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飞燕伏龙传 > 第一章 绿衣少女

飞燕伏龙传 第一章 绿衣少女

作者:步留印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0:44 来源:笔趣阁

元朝末年,朝廷奸佞当道,吏治**不堪,官府肆意压榨鱼肉百姓,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顾,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尽失人心,使得天下民怨四起。

那些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当时韩山童、刘福通带领贫苦百姓起兵造反,他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起兵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

定远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

郭子兴带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濠州钟离一个叫朱重八的小和尚受儿时玩伴汤和所邀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朱重八入伍后,由于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重八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朱重八精明能干,处事得当,冲锋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从不私藏半点,全部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从不揽功,把赏赐平分给所有将士。故此朱重八很快就在部队中建立了良好的名声与威望。

郭子兴也把朱重八视作心腹,有重要事情总是和他商量。而朱重八的建议郭子兴也是言听计从。

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乃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郭子兴见朱重八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重八另起了正式名字叫元璋,字国瑞。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很快就成了义军的主帅,在浙西驻扎六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手下汇集一大批诸如刘伯温、李善长、徐达、汤和、常遇春、冯胜、沐英、胡大海、华云龙等谋士武将,以及以单刀英雄胡仇刀为首的众多江湖英雄豪杰,因此在当时各路起义军之中,朱元璋的势力最大。

朱元璋带领义军经历十多年的征战,推翻元朝,打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后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洪武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廉政,下令农民归耕,大搞移民屯田,兴修水利,他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他自己出身贫苦,长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故此痛恨贪官污吏,又鉴于元朝的**混乱,以猛治国,严惩贪官,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有二十六二子和十六个女儿,长子朱标是他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朱元璋称吴王时,就立朱标为世子,跟随宋濂学习经传。

朱标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虽生于安乐,却无半分纨绔之气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怎奈朱标福薄,于洪武二十五年患病去世。朱标死后太祖朱元璋痛哭不已,葬于孝陵东,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并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太孙。

朱元璋出于稳固江山确保明王朝长治久安的需要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封为藩王,派到各地为他镇守边关要塞,稳定各地局势。正所谓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入膏肓,临终前,朱元璋想替朱允炆找几个托孤大臣来辅助他,可这时他才想起自打开国以来,这些年间因为他生性多疑,为确保自己的皇位牢固而大开杀戒,诛杀功臣,把那些忠臣良将都被他杀害得差不多了,眼下实在是找不出谁能堪当大任来,弥留之际,握着孙儿朱允炆的手遗憾而逝。

朱允炆登基为帝,改元建文。本篇故事就从朱允炆登基后元年说起。

湖长舟短,各坐一边,望江波澜,痴情冰心一片!心仪之人去难留,看枫叶随风去,添下几多愁。悲泣泣,大千芸芸,唯我一人唱孤独。痴情自古伤自心,更长叹郎才女花容。今夜心碎无眠,只眼天边数星残。人去楼空,忆声回荡更激思情!虽有痴情痴心意,那个能收留?————《雨霖铃》

这首诗词是江南浙江鉴湖一落第书生所作,词意是说一个痴情男人失去心爱之人的失魄无奈和愁伤的心情。

鉴湖一带有不少青年男女相互流传咏颂,造成不少青年开口此词,闭口也是此词的轰动影响。因而作此词之人米锦以及鉴湖边的凉亭酒店声名大振。

凉亭酒店的生意本来很冷淡,但自从米锦醉酒后疾笔在这家酒店的粉墙上写下这首词后,米锦名声大振,有不少文人骚客,及一些红男绿女慕名而来,到此品酒吟词,以致凉亭酒店的生意火红起来。

店主对米锦自然是奉若神明,米锦前来吃酒,店主不但不收其分文,待米锦走时还要送上一葫芦好酒,而米锦亦不推辞。

那米锦自从落第后,整日失魂落魄,迷迷糊糊,又遇未婚妻和他情变,以致他终日没有笑容,死死的脸上只有在他吃完十八碗酒后,方才有一丝微微苦笑的气息,人们都叫他米秀才。

米秀才是有来历的:他乃江南大户米家的三公子,相传是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的后代,他家是世代书香,其祖父是元朝的官员,自朱元璋灭元改明后,其祖父便率家人迁至浙江,靠积蓄置办了田产,日子倒也富裕,他父母双亲已过世,家中有两个兄长,都是饱读诗书而功名难就的秀才,每日三兄弟都会在一起把酒言愁,长叹功名难就,悲伤时,三人又暗骂当时科举之弊制,叹息自己满肚才华无处施展。

米锦之所以落第,并非因他才学不够,而是因他长相酷似刚刚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年纪个头相貌皆都**分像,若是给他穿上龙袍就是十分像了,正因如此,监考官员怕他高中后会惹出麻烦来,才以讳犯龙颜为由取消了他的科举资格,并严令他终生不得参加科考。

米秀才失魂落魄绝望无奈的返回故里,本来人们都以为以他的才学必定会高中头名状元,可没想到他却落第而归,亲朋邻里得知原由,皆都感到替他惋惜,他本已定好的亲事,却因他落第而告吹,女方觉得他既然被责令终生不得再参加科举,那他已无出头之日,故此嫌弃而作罢。

这一日,日上三竿,凉亭酒店已坐满了客人,都是些文人骚客,书生学子之辈,他们饮酒品茶,喝呼谈笑,吟诗颂词,却好是热闹,店主自然忙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但是店主的心里却乐开了花,不由得心中更加感激米秀才,他盼望此刻米锦出现,因为米锦一出现,他的酒菜则要多卖的,便不时的向门外张望。

忽的,店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很是急促,至门口,一声马鸣,马蹄声立止,众人不禁停杯止箸,皆扭头向店门外瞧去,众人不瞧则以,一瞧则痴了,却见一身着绿衣的妙龄少女翻下马背来,着小二拴了马,轻盈的走进屋来。

众人痴痴的望着这绿衣少女,纤瘦标致身材,鹅卵脸,羊脂般嫩白,一双玉眼如秋波之水,青丝飘动甚是可人,众人皆疑是天仙下凡!那绿衣女子腰间系一把宝剑,绿衣白肌腰佩宝剑,真真颯爽英姿,众人瞧到更加痴了。

那绿衣少女四下里一望,美目脉脉,竟使得墙角跟几个青年人有的丢杯,有的掉筷,有的则是目瞪口呆,如泥塑般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那绿衣少女见南墙角还有一空位,空位对面却坐了一个满身泥巴的老农,那少女见那老农一满脸的虬须,皱巴巴的破衣服尽是黄泥巴,脚上穿这一双家做的布底鞋,已破的露出了脚指头,那少女不禁皱了皱眉头,又见四下里没有空闲的座位,便移步过去,与那老农对面坐下。

那老农却不抬头看她,只顾低头吃面,不时间摸摸身边的铁锄。绿衣少女叫了些饭菜,众人见那少女美貌绝丽,声音也是柔滑动人,而她坐在一身黄泥的老农面前,不由得发出一阵嗟嗟。有的继续饮酒,而有的却偷偷瞟望那绿衣少女。而老农却一直不抬头,只顾低头吃饭,那老农又是一身粪臭,那绿衣少女不由得又皱了皱眉头,四下里一望,没有别的空位了,这时小二上来饭菜,那绿衣少女正待动筷吃时,却见众人都离座站了起来,不知是谁恭敬地叫了一句:“米秀才来了!”

绿衣少女移美目看去,却见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书生模样的人走进门来,此人身材不伟,圆脸秀目,一袭灰白色书生衫脏乱不堪,神情沮丧,秀目透着迷离,头上不带书生巾,只任乱发蓬蓬,不加修理。来人正是米锦米秀才。

米锦刚一进门,店主早已恭迎上去,笑脸轻语道:“三公子,却有几日没来了,今日雅空,却着里面请!”恭敬的万分认真小心,众人也乱哄着:“米秀才里边请,里边请!”有的人早已起身让座,店主早已温酒去了。

不一会,店主取酒来,要亲自为米锦斟酒,米锦推辞道:“大叔客气,我且自理,客人挺多的你且忙活去,不用招呼我!”

这时众人拉米锦坐在正中的座位上,乱哄哄的问米锦一些琐事,听米锦这般说,又不知是谁高叫一声:“是米秀才客气了,米三公子才高八斗,店主招呼一下,却也吃得起,是吧!”众人四下里齐声附和。

米锦听了连连摆手道:“休提,休提,羞死小生也!”

众人听米锦这般说,知他为落第情变之事不开心,便也不再言语,四下里散开坐下,纷纷私语,不知所云。

米锦则自斟自饮开来,绿衣少女又望了望米锦,见他脸上毫无笑容,苍白的脸上被酒激出红晕,绿衣少女见米锦形容萎靡,不觉眉头轻皱,暗生厌恶,心下早想:“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写出这般惊人动心的诗词来的!”想到这绿衣少女不由得转目张望了一下墙上的字,心下又暗道:“这几个字笔姿健美,草而不乱,笔致浑厚雄健,却和我爹爹房中的那副米芾真迹一般,只不过这几个字不比那副字优雅行云,苍劲有力罢了!”抬头却见米锦正用迷离的眼光看望自己,不觉脸上一红,心怦怦直跳,不由得又皱了一下眉头,心里想道:“他难道是轻薄之人?”心下厌恶,右手不禁抓紧腰间的宝剑。而米锦只是一望而已,随后就独自饮起酒来,绿衣少女见了方才舒了口气,心里不禁有些许惭愧,怪自己乱猜疑别人。

绿衣少女吃了一阵,又偷眼向米锦看去,却见米锦已连干了十几碗酒了,这会儿又连干了五碗方才停酒吃菜,米锦只捡了花生米来吃,绿衣少女不禁怔怔的思量:“这位貌不惊人的书生居然有这般惊人的酒量,水泊梁山好汉武松武二郎只喝十八碗,况且武松是个英雄好汉,而米锦是个柔弱的书生居然能干喝二十多碗,端的好酒量,我爹爹不行,恐怕我的舅舅胡仇刀也做不到!”

众人也都纷纷暗暗思量:“米秀才不仅文才了得,这酒量也更是了得!”

绿衣少女见小二忙的很,便起身亲自去取茶,轻盈的从米锦身边走过,此时的米锦已有微微的醉意,正在低头沉思,忽的一阵幽香直入心肺,甜丝丝的香气,令人闻得万分受用,米锦不禁抬头寻香,方才发现绿衣少女从自己身边走过。

米锦禁不住愣了一下,但心中又是一悲,想起离他而去的未婚妻,觉得心中痛如刀绞。悲中生痛,不由得又干三碗酒。

这时绿衣少女拿了茶水返回,又是一阵幽香沁入米锦鼻中,米锦愣愣的,清香幽幽,润心润肺,米锦心下一荡,不觉中又干了一碗,低声吟道:“燕来柳萌花欲艳,酒含春香解心愁!”

绿衣少女听了,脸色一红,偷眼一瞟米锦,却见米锦正呆呆的望着自己,不觉脸更红了,心头也嘭嘭的跳将起来,正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却见门口一阵骚动,耳边早已响起一苍迈洪亮的声音:“岂不闻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往事已成过眼烟,何必为虚空涕零!”绿衣少女,米锦及众人都忙抬头向门外瞧去,却见一位老道立在门外!

那老道看起来花甲年纪,花白头发,花白胡须,圆脸精目,身材高大微胖,一身青蓝道衣,被门外的秋风吹的飒飒作响,背后斜背着一把古剑,如真似仙般飘逸的立在门口。

米锦见了,连忙起身急迎至门口,报手成揖,恭敬的道:“仙长真言,小生米锦求仙长指教!”说完躬身引那老道到屋中,又恭恭敬敬让那老道坐在自己的座上,而他自己便立在老道的身边,态度恭敬,又有点不知所措,不住地搓手。

那老道却像看出点什么似的,便仰天哈哈大笑,笑声洪亮豪迈,底气十足,直震得房梁上落下几许尘土,人群之中发出一阵惊叹。

绿衣少女听那老道笑声洪亮便直眼望去,只觉得这个老道好生面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是谁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