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当秀男 > 第六十五章 请供奉入场

我在大唐当秀男 第六十五章 请供奉入场

作者:干越箫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9:50 来源:笔趣阁

翌日上午辰时,风和日丽,白云悠悠,天气美好!

神都洛阳北依邙山而建,洛水从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有河汉之象,乃是风水宝地,龙脉所在。

皇宫坐落于神都洛阳的西北方位,位于洛水之北,东西长四里许,南北深约四里,为皇上居住和上朝之所,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紫微城,占地面积是紫禁城的三倍多,可谓大气纵横,无以伦比。

紫微城按照居住和上朝的功能,划分为后宫寝区和前殿朝区两大区块。

后宫寝区包括上阳宫、控鹤监、少阳宫,以及萃阳宫等寝殿以及各处御苑,禁卫森严,神秘至极,普通军民根本无法窥测内中之奥秘。

前殿朝区主要包括两仪殿、麟德殿、太极殿、天堂和明堂等宫阙楼台,恢宏壮丽,规整大气,美仑美奂。

两仪殿位于前殿朝区最接近后宫寝区的位置,是皇帝上朝处理朝政之庄严场所,由一主殿二偏殿及四座阙台组成,中间是一个气派阔大的广场,横一百五十丈,深二百丈,可容上万人聚集,而实际上,平素都是空荡荡的,少见人迹,除了皇帝上朝议事之时。

此刻,两仪殿前的广场被布置得焕然一新,广场中央临时搭上了一块高三尺的舞台,舞台铺着猩红的地毯,四边飘扬着大周的大红飞龙旗和突厥的虎头飞鹰旗。

舞台正北面,在正殿门口的台阶上临时搭起一座带琉璃瓦顶篷的亭台,位置比舞台高出十个台阶,亭台上铺着大红团花锦绸地毯,正中间摆了一张金丝楠木打造的龙案和一张八爪探扬的龙头交椅,很显然这是皇上武则天就宴观礼之处。

舞台的东面,大概十步开外,分成五排摆着五十张原木矮桌,矮桌的后面摆放着五十个绣花蒲团,这儿是突厥使团的位置。

舞台的西面也分五排摆着五十张矮桌,后面也是五十个蒲团,这儿是大周朝王公大臣的位置。

在舞台的正南面,这儿本来应该是空荡荡的,是宾客出入席位以及太监宫女上酒上菜穿梭往来的通道,此刻摆上了十五张矮桌,分成三排,第一排三张,第二排五张,第三排七张,这儿就是后宫供奉的位置。

在广场的四面八方,驻守着上千名身穿红色甲袍的羽林卫,长戟拄地,腰间悬挂着腰刀,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站姿挺直,可谓威风凛凛,气势豪壮,相互之间隔着七八步距离,防守得密不透风。

在两仪殿的外围,还有数千名身穿棕色盔甲,披着外黑内红罩袍的千牛卫,腰带上悬挂着极其锋利的千牛刀,将两仪殿团团围住,可谓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吉时已到,奏乐,请突厥使团和大周王公大臣入场就座。”御前太监武常出现在两仪殿正前方的门楼之上,面带喜色,对着等候在外面的宾客高声宣告,他的声音尖锐而悠长,加上身居高楼,能传出到极远的地方.

一霎时,钟楼上编钟奏响,鼓楼内鼓乐齐鸣,可谓金声玉振,整个天地似乎都在共鸣,呈现出一片欢腾喜庆的景象。

身穿花铃毡裘服饰的突厥使团,和身穿黄色或紫色袍服的大周王公大臣,早已俟侯在两仪殿到麟德殿之间的长长的甬道上,听到御前太监的吆喝声后,自动分成两列队伍,面带喜色,分别从殿外穿过门楼下的东西两扇大门,依次进入两仪殿广场,大部分人目视前方,阔步而行,偶尔有人与走在身边的人小声交谈着,在众多身穿红色宫裙面带怡人微笑的宫女的引导之下,进入到各自的席位,分别入座。

突厥使团方面,入场时由始毕可汗领头,就座时自然也是由他居首席,副使及其他人按官职大小依次在各排桌子后面入座。

大周方面,于首席入座者为武则天的儿子庐陵王李显,头戴束发王冠,身穿杏黄色袍衫,气度雍容,但是他有些不苟言笑,似乎不大愿意与朝臣交流,入场后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入座,双手撑住膝头,腰板挺直,目不斜视,只是偶尔与坐在他下手的太平公主交谈几句。

太平公主坐于庐陵王下手位置,她年龄二十岁出头,身穿缀满珍珠水晶的海蓝色曳地长裙,头绾凤翅髻,肤色白皙,明眸善睐,气质高雅,国色天香,引起无数人的赞叹和注目。

因为郡主和小王子的失踪,太平公主心里很焦灼,但表面上云淡风轻,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与李显言笑晏晏,甚至一句也没有向后者提起郡主失踪的事情。

再下为魏王武承嗣,年龄四十来岁,身穿深紫色王服,头戴王冠,白脸长须,有一种眼高于顶,睥睨一切的气势,对素来不怎么交往的朝廷大臣冷脸冷眼,他心里清楚的很,那些反对他的朝臣,无论你怎么交好,他们的态度都不会怎么改变。

对于坐于他上手位置的太平公主,武承嗣却非常殷勤和恭敬,不时地侧身朝向后者,面带谄讪笑容,似乎在聊些什么,不过后者却不怎么搭理他,三五句话才会礼貌性地回一句。

自从武则天登基以来,武承嗣就把自己从繁杂的朝政事务之中抽离出来,一心一意筹划争夺储君之位的计划和行动,这一点得到姑姑武则天的默许,他的重要计划之一,就是争取迎娶太平公主为妻,所以在明里暗里对太平公主展开了犀利攻势,也曾向姑姑武则天表露过这种意思,武则天并没有表示反对之意,但也没有答应为他撮合,最主要还是要看太平公主自己的意愿。

虽然之前因为张麟向皇上耳边灌输“女儿也可继承大统”的阴风,引起武承嗣的不快,但是转念一想,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要想实现是几乎没有可能的。

想当年姑姑武则天趁着太后临制之便,攫取神器,都遭到无数王公大臣的顽强抵制,若不是她断然采取血腥暴力手段,怎能坐稳皇位?就算她采取血腥手段,反对者依然是前赴后继,如同原上之草一样,斩烧不绝。太平公主虽然是武则天的女儿,但是缺乏雷霆手段,欲以女儿之身承继大统,哪有这么容易,试问哪个王公大臣能接受第二个女子为帝?

因此,在紧张了一段时间之后,武承嗣并没有把太平公主视为真正的竞争威胁,而是继续把她当作拉拢联姻的对象,若是能与太平公主结为姻缘,那么,东宫之位非我莫属!这就是他今天乃至一直以来向太平公主献殷勤的主要原因。

武承嗣下手为梁王武三思,他的年龄也不到四十岁,穿着王服,头上戴着幞头乌纱帽,这显示这他有双重身份。他的态度比武承嗣平和得多,经常主动与身边的朝臣攀谈,不管那些人是否交好,当然,他有时候也会隔着武承嗣对太平公主讨好地说笑一两句。

对于武三思的讨好之举,太平公主反而亲切友好一点.她虽然心里鄙视武家那些表兄弟,但是这种鄙视之意在表面上并不明显,她心里相当清楚,武承嗣等人已经讨得母皇武则天的欢心,在明面上没有必要得罪他们。她之所以不怎么搭理武承嗣,是因为,后者一直以来对她有非分纠缠之居心。

实际上,在暗中,武三思也在争夺储君之位,做着各种必要的准备,太平公主自然也是他极力争取的对象,但他做得比较隐蔽,并没有把争位或者争太平公主的意思宣扬出来,而是以武承嗣的重要支持者身份示人,并且代表武家主持朝政。

武三思后面就是张柬之等朝中阁老以及六部九卿以及十六卫大将军。

众人惊异地发现,皇嗣李旦没有出现,席位上也没有他的位置。如此隆重而显要的盛典,作为皇嗣的李旦理应出席参加,可皇上却无故不让其参加,这让大周的文武重臣心里都不是滋味,甚至隐隐生起了寒意,看来李旦的皇嗣位置岌岌可危,登上东宫太子之位的可能性似乎更加微渺了。虽然,庐陵王居于首席,给朝臣们带来一点点希望,可这并不能抵消他们心里因皇嗣李旦缺席所产生的深深的失落感。因为,庐陵王李显在朝臣心目中的印象不怎么好。七年前他当皇帝时曾经说过的“将天下送给韦皇后家也未尝不可”之“豪言壮语“,言犹在耳,在朝臣们的记忆之中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

在朝臣们想来,就算皇上将李唐的江山还给庐陵王李显,这江山照样完蛋,相比起来,还是皇嗣李旦稍微靠谱一些。

见皇嗣李旦没能出席此次盛会,魏王武承嗣暗中大喜,李旦的危机,就是他武承嗣的良机。李旦的缺席此次盛会,让他觉得在通向东宫的路上似乎少了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请控鹤监供奉入场。”御前太监武常出现在另一座离两仪殿较近的阙台上,冲着两仪殿后面扯开嗓子喊道。

值守在各个节点的太监们接力传音,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一阵声浪,在虚空中汹涌向前,一直传入到位于两仪殿北面的后宫之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