛下,平民之家亩产粮食一石,肥沃的土地能达到三石。赋税乃三十分之一,即每石十升。粮价每斗约七十文,布价以上等生绢为例,一匹长四丈,合价值四百七十文。”

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元晗追问:“平民之家,一年温饱所需银钱几何?”

朱蕾顿了顿:“臣不知。”

“朕昨日也不知,但是现在知晓了。普通县衙的皂吏,月俸两贯,京城的幕士,月俸三贯。普通耕种的百姓之家,丰年也不过十余贯收成,若是遇到灾年,便只能卖儿鬻女。”

元晗看着大殿中垂头不语的朝臣们,继续道:“而每日早间,呈到御前的饭食,便逾百贯。不知众位作何想,朕只觉得于心不安。今日起,各宫用度削减,从朕开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圣贤教训,朕也不敢忘。”

众臣皆跪地俯首:“陛下仁德,乃一代圣主。”

元晗轻嗤:“朕是不是圣主待百姓评判,无需尔等多言。身为朝廷官员,当时刻关注百姓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凭想象制定政策。你们中间,有多少人没有亲自耕种过了?多久没有了解过田桑稼穑之事了?”

“臣等惭愧。”

“今年秋收之时,诸位爱卿与朕一起,前往皇庄参与农忙,不要忘记百姓之苦。”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朝会之后,元晗果然开始削减宫内用度。自未央宫开始,吃穿物什戒奢靡,崇节俭。官员们也纷纷效仿,奢靡之风顿减。

而朝中的官员也有不少变动。

擢升御史中丞方赦为御史大夫,成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户部的几位主事文书,被外放州县。另提拔了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都是些五六品的中低阶,进入六部之中。

卫传夹杂在人群中,回京担任太女左卫率,一点都不显眼。反而是在东宜政绩不错的卫执芸,所有人都以为皇帝会顺势把她留在京城,不料圣旨一下,却是去青州澜折县继续当县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