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半岛之风云再起 > 0127----阴阳先生(1)

半岛之风云再起 0127----阴阳先生(1)

作者:深时林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4:17 来源:笔趣阁

新一年的六月,首尔市政府推出了一项惠民措施——由政府出资,兴建沟渠,引泗水河水入农田灌溉。对于以种植业为经济来源的三成村子村来说,这项政策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首尔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国家已经并入新一线城市,因此对于影响城市市容的农村而言,政府当然要加大力度扶持农村。而在这个时候,韩国也开始实施“农民进城”计划。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到城里工作,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户口家庭和非农业户籍家庭落户。同时,还对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并给予土地使用权等方面支持,让他们有能力来建设自己的家园。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发展。

如今,虽然韩国国内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在韩国,每个人都会因为拥有一份稳定收入而感到幸福与满足。这是因为人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带来财富和地位。

早年在这个村落,一到灌溉季节,用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原先村民的做法是用抽水泵抽取沟塘之中的积水用来灌溉,但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批的农田指望降雨留下的蓄水肯定不现实,为了保证产量,许多村民只好以户为单位,几家相邻的种植户共同出资用水车拉水灌溉,这无疑增加了种植成本,对一些收入不高的村民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

可想而知,这项政府的惠民措施为村民们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多大的难题。

文件刚下到村里,村委会的所有成员就坐在一起对条文做了细致的研究,最终政策的精神被村支书剖析出来,在村子的大喇叭里滚动播放了三天。

大致的内容就是说,政府出资兴建的沟渠只有一条贯穿整个村子的主渠,如果哪家的农田需要引流,现在就可以自己着手挖引流渠。消息一出,村子里便炸开了锅。

三月份,本身就不是农忙的季节,村里的劳动力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挖渠,傻子心里都清楚,在自己家的田边留一条蓄水的沟渠,那将来地里种植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三成村的村民纷纷向村干部提出要把自家的田地改修水利,而其他几个比较富裕的农户则想出了另一种办法:他们找来专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队,要求对方按照图纸和施工标准进行开挖、浇筑混凝土以及安装设备。

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很轻松地帮着别人完成任务的项目,却变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

但更多因为贫穷的人们根本买不起好东西,所以才不得不去干这种劳民伤财又费力费神的活儿。

但是修建沟渠过程虽然艰辛,结果确实对大家都十分有利,毕竟身为一个渔村,如果有到沟渠的话,那么会对民生将会对自己的利益是巨大的。

三月四日,朝霞劈开了晨雾,一位身材健壮的中年男子正拿着铁锹在地头忙活。

粗布衣、防滑手套,这些是他干活时的标配行头。此时的他,正使劲地将铁锹插入有些松软的土中。脚踩锹面,用力下蹬,满满一锹黄土被甩在了田埂旁边,他就像一个微型的挖掘机,一锹一锹地重复着之前的动作,没过多久,面前的土层就被挖到半人多深。

而就在这时,一位跟他年纪相仿的村民,正哼着小曲晃晃悠悠地走到他的跟前。

“栓子,你起得够早的啊。”

村民说着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根被压扁的红梅香烟扔了过去。栓子双手接住烟卷叼在口中,接着把铁锹往土堆上一插,几步走到村民的跟前。

村民会意地把自己已经抽了半截的烟卷递了过去,栓子麻流地接过,对准烟头使劲地咂巴着嘴巴。

随着栓子吸气的声音越来越大,烟卷也很有节奏地被点燃了。

“俺家就一个劳力,不早点干完,万一政府修渠了,俺怕来不及。哪像你们家,四个庄稼佬,你当然不着急。”

“得了吧,虽然村长这么说,修渠还不知道猴年马月的事呢,你那么着急干啥,慢慢干呗。”

“慢慢干?我看你是不怕说话闪了舌头,俺家这几十亩地,够我挖到过年的,你别在这儿瞎扯淡了,俺要干活了。”

栓子是个直性子,几句话说得不称心,就要犯毛病。

村民很显然知道栓子的性格,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蹲在田埂上慢慢悠悠地抽着香烟。栓子把烟卷一掐,留了半截装在了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接着从土中抽回铁锹继续挖坑。咔嚓!一阵清脆的响声从铁锹的尖头传来。

栓子放慢了手中的动作。

“咋的了?”

“村民把烟屁股按在了地上,赶忙起身问道。

“挖到东西了。”“栓子老实地回答。

“听这声音,难不成是个宝贝?快挖出来看看。”村民来了劲头。

首尔市南边五十公里处就曾发掘出过新罗时期最大的古墓群,所以当地的村民在耕种时有不少人曾挖到过陶片、古钱币之类的宝贝。

“就算是好东西,也被我挖坏了。”

栓子有些沮丧地把手里的一锹土铲在了自己的面前。村民也按捺不住心中激动的心情跳下坑去,用手帮栓子掰开黏土。

“我说栓子,这要是挖出个玉片啥的,你以后还种个庄稼。”

“村民一边说,一边加快了手中的速度。”

“等俺弄完这边再说。“栓子继续挖着坑。

“哎哟喂,我的大哥哎!“

“咋了?俺不过是打扰你休息一会儿,你不会这么小气吧。“

“大哥,咱俩是乡亲,你就不能让让俺啊。“

“俺就不让,你又能怎地?“

“你!“

就在村民准备破口大骂的时候,忽然看到栓子停止了手中的活计,脸上的表情很是惊喜。

“你发财啦!“

“啥?发财?“

“哈哈哈!“

“你笑啥,快给俺瞧瞧!“

“瞧你急得,好像发财的不是你似的。“

“摸到了。”栓子如获至宝,抓着一根白花花的东西举到了村民面前。

“快,把土擦掉,看看是啥东西。”

村民有些迫不及待。栓子一把拽下搭在自己脖子上的毛巾,使劲地擦拭着东西上的泥土,当二人看清楚眼前东西的庐山真面目时,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骨、骨、骨头!”

“栓子,你挖到人家的祖坟了。”

村民大喊了一声。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村民这么一喊,周围忙活的其他人,纷纷围了过来。

“我,我,我……“栓子有些不知所措,将手中的白骨慌张地扔在了一边,仿佛在告诉大家,这件事不关我的事。

“大伙儿帮忙,赶紧把这玩意弄走,咱们这村子太邪乎了,要是被人看到了,咱们村子可就完蛋喽。“村民见栓子不敢吱声,便冲其他的人呼喝道。

“这玩意看着挺恶心的。“

“我看是人骨头!“

“哎呀,别乱讲,人死后都化成尘土了,哪里还会有什么人骨头。“

“那可说不定,说不定人家骨灰都飘到天空中去了,这会子正漂浮在半空中呢。“

“不是骨头!“

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时间竟然争执不下。

“栓子,你挖到谁家的地界了?”

围观的人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农村,一般过世的人不会像城里人那样都埋在公墓,农村人基本上都是把棺材埋在自家的地头,所以只要问清楚栓子有没有挖过界,基本上就能查出来这是谁家的先人。

栓子一脸沮丧:“我挖的这一小块是荒地,根本没有人种,我哪知道是谁家的。”

“要不喊村长过来看看?”

“对,喊村长过来,他一定知道。“对,这是个好主意。”

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栓子急得抓耳挠腮,手脚并用爬出了土坑,朝村长家跑去。按照农村的习俗,如果挖到了别人家的祖坟,这块地的风水就基本上被破坏了,所以必须要出资给人迁坟。

很多朴实的农村人都坚信,祖先的坟地关系着后辈的前程和运势,因此迁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谁摊上这事,谁都会火急火燎。

前后没有多久,一个年纪快六十岁的男子叼着烟卷蹬着自行车飞驰而来。栓子迈着双脚,快步地跟在车的后面。

“村长来了。”

随着几声自行车清脆的响铃声,所有村民都很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路。哐哐两下,村长把车停好朝坑里望了望,然后转头对喘着粗气的栓子说道:“咱们村这些年都是响应政府的号召,施行火葬。你这下把人的骨头都给刨出来了,八成真是动了谁家的祖坟了。”

“我是作的什么孽啊!”栓子听到这个结果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你们知不知道,这块地是谁家的?”

村长环顾了一周问道。听村长这么说,围在周围的村民都纷纷摇头。

“把『地里仙』请来不就知道了,咱们村谁家下葬不都是他给看的坟?他不会不知道。

其中一位村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虽然这些年施行火葬,但在偏远地带这里,土葬的一些习俗依旧被沿用至今。村民口中的地里仙是我们当地的俗称,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阴阳先生,专门以给人规划风水、算命测字为生的一类人。

这种人在偏远地带这里的农村可是相当吃香,而且地位是高得离谱。如果细心,你会发现,村民对地里仙用的是“请“字。

“这地里仙不是一般人都能请到的。“

“不能请到,那就找他们问问。“

“找地里仙问什么,他们能帮助谁?“

“他们是给咱们村看风水、算命的,他们肯定会帮咱们看风水、算命!“

“对对,找他们去问问!“村民纷纷附和着。

村民的议论声引来了村长的注意力,村长转头看着村民们,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众村民见状,也不催促村长,而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等待着村长的下文。

“地里仙,这地里仙是村里的一位神仙,咱们平日里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见到,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地里仙。据说他已经在我们这块土地生活了数百年了,从小就是在村里长大,对于村里的每个人都很熟悉。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而且,地里仙对于风水学方面颇有造诣。他曾经说过,只要是村里的土地都是吉土良田,绝对不会遭遇灾祸。而且,只要是在他们这块土地的人,都是大富大贵之人。他们的命理也很玄妙,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不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这么厉害啊!“村民们纷纷赞叹起来。

“不是说他不会给村民看风水吗?“

“就是啊,怎么突然又变卦了呢?“

“地里仙的话你们还信啊。“村长摇着头笑了笑。

“不信不行啊,这可是村里的风水先生,村民们都尊敬的人物。“

“村长,那咱们赶紧派人去请地里仙。“

文化不高的村民,能用如此口吻去形容一个职业,可想而知人们对地里仙崇拜到了什么程度。之所以崇拜,是因为这行并不是谁想干就能干,一般都是家传。

也就是说,只有根正苗红的地里仙才被大家认可,别以为拿个木鱼剃个光头就能冒充和尚,这可是要讲究血统的。

别说在三成村,就是整个乡里也就那一个地里仙,乡里的村民只要有白事,都要花钱去请他帮忙看坟下葬。如果栓子真的是挖了别人家的祖坟,那地里仙不可能没有印象,所以村民的这个提议,无疑是一条捷径。

“二癞子。”村长一声令下。

“在呢,村长!”

一个满脸长着肉疙瘩的男子,弓着腰,几步走出了人群。

“你有摩托车,赶快把地里仙给请过来。”

“好咧!村长。”

二癞子不敢怠慢,在地上磕了磕自己的布鞋,往自己的铃木摩托车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