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文帝本纪 > 第十四章 授官

文帝本纪 第十四章 授官

作者:容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5:22 来源:笔趣阁

今年有两位皇女成年,虽然元晗不受宠,但是元旸可是惠皇贵君的幼女,怠慢不得。礼部早早就拟好了两位皇女的府宅,吏部也准备了待授官职,供皇帝选择。

周朝的官场,皇帝之下设左右二相,左相掌管机要、发布政令,领宣政院。右相行监察、批驳之权,领督察院。另有枢密院,掌军权,受皇帝直接控制。

大周朝数代皇帝都以统一南北为目标,重军事。因此,枢密院的地位在两相之上。

三院之下,设有六部,皇女授官职,多从六部起。元昕现在领吏部尚书,元昀和元昊已经从六部升入了左相执掌的宣政院。

待到旨意下达时,元晗领了刑部侍郎的官职,着实有些意外。

六部虽然理论上地位平等,可总还有优劣之分。如吏部,掌管官员考评、迁谪,如户部,掌管国库、税收,都是皇女们首选的好去处。康郡王元昕就是吏部尚书,元昊和元昀也是从这二部升迁的。

其余几部,兵部受枢密院管辖,涉及到军权,自成体系,一般不会外插皇女进入。工部、礼部、刑部三部,事情多而繁杂,皇女们大多不愿意领这三部的官职。

元晗多年在外读书,原以为会授翰林院官职,没想到依旧是六部,而且是做实事的刑部。虽然辛苦一点,但比翰林院这样的清水衙门好上不少。

她的府邸也赐了下来,离皇宫不算近,胜在足够大,只等工部修整完毕,就可以搬进去了。

元晗领了旨意,去御书房谢恩。

泰初帝的贴身宫侍守瑞等在门口。“十五殿下稍候一候,陛下正和右相议事。”

元晗便在偏殿坐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右相卫弗从御书房出来。

这位右相,出身建阳卫氏,却没有大家族的森严气度,待人总是笑眯眯的。反而是平民出身的左相徐晶,严肃刻板,不苟言笑。

卫弗出来,看见正准备进门的元晗,主动侧身让开路来,行礼道:“十五殿下。”

皇女们身份高,却没有品级。对于卫弗和徐晶这样的老臣,应当要行礼的。元晗侧身,没有受她这一礼,又拜了一拜:“卫相。”

“殿下是来谢恩的?臣就不耽搁了,臣最近新得了一株腊梅,改日请殿下来府上赏梅。”

元晗和卫弗从无交集,这般示好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是答道:“卫相盛情,却之不恭。”

“请帖稍后送到兰芷殿,臣先告退。”

元晗更加不明所以。之前的“改日邀请”可以说是一种托辞,多半是没有下文的。可是送请帖就不同了,邀请目的非常明确的。

请她去赏梅?她甚至不知道右相的府邸在哪。

带着满腹疑虑进了御书房。泰初帝坐在桌案后,见她进来,放下手里的笔。

元晗先大礼叩拜:“儿臣参见母皇。”

“起来吧。”

元晗起身,谢恩的话还没说出口,泰初帝先出声:“觉得刑部怎么样?”

这个问题完全没在元晗的思考范围内,她想了想答道:“司狱乃维护天下安稳的基石,刑部很重要。”

泰初帝皱了皱眉,显然是对这个回答不满意。

“你且去刑部任上,多看多学,好好想想朕为什么指你去刑部。”泰初帝说完,又拿起了桌上的朱笔,“无事便退下吧。”

守瑞进门,客气的做了个“请”的手势。元晗只能再行礼:“儿臣告退。”

右相莫名的邀约,皇帝不甚明朗的态度,都令元晗十分疑惑。

守瑞送了元晗出门,直送到勤政殿门口,才转身回去。

推开御书房的门,就听泰初帝淡淡道:“她进来的时候遇到卫弗了?”

守瑞躬身答道:“正是。右相新得了一株腊梅,邀请十五殿下去府上赏梅。”

泰初帝听罢,手上一顿,居然轻笑了一声:“老狐狸。”

守瑞候在一边,并不接话。

元晗授了官职,自去刑部上任。刑部最高长官黄尚书,头发已经花白,人很和气,与卫弗如出一辙。

黄尚书领着两个文书,往元晗的书案上堆了两摞半臂高的书卷,在元晗目瞪口呆中笑眯眯地说:“这里都是我大周朝的律令,殿下既然授了刑部官职,需得熟读律令,才能依律断案。”

六部均设有尚书一名,侍郎两名,其余所属各司分别设侍中、员外郎各两名,主事文书若干。各地上报刑部批报的案卷,先由刑部各司官员查验,如有异议,则会上呈侍郎、尚书。

也就是说,凡是呈到元晗和黄尚书这里的案卷,大多是棘手的疑案,不熟读大周律,怕是不能胜任。

元晗只能拿出在江南书院苦读的劲头来,一心一意熟读律法。她的府邸还没有修整好,暂且还住在宫里。

上任第一天,读了一整日律令,待回到兰芷殿时,脑子里还尽是杖刑笞刑。

阿福从侧殿里迎出来,为她除下外袍,奉上热茶。元晗饮了一口,总算是将脑子里那些罪名刑罚驱逐出去。

阿福来了元晗身边,自觉地充当了贴身侍从的角色。元晗殿里永远有适宜的热茶,衣衫鞋袜也一一收拾妥当,比墨儿仔细妥帖了许多。

用完晚饭,元晗让阿福点起灯,继续读律令。阿福接手了墨儿大部分的活儿,她现在专心在府里监督工部动工。

看到元晗晚上仍要读书,劝诫道:“主子这才上任第一天,还是早点休息爱惜身体为要。”

元晗摇摇头:“刑部除了黄尚书,就我一个侍郎。黄尚书年纪大了,这几本律令和刑部积压待批的案卷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我得尽快上手,早日处理完这些,才能为无辜者伸冤,不使恶人逍遥。”

墨儿不过是劝一句,元晗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动摇,只能叮嘱阿福警醒着点,茶水点心伺候好。

大周律并不是完整的一套律法体系,而是在前朝天瑞律的基础上,增删改了一部分,拼拼凑凑成了现在的大周律。

这百年间,每代皇帝都对大周律进行补充说明,最近一次是泰初六年的《泰初疏议》。

多次补充修改的弊病就是,每代的疏议对于罪名和刑罚的界定并不清晰,甚至有相悖的情形,断案的官员采信哪一种说法,都无可指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