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九十六章 鲍氏道兵

晋颜血 第九十六章 鲍氏道兵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丹阳地处于京畿,遍地豪强,其中的佼佼者纪氏与张氏,都成功转型为了文化士族,享有清誉,不仅于台省位列公聊,同时在乡里也盘根错结,难以计数的中小乡豪甘为羽翼。

但是要说在丹阳地界的隐性影响力,恐怕还不如鲍氏,鲍靓被尊称为老神仙,又执天师道大祭酒,于民间施洒符水,为人祈福,谁家有事都会来求,几乎网罗了各个阶层。

整个庄子里,充满着浓烈的天师道色彩,那时的道教还比较原始,远不如后世华美,也没有仙风道骨的氛围,只是在庄里各处竖满了道幡,一些重要的建筑还贴着道符,正中一尊大殿专门供奉三官帝君,即便是庄中佃户,都能口诵一二道经,并以老神仙的信徒自居。

当然了,江南地面上并不是鲍靓一家独大,天师道内部本就混乱不堪,既便是现今的道教,还分为南北两派,而当时江东的天师道派系共有七八个山头,既有来自于北方,被石赵迫害不得不南奔的张氏和卢氏,也有丹阳本地的郑氏,三吴一带的陆氏等诸多名号,各有各的地盘,彼此之间也是视如仇寇。

这倒是让杨彦理解了鲍靓为何声称得仙人阴长生授艺,这是掌握话语权,把名份大义抓在手啊,只是说着说着连自己也相信了,挺让杨彦无语的。

杨彦津津有味的打量着庄里,不时以古怪的目光望向葛慧娘,这个小娘子好象从来没有诵过道经啊。

葛慧娘俏面一红,嚅嚅道:“杨家郎君,你可别这样看我,我对天师道是不感兴趣的,仙人阴长生曾自称,世间有四十五仙,加他四十六仙,如果有这么多仙人在世上,那他们为何会对人间的灾难视而不见呢?难道人成了仙,就非得绝情寡欲么?”

“嗯?”

杨彦惊讶的看着葛慧娘,身为道教世家的嫡女,有这份觉悟不容易啊。

葛洪显得有些讪讪,袖子一挥:“休要乱说。”

葛慧娘吐了吐舌头,躲在了鲍姑身后。

鲍姑摇摇头道:“彦之你别见笑,慧娘从小就爱胡思乱想,家君每次见着她呀,都恨其不争,我和葛郎也不愿强迫于她,只得由着她了。“

葛慧娘不依道:”阿母,慧娘是娘子,娘子的职责是相夫教子。“

这话一出,葛洪和鲍姑的面色都有些精彩,葛慧娘也意识到失言,又躲去了萧巧娘身后,可是萧巧娘的身量和她差不多,遮挡不住,于是荀灌扑哧一笑,把葛慧娘拽了过去。

杨彦也是心中一动!

葛洪与鲍姑自慧娘之后再无所出,看其夫妻恩爱的模样,不可能不行人伦大礼,这怎么看都不正常,再观鲍靓,也只有鲍姑一个女儿,难道是与服用的丹药有关?

要知道,重金属中毒,不仅影响建康,还会影响到男性生殖。

杨彦有马宝,配上药材可以解去重金属中毒,可是怎么拿给葛洪呢?

直接说你那方面有问题是不行的,甚至托言能解去丹毒,葛洪都未必会要,毕竟丹药是葛洪自己炼的,要了就等同于承认自己炼的丹有问题。

这只能留待以后再说,好在葛洪筋骨强健,数十年之内,丹毒并不会危及生命。

说话间,一行人被引入客舍,各自洗漱,鲍姑也吩咐佃户杀猪宰羊,置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第二天一早,就领来了两百户部曲。

男男女女,有老有少,约有一千多人。

鲍姑说道:“这位是东海国相杨彦之,即将北上赴郯城就任,老神仙有符诏,命尔等改投杨彦之门下,随府君征战四方,荡尽天下阴邪,亦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那一千多人毫不犹豫,齐齐施礼:“谨遵老神仙法旨!“

鲍姑又道:”还不参拜府君?“

“我等拜见主公!”

千余人又转向杨彦施礼。

“这……”

荀灌等人互相看了看,都没想到会如此顺利。

杨彦也暗汗,到底是宗教世家啊。

宗教这种东西,虽然愚民的成份相当大,却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看看鲍氏的部曲就知道了,在执行命令上雷厉风行,在忠诚上也显然超出萧氏与朱氏拼凑出的三百户部曲。

诚然,手下掺杂着这样一支道军不可能没有隐患,但杨彦一穷二白,根本没得选,其实天师道流传于江南,淮北没有天师道生存的土壤,杨彦倒不担心天师道会在他的手底下慢慢坐大。

杨彦抬手微笑:“诸君快快请起,世叔母既将诸君交托于我,今后我与大家同甘共苦,祸福相依。”

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拱手道:“承蒙主公不弃,我等誓死相随!“

”请问先生名讳?“

杨彦问道。

中年人道:”属下得老神仙赐姓鲍,名叁!“

一般来说,能被赐予主家姓的部曲家丁,除了忠心,还都各有才能,因功晋姓,于是问道:“你们当中,有多少赐姓为鲍?”

“属下鲍令!”

“属下鲍潜!”

“属下鲍诲!”

……

这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居然有十几个,杨彦于是叫过来交谈,渐渐地,他发现这些人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满脑子极端思想,行为处事还是趋向于正常人,只是多了份对鲍靓的崇拜与信仰,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通过了解,与寻常乡民部曲相比,由于诵读道经与画符写篆之需,这些部曲几乎人人识字,显然是意外之喜。

虽然人过给了杨彦,但是与萧家一样,都需要为其准备粮草行装,葛洪一家三口暂时留在丹阳筹备,杨彦等人则告辞离去。

又过一天,回到了建康,目前杨彦与萧巧娘居无定所,回草棚住是不可能了,毕竟太有失体统,要是被人认出来的话,铁定要被参上一本。

那么,该去哪里住呢?

荀华见着杨彦的神色,转头笑道:“巧娘,这几日你和你家郎君就来我们府里住吧,刚好我们还要向杨郎讨教讨教功夫。”

萧巧娘看向了杨彦。

杨彦倒不客气,拱了拱手:“那就有劳了。”

一行人策马直奔荀府。

其实士族府邸,往往常年都有外人居住,有的是故旧好友,有的是乡下来的土亲戚,有的是破落士族赖着不走,寻求晋身之阶,不过荀府因荀崧本不是名士高人,平时在家做主的又是荀灌,倒没什么人往来。

由于荀崧在台省办事,无从拜见,趁着日头尚早,在安顿好之后,杨彦便带着萧巧娘出门去拜会裴妃,之前先去了店铺。

店里袁耽和谢尚都不在,杨彦问明了这几日的进帐,便道:“把我的那份钱准备好,对了,还有契书也给我。”

“请郎君稍等!”

掌柜施了一礼,就拨起算盘,啪哒啪哒的计算。

萧巧娘倒是明白了杨彦的心思,不依的扯了扯:“郎君,真要给人啊!”

杨彦回头笑道:“裴妃生活窘迫,我作为她的国相,自有赡养她的义务。“

萧巧娘嘟着嘴道:”那也用不着把店铺给她吧,据葛世伯计算,到明秋,至少能日入十来万钱呢。“

杨彦一记爆栗敲在了萧巧娘额头,嘿嘿一笑:”你这娘子怎如此小气,放心吧,你家郎君赚钱门路多的是,不缺这间店铺,等到了郯城,那赚钱的手段包你大开眼界。“

萧巧娘揉了揉脑门,跺了跺脚,又朝杨彦翻了记白眼。

不片刻,掌柜放下算盘,拱了拱手:”回郎君,属于郎君的利钱为三十四万八千钱,是否要全部装上?“

”嗯!“

杨彦点了点头。

掌柜指挥人手,用两个大箱子装了满满的钱,再把属于杨彦的那份契书递过,杨彦才与萧巧娘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