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四卷 西川经略 第五十九章 谋利州

第四卷

西川经略

谋利州

望着在军士的带领之下离开的冉氏兄弟,我不由暗松了一口气。

冉氏兄弟对西川、对大宋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有他们才有被称作“上帝折鞭之处”的钓鱼城,有了钓鱼城才会有‘蒙’哥战死钓鱼城,有了‘蒙’哥战死才有‘蒙’古十余年的内斗,有了‘蒙’古十余年的内斗大宋才有了喘息的机会,欧、亚、非众国同样也有了喘息的机会。

有人曾说,如果没有钓鱼城的殊死抵抗,如果没有‘蒙’哥之死,那么征战在外的‘蒙’古王公也就不会回国争位,‘蒙’古的西征也就必将继续,这样的结果就是:欧、亚、非各国极有可能被乘势征灭。

我不知道刚才若是冉氏兄弟一气而走的话,那么历史将会发展成什么样,也不知道我是否会因此而成为历史的罪人。

我只知道他们若是一去不复返的话,那么钓鱼城的建造者将变成我郑言。

虽然我对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建筑一窍不通,但到了那时也只好硬着头皮撑着了,谁让我不会玩政治呢!

假若以政治的角度来看,我刚才的做法无疑是十分错误的,因为那是在拿西川乃至是整个大宋的安危作赌注。

但我没有办法用那些与自己一起同生共死的战友为代价,哪怕这种代价不是他们的生命而是他们的尊严。

“大人适才所说的沿山筑堡,还有合州钓鱼山却是何事?”待冉氏兄弟走后。

徐敏子上前疑‘惑’地问道:“为何置使大人只说上这两句话,自负如斯地冉氏兄弟便会对大人如此敬服?”

“那便是冉氏兄弟之所长了。

”我转头说道:“冉氏兄弟专研建筑之术,他二人此来便是‘欲’在钓鱼山上建筑一坚城,以之对抗‘蒙’军。

“建筑一城便‘欲’与‘蒙’军对抗,真是不自量力。

”闻言王坚不由冷笑一声道。

“王兄!”闻言我皱了皱眉说道:“文人并不似你想像般的无用,曹友闻曹将军也是一位文人,还不是屡败‘蒙’军?曹将军最后战死阳平关。

英雄气慨哪一点比不上武人?这冉氏兄弟也是有真才实学之人,王兄日后便知郑言所言不虚。

若王坚还信得过郑言。

此后便勿对此事心存芥蒂,对他兄弟二人心怀成见了。

“是。

”闻言王坚命‘露’惭‘色’道:“确是属下不对,大人放心,属下知道怎么做了。

“大人说冉氏兄弟有真才实学,难道大人也以为冉氏兄弟所筑的坚城能抵抗‘蒙’军不成?”徐敏子听出了我话中的弦外之意,不由更加疑‘惑’地说道:“大宋也不乏坚城雄关,但在鞑子的铁骑之下却是不堪一击。

是以属下以为:战,非城之过也。

“郑言当然不会以为只一城便可力抗‘蒙’军了。

”我摇了摇头,不答反问道:“不知今冬宋、‘蒙’合军进攻成都之战,两位可有得到什么教训?”

“教训?”闻言徐敏子不由奇道:“属下只闻自败中汲取教训,此番我等却是大胜,为何还要……”

“大人说的可是成都?”王坚说道。

“不错。

”我点了点头,望了王坚一眼,说道:“若蜀道天险尽在我等手中。

且宋廷又不与我等为敌,那么以成都做为西川的政权中心自然是可行地。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若我等还以成都为政权中心,则无论是宋还是‘蒙’,他们若想对西川用兵,便可挥兵直指成都。

让西川其余各城都处于无指挥状态之下。

“可是……”王坚不解地问道:“大人不是取了剑‘门’关了吗?有了剑‘门’关,‘蒙’军又如何能够南下?”

“剑‘门’关也并非是毫无弱点的。

”我转身对徐敏子说道:“徐统领地万余武卫军驻扎在此地数日,想必深知其弱点吧!”

“剑‘门’关的弱点便是水源。

”徐敏子点了点头说道:“此处只有一口水井,且出水不多,离剑‘门’关最近的水源也在八里之外。

如今我等万余人还能驻扎在此地,是由于冬季可以融冰化雪,若是在夏季,此地只怕最多只能驻扎两千余人。

“原来如此。

”王坚恍然道:“如此说来,这蜀道还是不稳当。

若‘蒙’军使人日夜来攻,不让守军休息。

便是攻破不了此关。

累也要将这两千守军累死了。

“那么大人的意思是……”

“建钓鱼城。

”我毅然说道:“然后将成都府迁至钓鱼城,当然。

这还要有十余万的百姓随成都府一同迁入才成。

“大人。

”闻言王坚不由倒吸了一口气,说道:“这十余万人的迁移可是非同小可,其它的不说,只是要建造那十余万人居住地房舍,所需的银两便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对于现今经济窘迫的西川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

“王统领所言不差。

”徐敏子赞成地点了点头,皱眉说道:“何况我等还要在钓鱼山上建城,想来建造此城也要耗上不少人力物力,如此西川的其他地方则必然会有良田因无人耗种而荒芜。

这便好比隋唐建造大运河一般,只怕‘蒙’军还未来攻,西川便会因此而垮了。

“我等可以召集难民至钓鱼山筑城。

”我想了想说道:“难民本就无家无地,将他们迁至钓鱼山筑城对西川影响不大,我等再许以其钓鱼城内外的良田作为报酬,如此便无须多少银两了。

“此法虽是可行,只是……”王坚想了一会儿,才摇头说道:“倘若建造此城需难民两万余人,耗时一年,则这两万余人一年所需的粮食便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我等地下一个目标便是利州了。

”闻言我笑道。

“利州?为何是利州?”王坚与徐敏子两人全都不解地朝我望来。

“为何不可以是利州?”我笑着一摊手道:“汪世显已逃至宋境,其要绕过西川回‘蒙’却不是十天半月便能办到的。

此时驻守利州的一万羌军想必已是群龙无首了,郑言要取利州又有何不可?”

“自然是可取!”王坚疑‘惑’道:“只是,不知取利州与钓鱼城又有何关系?”

“两位统领难道忘了,大宋送给汪世显四万大军过冬的粮草不成?”我呵呵一笑道:“如今汪世显既已不用,我等何不将其取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