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飞燕伏龙传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后记

飞燕伏龙传 第四百一十六章 后记

作者:步留印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0:44 来源:笔趣阁

《飞燕伏龙传》到今天算是写完了,终于可以大舒一口气了,虽然这本书的成绩非常不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但我心里却感到很欣慰,毕竟能够坚持把它写完也算是自己人生当中一件有意义的事!

《飞燕伏龙传》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本书,写的非常辛苦,这本书是从我上高中二年纪时就开始着笔写的,我还不会用电脑,我是用笔写在日记本上的,足足写满了四大本日记本。

我的朋友们问我为什么会有兴趣写这本武侠小说呢?我是一个八零后,出生正赶上改革开放,那会儿家庭条件不太好,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不像现在电视、电脑、手机……什么都齐全,想玩什么就玩什么,那会唯有看一些有趣的书来解闷。

小时候,家里种了几百颗果树,每到果实快要成熟时,我都会被父母安排到果园去看果树,以防被人偷摘。

到果园里去看果树,实在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没有小朋友陪着一块玩,也没有什么玩具可以消磨时间,整座果园就我一个人坐在简陋的窝棚里看守果园。

于是,有趣的书,成了那时候我最好的伙伴,记得我那时才上小学三年级,父母的一位朋友在石油系统上班,家境比较殷实,为三个女儿买了大量的连环画,那时候叫做小人书的连环画是很流行的,他家的连环画都是成套的,像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行唐传》……应有尽有,都是整套的。

父母的那位朋友家的孩子比我大,就是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家把那些整套的小人书都送给了我!当时美的真是不知所措,真好似捡了宝贝一样,那一年,那些小人书成了我最好的玩伴,也正是通过那些小人书,才燃起我对英雄侠义故事的向往。

那些小人书陪着我在果园子里呆了两个秋季,只可惜那是岁数小,不懂得珍惜保护,那些小人书都一本一本的损坏遗失了,现在每每谈及此时,都深感痛惜与遗憾,虽然那些小人书没有好好的保存下来,可那些小人书里面的精彩故事内容却印记在脑子里,时至今日都记忆犹新。

到了五年纪的时候,就已经不满足于看小人书了,开始四处借寻大部头,那时候能到亲戚朋友家找得到的都是一些评书类的小说,诸如《兴唐传》、《说岳全传》、《三侠五义》、《薛家将》、《呼家将》……虽然当时那些书都破烂不堪,但我仍旧可以看的津津有味。

六年级时,开始去读四大名著,虽然四大名著文词深奥,但由于得以熟读小人书的缘故,故此读来,也到顺畅。

上了初中,大概是初一下半年,有一次去邻村一个同学家玩耍,机缘巧合下,瞧见了一本竖版繁体字的书,当时瞧见那本书的封面时立刻就被吸引了,那本书的封面画的是两个持剑打斗的人物。那本书是梁羽生先生写的《联剑风云录》。

那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接触武侠小说,当时梁先生的那本《联剑风云录》是竖版繁体字,我们一上学就学的是简体字,没学过繁体字,所以书里的字大部分都不认识,所幸有字典可查,就这样连查字典带蒙,磕磕绊绊的读完了那本《联剑风云录》,虽然不是整部书,可也足以让我大开了眼界,以前哪里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书。

自打看了那本梁先生的《联剑风云录》之后,就开始疯狂的寻找类似的书,但是那个时候人们对于武侠小说还有一些偏见的,是不太愿意让我们那些初中生看的。不过越是管制,好奇心就越强烈,就越是想找到更多的类似于《联剑风云录》的书来看。

初二那年,班里的一位同学,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本破破烂烂的书,由于没有封面,当时不知道书名是什么,辗转借到手中,一晚上一口气看完,虽然那本书也是不全,但足可以震撼到我了,那年我知道了世上有一个牛人叫做金庸,而我读金先生的第一本书就是那本破破烂烂不全的《神雕侠侣》,再后来知道电视上播放的《射雕英雄传》也是金庸先生写的,当时除了震感与敬佩之外还有膜拜。自此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尽一切努力,想一切办法去搜集找寻金庸、梁羽生的作品来读。所幸那时武侠大兴,街面上出现了很多租书的地摊和店面,而他们出租的书大部分都是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的书,当然也有一些卧龙生、刘青云、柳残阳等等。

等上了高中,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本武侠小说,但真正喜欢和记住的还是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其中以金庸先生的作品为甚。

读的武侠小说多了,心中敬佩那些小说作家,也向往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故此萌生了也写一本武侠小说的想法,想到做到,上高二那年,开始在日记本上试着写,于是有了这本《飞燕伏龙传》的雏形。

《飞燕伏龙传》借用了燕王扫北的故事,飞燕指的就是燕王朱棣,而龙则指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死后,由于长子朱标早逝,便由长孙朱允炆接替大统,登上皇帝之位,故此朱允炆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第二位皇帝,按古代说法,他是真龙天子。但是他没能守好自己的皇帝位子,被远在燕京的藩王四叔燕王朱棣抢夺了龙座,作为真龙天子的朱允炆被镇守燕京的藩王朱棣打败,故此称为飞燕伏龙。

之所以依照明朝燕王靖难之役写这么一段故事,是因为我是沧州东光人,小时候,常听老人们提及燕王扫北的故事,说燕王扫北时,欲将东光一带的老百姓全部屠戮,当军队杀到老马庄(现在的东光马祠堂,亦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着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的祖籍之地)附近时,燕王因马皇后姓氏的缘故,下令“逢马不杀”,其原意是见到姓马的就不要杀了,可是燕王手下军士把“逢马不杀”误解为“冯马不杀”,恰巧此处住有冯姓,便没有屠戮与老马庄邻近的冯庄,于是冯氏也逃脱灭族之祸,得以幸存,这段‘冯马不杀’的传说几百年来一直在东光一带流传。

这段燕王扫北‘冯马不杀’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故此才写了这篇依照燕王靖难之役为历史依托的武侠小说。

等我上完高中后,这篇书还没能写完,我没能考上大学,步入社会后,一边打工,一边继续努力写作这篇小说,写写停停,等到快结婚时方才写完,但那个时候,武侠小说盛行之风已过,渐入式微之地。我把厚厚的四本书稿用报纸包好,放入书柜保存起来。

再后来,网络盛行起来,人们已经习惯从网上看书了,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知道网文这个词汇。几经查询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遂萌发把自己写的这本《飞燕伏龙传》也发到网站上去的想法。可惜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脑,手机也没有写作功能,便去网吧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打。

但是,那时候我还不太会摆弄电脑,打起字来特别的慢,坚持了一段时间,由于上班挣得工资不高,加之结婚后又有了儿子,没有钱去网吧,于是就作罢了。

二零一零年,家里买了电脑,重新燃起把《飞燕伏龙传》发到网站的梦想,但是那时工资依旧是处于入不敷出的时候,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不可能整日坐在电脑前去打字,只能是在有空的时候去打字,但为了不影响家人都休息,又不能打多少时间,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积累……直到二零一八年年底方才打完最后一个字。

修改了一遍后,选择了在起点中文网发表。讲到这里,我要感谢一下起点中文网,感谢一下起点中文网的编辑星辰先生,审核通过了我的这篇小说,使得这篇《飞燕伏龙传》得以面试,前面已经说过,虽然成绩很烂,但我也知足了,在此我由衷的感谢那些不知名的看过这篇小说的读者,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帮助我的家人和朋友。

虽然这篇小说历史背景是靖难之役,但这篇小说毕竟不是历史课本,只是一本小说而已,写小说,难免会杜撰,故此篇小说中难免会有纰漏与瑕疵,在此希望读者朋友们给予谅解和指正批评,我会接受读者朋友们的建议的,会努力修改和完善的!

还有朋友问我,为何要给自己起步留印这么一个笔名,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步留印这三个字是取自于我自己写给自己的一首自励打油诗,这首诗全文是:脚踏实地步留印,相信苍天定酬勤,幸福全靠双手造,不必四处拜佛神!取步留印这个名字,就是告诫自己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相信勤奋努力坚持一定会有回报,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劳动换来的,不用到处去信拜神佛。

这篇小说虽然不完美,但也包含着我这几年来的努力与心血,不求它能够大红大紫,但愿它能够成为自己日后教育子女去坚持努力的言传身教。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家人、朋友!感谢起点中文网、感谢我的编辑星辰先生!感谢所有看过《飞燕伏龙传》的读者朋友!感谢一直都在支持我的所有人!

步留印

二零一九年八月六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