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鹤梳翎 > 372大结局——安乐

鹤梳翎 372大结局——安乐

作者:图安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2:46 来源:笔趣阁

果然,京里很快派来了范相亲自前来同燕国、天寿谈判。

但是燕国却对与天寿密谋侵害大赵的事情不想认账。天寿国更是反过来斥责任渲耍阴招,烧了天寿的粮草。

谈判焦灼,任渲立刻下令兵分两路。

一路直接打过天寿边境,直捣西平府,吓得李寿连夜逃往白马军司。

天寿自此元气大伤。

骁勇军另一路压到了雁门关外,直接攻克了燕国两座城池。燕国国君这才派了使臣来谈。愿意认大赵为君国,每年朝拜,供奉岁供。

任渲同范相解释了之前坚持留守的原因,范相也上书谏言,修改军令,还是要采纳了任渲的建议,在边防增兵固守。

这一番战事结束,任渲的战绩立刻在大赵传开,引得万民拥护好。

骁勇军也终于班师回朝。

……

紫宸殿内

“清音郡主来了。”厉公公在前面报着。

除了赵兴宝外,任渲竟然也同在。

“皇上万岁!”李珺行了大礼请安。

今日宫里特意派了车去接了她来,她还以为是坤宁殿里高圊卓请她。谁知竟是赵兴宝。

“你终于来了,任将军他向朕请免了镇国将军的职位!”赵兴宝有些生气地说道。

“请免?”李珺狐疑地看向任渲。

他自边境回来之后,因是立了大功的,赵兴宝便封了他做护国将军。但是李珺知道他虽然面上不曾表露,因为之前他在边关不肯撤兵的事情,齐王与赵兴宝等人都不信任他,多少让他伤了心。

他从来都是以他们为重,处处想着帮他们谋划、善后,却换不来最简单的信任。

“皇上请了她来做什么?”任渲依然面不改色。

“清音郡主是朕请来劝将军的。”赵兴宝道:“朕初登这皇位,此刻正是大赵国内政不稳之时。若将军不在我左右,这周边宵小又要蠢蠢欲动,岂不是至大赵国于危难而不顾,至朕与危难而不顾?莫不是嫌我封赏不够,要封了您做王爷不成?”

赵兴宝不知为何有些气恼。

任渲低头道:“不,微臣不敢。护国将军都不能领,又岂敢做王爷?且皇上过虑了。皇上已经有了范相做宰辅,且后辈上来的几位臣子听说也很得力。且齐王也定会助您。

至于外患,这一次修订了边境合约五十年内不犯,这五十年期限还有好几十年,皇上定然能再育良将。而那天寿国早已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这数十年内也无力再侵犯赵国的。”

任渲说得有理有据,赵兴宝一时竟然难以反驳,干脆又朝着李珺道:“那清音郡主呢?您本来封了护国将军,她嫁过去也就是护国将军夫人了,诰命品级自然也是要升的。您倒好,封号不要也就算了,这将军职位也不要了?回去做什么?日日闭门种田不成?那李夫子如何放心把女儿嫁给你?”

“我做什么都不要紧,但是……”任渲似乎并没有考虑李珺的事情,犹豫了一会才道:“本将愿意去向李大人请罪,若郡主想另择他人……也可以。”

一直没有开口的李珺不过站了片刻,已经明白了任渲的心思。

自他回来以后,因为边境战事好些风言风语都是在传,以他现在得权势和能力甚至有盖过了赵兴宝之说。

此刻看上去赵兴宝还是信任他的,但是听说有好几次在朝上的,任渲提的建议,他去充耳不闻地忽略过去。

新皇这心里也是存了芥蒂的。

虽然她知道赵兴宝不是那等会伤害兄弟亲友之人,但是也难保以后他听信了其他的谗言,像之前一样不肯帮任渲。更何况他们俩不光是郡臣、还是亲戚。在外人看来护国将军也是封得很高了。

任渲自小便看着其外祖辅佐帮助齐王妃、赵兴宝争夺权位,他自然也在其中接了这担子,此刻恐怕是他觉得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

李珺虽然想明白了这些,但是他竟然说出让她另择他人的话来,让她一时气得不行。

不过,她还是耐着性子跪下来道:“臣女肯请皇上先行回避,可否让臣女同将军单独说几句。”

赵兴宝正不知道如何回应,以为李珺要亲自劝说,当下答应,去了偏殿。

原本正襟危坐地任渲突然有些不自在:“你,你莫要劝我了,我主意已定!”

李珺并不反驳,只问道:“我知道将军为何要请免。”

任渲惊讶地看着她。

李珺又道:“且我并不想劝将军改变主意,但是臣女还是想问一句:将军希望臣女嫁给别人?”

“当然不是。”任渲不自觉脱口而出。

李珺又道:“那么刚才为什么说出要臣女另择他人的话来?”

“我只是怕你和你父亲在意,且你现在也是郡主……”任渲自觉理亏。

“那不若臣女把郡主也辞了吧?”李珺道。

“什么?为什么?”这回轮到任渲惊讶。

“因为将军在意。”李珺道:“其实刚才臣女听到皇上和将军说的那番话,心中就已经做了这决定。”

“你,何苦……”任渲看着她道,终于缓缓轻声道:“我知道了,这事是我刚才考虑不周,容我之后再跟你解释。今日请免我是下定了决心的,明日我会亲自到府上去找李大人,还有我们的婚事也要从简办理,要委屈你些。”

“并不会。”李珺肯定道。

这边说好了,二人便又一起回复了赵兴宝。

他本以为请来一位说客,却不想李珺不但不反对,反而连郡主之号也要请免了,当下气得拿两人都无法。

而后又请高圊卓去劝说,谁知高圊卓却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她知道李珺是有主意的,赵兴宝这才无奈作罢。

……

治和六年,徐州府。

沙氏同李茂昌正在逗弄小孙子,芙蓉笑盈盈地走进来道:“恭喜老爷,贺喜夫人,姑爷高中了!”

“真的?!中了什么?”李茂昌问道。

“姑爷高中了状元爷!”芙蓉指着门口送信的差人道。

“当真!”沙氏笑得合不拢嘴。“快,快有赏!这真是大喜事啊!”

“祖父,什么是状元?”小孙儿奶声奶气地问道。

“就是咱们大赵国书读得最好的一个!”李茂昌笑着抱起孙儿。

“咱们李府上这是第几个状元了?”李茂昌突然想起来。

“第三个了,老爷!”沙氏提醒。

“是啊,这先有三叔、后有珉哥儿,如今咱们张姑爷也中了状元,真是满门兴旺啊!”

“这珉哥儿如今还在朝中,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有子嗣。三叔辞了太学院里的差事跟着珺儿那外祖去了杭州府,这珺儿同那任姑爷现在也不知道身在何处呢!”沙氏不禁感叹。

“不在杭州府吗?”

“听说他们夫妇俩喜欢外出游历,并不常留在一处的。”

“那就送了信去杭州府,总归他们回去能瞧见。也来喝杯喜酒。”李茂昌道。

“说得也是。”

……

秋日里逐渐稀薄微凉的空气,丝毫没有影响和聚楼里热闹的气氛。宁国县一年一度的秋收宴,正在这里一楼热闹地进行着。

二楼上也有零散的几桌客人,中间的那一桌坐着两个中年男子,一边吃一边聊着:“听说今日是冯家做的东?”

“是啊,冯家这几年的地里都是大丰收,他交的粮税也占了整个县的几成呢。”

“这么厉害啊?”

“是啊,先前他们家也是青龙镇的穷户,后来不知道交了什么好运,得好心人赠了那青龙河提成片的田地。”

“青龙河?那里可都是肥田啊!”

“所以说啊,那冯家大爷又会经营,一来二去就把这粮田翻了几番,越做越大,如今的冯家就连县城也要礼让三分,若遇上时节收成不好,都是要向他们家借粮的。”

另一人连连啧嘴感叹。

“对了,你那亲家是不是姓李吗?”

“是啊。”

“那可有叫什么李俊的?”

“这个到没有,怎么了?”

“哎呀,这冯家据说一直在寻找恩人,凡是叫李俊,同冯家大爷差不多大的人,到这宁国县来自可以去找冯家,吃住尽有人安排。”

“还有这等好事?”

“是啊。”

“那岂不是有很多人来冒充?”

“是有那么几个,但是后来都被冯家赶出来了。冯家大爷又不傻,是不是曾经的恩人,他如何认不出来,后来也便少了,每人敢再去冒充。”

“哎呀,真是可惜了。”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

“娘亲,您不是叫李珺吗?”

旁边一桌坐着一家三口,小女娃娃长得就像白净可人,红扑扑地脸蛋上还沾着米粒。她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妇人,爱怜地看着她笑道:“米儿记性真好。”

“哟,还真有这么巧的。”两个说客也听到了,合都看过来。

年轻的妇人温婉娴静,女娃娃的眉眼便像她。

旁边的男子见他们俩都看过去,冷哼一声,挡在了两桌之间。

两个看客尴尬地收回目光。

“不过那也没用。”其中一个道。

“为何?”

“冯家找的是男子,女子叫这个冯家大爷更加不会认了。”

小娃娃听了有些失望,便不再关注两人的话了。

……

秋收宴最后,就剩下最后的砸缸仪式了。

要说这砸缸礼,之前为了庆祝秋收,人们往往会饮酒助兴,某次有人喝酒的时候失手把酒缸掉落在地上砸碎了,那酒香与稻香混合在一起,让人们觉得欢庆的氛围更浓,于是便多了一个砸缸仪式。

此刻众人在和聚楼外的空地上,只等酒楼里的酒缸搬好。

“这个缸数目够不够啊?”主家冯来站在前面数着。

“一共一百六十八只,肯定够的!”店小二那后面跟着的刚刚留头的娃娃道。

“一百多只?这小娃娃可数得清楚?”冯来笑道。

“是,正是一百六十八只。”店小二正抬得满头大汗。又奇怪地问那娃娃:“哥哥告诉过你吗?你怎么知道这缸的数字?”

“刚才在后面,一位姑姑教我数的。”那娃娃奶声奶气地回道。

“姑姑?”

“就是那个姑姑!”店小二顺着娃娃指着的方向看去。

路边有一辆马车,已经慢慢向前行驶,车窗帘子掀了了一半,可以瞧见里面确有一位年轻妇人,还有一个粉面的女娃娃跟着妇人哼唱歌谣,

那歌谣透过车窗一句一句飘了过来:“绕舍乌檐柴门动,苑池凌波鲤跃水,庭前依榄桂花落,东堂溪山鹤梳翎……”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