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八十六章 东海国相

晋颜血 第八十六章 东海国相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杨彦回答的含含糊糊,温峤也是老于世故,略一寻思,就明白了杨彦的顾忌,这倒不是说杨彦注定就是三杨遗孽,而是操作的过程难以控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正对于杨彦来说,身为寒门素子,没有比这更差的身份了,却依然谋得两千石实职,而即便落实为弘农杨氏,且与三杨一系无关,短时间内也没法带来切实的声望。

温峤的眉眼间带上了一丝歉意,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补偿杨彦,于是道:“杨郎所谱临江仙与虞美人,于建康广为传唱,适才听王妃提起,似又有新曲春江花月夜,不知能否当庭抚曲?“

杨彦有些愕然,尼玛的,这是大朝会啊!

不过转念一想,唐代以前,政治氛围宽松,君臣无天壤之别,时常会于酒宴之后,君臣同乐,载歌载舞,而音乐又是评定个人雅好的重要标准,温峤本身在音乐方面便极有成就,况且塑望大朝会本就是礼仪性质居多,有此提议,实属正常。

“哼!”

虞潭却冷哼一声:“粗陋胡曲,岂可污朝庭视听?”

临江仙与虞美人和当时的吴音格格不入,在流传中,被扣上了胡曲的帽子,吴音的调子就不说了,只谈歌词,要求对仗工整,词藻华丽,以展现奢华气派为主,不主张咏物言志。

而胡曲格调多变,多以平铺直述的叙事为主,在对仗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比如耳熟能详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便是典型的胡曲风格。

实际上唐诗揉合了南朝的玄言山水诗精华,却传承自旧乐府,胡风颇浓,至唐中期及五代,又发展出了词牌,形成了宋词,杨彦唱的临江仙与虞美人,便是宋词,也因此被认作了胡曲。

吴姓高门对胡曲还是很不屑的,不过在寒门与侨人中,毕竟吴音曲高和寡,反不如胡曲朗朗上口,也更受欢迎。

温峤便是道:“吴音靡靡,朱弦疏越,融融曳曳,云房寂寂,杨郎却是以歌言志,以曲咏情,二者难言高下,不知陛下,太子殿下可有兴趣鉴赏?“

司马绍点头道:”微言之绪,确是不应强分高下,杨郎可为诸公奏。“

杨彦施礼道:“回皇帝陛下,太子殿下,《春江花月夜》虽有曲,所谱数词却嫌浅薄,尚须推敲,故不敢献拙,但民旧时于长干里偶听一妇人言及自身际遇,心有所感,谱曲《长干行》,愿为皇帝陛下、太子殿下、王妃与诸公献上。“

司马睿向左右示意。

杨彦之弄筝,已经是众所周之的事实了,宦人在殿中搬来几案,置上一副筝,杨彦端坐于前,调弄了一阵,便拨动起来,放声呤唱。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杨彦虽然唱的是古诗词,曲调却属于现代古典音乐,与当时音乐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不过不要以为古人不懂鉴赏,古曲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而现代音乐是七音,曲调更丰富,也更显张力,再配着诗仙李白的歌词,一时之间,殿中大部均是听的如痴如醉。

说到底,古人只是因条件所限,接触不到更好的,只能凑和着听,如今有更好的出现,还怕不被吸引?甚至杨彦都不乏恶意的猜测,如果他有本事弄出电脑网络,指不定王者荣耀都能风靡大江南北呢。

当然了,这只是想想,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实在太落后。

不片刻,一曲长干行虽了,却余音未绝,哪怕是对胡曲不屑一顾的吴士,都有相当一部分还微闭着双目,似是细细品味。

杨彦站起身来,垂手肃立。

身为殿中的唯一女性,裴妃感触最深,摇首叹道:“通篇虽无华藻堆砌,却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寥寥数语,自出机杼,把一名窈窕娘子活灵活现的描绘了出来,尤其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兰芝在口,馨香满颊,亦为全曲的点睛之笔,仿如一副画卷徐徐展于眼前。“

温峤缓缓睁开眼睛,抚掌叹道:”可惜太尉未遇杨郎,否则必引为知己。“

这话一出,殿中一片唏嘘,刘琨直到死后两年,才被追赠为侍中、太尉。

裴妃向上拱手道:“陛下,杨彦之如何?可堪任妾之国相?”

司马睿心里颇觉荒谬,裴妃曾以淮北流民帅比作杨彦,实际上二者有很大分别,能于淮北裹挟聚众称帅者,无一不是当地望族,而杨彦是实实在在的寒门庶子,况且杨彦于殿前听封,相当于朝庭派驻往淮北的藩镇方伯,也就是说,杨彦是朝庭的人了,是自家人,不比流民帅的旁枝庶子身份。

再进一步,杨彦自称出身于建康,是丹阳人氏,仅这层身份,就比祖逖还要亲近些。

司马睿看向了司马绍,司马绍略一点头。

对太子的心思,司马睿是明白的,首先是杨彦有才,不妨放出去任其放手一搏,死了对朝庭没有损失,若是能开创一番局面的话,或可收意想不到的奇效,将来时机成熟了,以嗣东海王就藩,自带王府僚属,说不定还能摘到桃子呢。

至于杨彦的忠心问题,怎么看都比高门士族可靠,而且只要把裴妃扣在京城,就不怕杨彦有二心,毕竟杨彦是裴妃举荐的,若是心怀不轨的话,不仅会害了裴妃,还将从此背负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名,受天下唾弃。

‘也罢,朕就成全他!’

司马睿深吸了口气,沉声道:“景猷日前曾为你请功,今又有王妃举荐于你,前功并封,杨彦之听宣!”

”民在!“

杨彦上前,拜伏于司马睿驾前。

司马睿道:“着杨彦之任东海国相,加荡寇将军,督东海国诸军事,假节,秩比两千石!“

当时皇帝宣敕的时候,往往要加些修饰词,以赞扬某人的才华或品行高洁,但是对杨彦,因其身份低,又是古往今来第一幸进之臣,他实是不知该如何赞扬,索性省了。

其实抛开虚名不计,把杨彦一个寒门素子封了全套,也算厚恩。

“臣杨彦之谢陛下恩典!”

杨彦大声称谢,徐徐退向一边。

虚名他不在乎,他要的是实利!

有名份大义在手,他可以去郯城慢慢经营,虽然前路坎坷,依然九死一生,但总算有个开端,千万倍胜过留在建康城里为人俎上鱼肉。

比两千石是两千石中最低的一等,其上还有真两千石与中两千石,不过身为两千石,有参加大朝会的资格,因此杨彦并未退去,在宦人奉上印绶、节杖、官服之后,老老实实的退到最后,敬陪末席,坐于殿内。

本来按他的品秩,足以列席大殿中间位置,不过对于他来说,该得的都得到了,无谓去做意气之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