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八三八章 忐忑难安

晋颜血 第八三八章 忐忑难安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天涯的两张**~~)

裴妃平日对下面人还是不错的,轻易不打骂,每到年节还有赏赐,婢女卖身给裴妃,拿钱接济家里,日子也算不错,因此感恩戴德,见着裴妃的患得患失模样,心里也焦急。

可是年龄不饶人啊,再怎么打扮,也不可能如十来岁的小娘子般明艳媚人,不禁陪着叹了口气,该如何是好呢?

裴妃的妆容倒是得体,把脸面的一些小瑕疵全部掩盖了,唯一困难的,就是鱼尾纹,这是怎么化妆都绕不过去的一道槛。

‘诶?有了!’

婢女突然灵机一动,于是道:“王妃,奴婢倒是有个法子,或可一试。”

“哦?说来听听!”

裴妃没精打彩道。

婢女道:“可以用金箔剪成花瓣贴在眼角,奴婢觉得,应该挺漂亮呢。”

裴妃顿时眼前一亮,她可以想象出自己眼角贴着金箔的模样,也在内心YY着给杨彦带来的惊喜,连忙唤道:“你快去准备,孤等着你。”

“诺!”

婢女欢喜的施了礼,快步离去,不片刻,取了金箔回来,剪成梅花状,小心的贴在裴妃眼角,果然,不仅仅遮掩住了眼角的鱼尾纹,还渲染出了一种独特的美丽。

裴妃也对着镜子左照右照,那面容依然娇艳,再低头下看,胸脯依然挺拨,腰肢依然纤细,她越看自己越美,都移不开目光了。

……

“明王过江了!”

就在裴妃考虑着,今晚要不要把妆容洗去的时候,琅琊王氏金梁园,王彬王舒匆匆找到了王导。

夜很深了,王导的书房里,点着好几盏煤油灯,与平民百姓点着裸灯不同,王氏的灯,以琉璃罩套住,可以通过玻璃的折射,使光线更亮堂,也可以彻底隔绝那些微的煤油气味。

当然了,这样一只灯罩并不便宜,五万钱一只,寻常的庶族都用不起。

王导徐徐放下《天工开物》,招了招手:“莫要慌张,来了又如何,坐下。”

“哎呀!”

王舒急道:“阿龙兄,明军大举南下,那黄须儿无力反抗,束手就擒指日可待,明国即将一统天下,且此次统一与晋室一统大不相同。

晋室只是在名义上统一,各地明则归附,暗地里依然割据自立,而明王手段颇为了得,天下间除了凉州,哪地的刺史太守不被轮换了遍,尤其巴蜀豪强悉数被迁往北方,弟就担心,明王若下强迁令,我家如何是好?”

王彬补充道:“处明言之有理,我家在琅琊的基业除了老宅,已尽失,而今在江东十余年开垦,算是立下了根基,若回北方,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况北方又哪来我王家的容身之地?”

王导摆摆手道:“处仲与处弘北上洛阳,一任太尉,一任大鸿胪,不也是好好的?”

“呵~~”

王舒呵的一笑:“虚名而己,又只按占田制授田,纵是官居一品,能有多少土地,荫多少佃客?”

王彬也道:“明王虽透过钱士仪表示不于江东强推占田制,可此一时,彼一时也,彼时他方占巴蜀,关中、河北尚于刘石之手,而此时天下即将一统,谁知道会否改口?哈,什么皇帝金口玉言?我他娘的从来不信这套,天下间最唯利是图者,便是皇帝!”

这正是江东士庶的担忧,空口白话,心里不踏实啊,更何况杨彦从没亲口表示过,是几年前透过钱凤说出来的,个中的变数太多,故而近万人去江乘迎接杨彦,除了示好投效,主要目地还是探听风声,摸清楚杨彦到底想怎么样。

事关家业财产,谁都含糊不得。

王导两手一摊,无奈道:”那叫为兄如何?难道我家赶去江乘拜见明王?“

“这……”

王彬和王舒相视一眼,现在再赶去江乘,难免会被人耻笑,琅琊王氏可丢不起这张脸。

其实王导、王彬和王舒没有去江乘,主要还是王敦和王含那一支已经投了过去,琅琊王氏不想给人全面倒向杨彦的错觉。

一方面是高门大族,自有傲骨,不愿完全羽附于朝庭,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才是最佳,同时,这也符合高门大族狡兔三窟的处世原则。

另一方面,杨彦的心意没人清楚,万一不顾脸面的投靠过去,最终还是被剥夺了土地人口,会被人嘲笑,尤其杨彦带着刁协南下,更是让人不安。

要知道,刁协就是因主持土断,得罪士庶无数,并由此引发了王敦下都,今次杨彦又带着刁协前来,要说不往土断的方向想根本不可能。

因此琅琊王氏在这微妙时刻,暂时龟缩,静观时局变化。

那时君权还不是唯一,大型世家也没有讨好皇权的传统,行为处世的出发点通常不会考虑到皇帝的喜好,而是自家的利益,相对于明清的士大夫阶层被渐渐驯服为了皇权的附庸,早期的士人还是很有骨气的,一言不合,或者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皇帝采纳,会立刻辞官,而不是姑息皇权。

正如后世明清官员告老还乡,要向皇帝乞骸骨,连辞职的自由都没有,一个乞字,道尽了人格的低下,也烘托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哪怕在现代,经历过两次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时代,却仍深受遗毒影响。

现代反封建迷信,在杨彦眼里,本质上是反偏了,尽抓着细枝末节的鬼神之道,甚至演变为了谈鬼色变的地步,殊不知,阴阳分两路,人鬼皆殊途,人知鬼恐怖,鬼晓人心毒,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真正要反的,还是官本位制啊,这才是真正的封建遗毒。

魏晋虽然混乱,但也有闪光点,士人与皇帝共天下,正是早期的民主雏形,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但可惜的是,自唐朝以后,这条路走偏了,皇权渐渐独大,乃至不可抑制,杨彦不愿为了一己之私凌驾于众生之上,他愿意发掘出民主的闪光点,使之成为社会常态,哪怕这份民主暂时与普罗大众无关,只是局限于贵权内部的有限民主。

但是他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与社会的前进,民众早晚会觉醒,自觉的争取更多的民主权力,这也是他设立元老院的初衷之一。

王导受时代局限,考虑不到杨彦那么多,他只是为家族的命运担忧,许久,叹了口气:“先观望几日罢,看看明王在建康如何行事,而此次明王南下,少学(王应表字)亦有随行,想必过两日便会登门拜见,待得打探了情况,再作决定亦不为迟。”

王彬和王舒想想也是,默然应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