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八三六章 万人相迎

晋颜血 第八三六章 万人相迎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夜…枫的打赏~~)

五月初,全军抵达了瓜步,休整一日,于次日渡江,杨彦带着身边人坐上了最大的一条船,习习江风扑面而来,一泓碧水滔滔东去,让人禁不住的心生感慨。

鲍姑也在船上,思乡心切,当目光移向杨彦时,那真是丈母娘看女婿,无比的满意。

是的,当初一文不名的穷小子,竟一跃而为天下之主,还有什么比这更加传奇,更加励志呢?

而鲍家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回报,鲍靓受到扶持,是事实上的江东道门领袖,什么陆师君、卢师君,全都不成气候,女儿贵为皇后,还诞下了皇子,丈夫葛洪则从一个次等士人,一跃而为豫州刺史,眼看任届将满,鲍姑不打算让葛洪继续外放,而是回洛阳赴职,一家人在一起,也好有个照料。

总之,家族的兴起如迷梦一般,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郎君,快看对面!”

这时,巧娘伸手一指。

众人纷纷举目望去,到江对面的江乘,黑压压一片人头,从码头一直排到了外面的道路,至少有近万人前来迎接!

蒋炎从旁道:“大王驾临江东,上应天意,下应民心,方有如此盛况啊!”

杨彦笑着摇了摇头,他心里很清楚,至少半数以上的江东士人不会欢迎自己,士人在江东,与司马氏共治天下,不说是土霸王,也是一方豪强,自主性极高,谁吃饱了撑着请个皇帝坐在头上?

无非是受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哪怕自己曾承诺过维持现状,可谁愿意将命运操之于他人之手呢?

从历史来看,华夏虽号称大一统王朝,但自古以来就有分裂倾向,各地豪强排斥统一,毕竟当土皇帝比受人约束要舒服,同时在地域上,南北与东西的习俗相差过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最后从热力学来说,熵值总是从有序流向无序,很明显,大一统是有序,分裂是无序,要想维持大一梳,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这也是每到王朝末期,天下豪强林立,四分五裂的物理学原因,说句现实话,华夏的大一统是以输血为基础,如果搞联邦制,各地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富庶地区绝无可能向贫困地区输血,或者经济彻底垮了,无血可输,贫困地区必心生不满,对立尖锐,终至天下大乱,重陷分裂。

这还是现代,交通物流网络异常发达,资讯能及时传递,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维持统一的代价更大,不过杨彦不可任由天下四分五裂,更不可能搞坑爹的联邦制,对于江东士人,一味的怀柔也不可取,必须恩威兼施,又打又拉,才能把江东纳于治下,而不是名义上的统一。

杨彦望向对岸,目中现出了深思之色,他深知,江东士人或会采用软对抗的方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随时打响。

“怎么了?天下即将一统,你好象有心事?”

荀灌留意到杨彦的神色,不禁问道。

“哎~~”

杨彦叹了口气:“取下建康并非万事皆休,而是斗争的开端,切不可未胜先骄。”

“嗯?”

荀灌侧着脑袋望向江对岸,美眸明灭不定。

鲍姑倒是听懂了杨彦的意思,问道:“彦之,可是担心江东士人不配合?”

杨彦点点头道:“司马氏好平,但难平的是人心,秦一统天下,难收楚人之心,故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恰逢秦国未及在楚地建立有效统治,便二世而终,之后七国之乱以吴为首,而晋室虽平孙吴,却未能收吴人之心,反倒隔阂愈深,故一旦天下有变,江东率先割据,我担心江东士人阳奉阴违啊。”

鲍姑没有职务,又是杨彦的正牌丈母娘,与杨彦之前的称呼,完全是家庭内部的称呼,也是除了荀灌之外,第二个不把杨彦当大王的人。

这时便是沉吟道:“江东局势复杂,确须细细理之,待上了岸,我与家君谈一谈,以正一道之影响力,或能帮衬一二。”

杨彦拱手道:“有劳伯母了。”

跟随过江的刁协从旁道:“大王,此事不难解决,当年晋武帝欲迁江东士人往北方,因士人抱团,难以成行,故只迁了巴蜀豪强,如今巴蜀已不足为患。

而数十年过去,江东形势已然大变,丹阳张氏与纪氏灭门,朱家被羯人洗劫,家主死于襄国,实力大损,仅余吴郡陆氏与顾氏,且侨姓士人多心向大明,故臣提议迁江东豪强于北地。”

刁协是地地道道的纯臣,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如鲍姑、陆惠芷、顾燚,甚至荀灌也是身体一僵,略有些紧张的望向杨彦,这没办法,荀氏也在江东落地生根了。

其实凭心而论,杨彦很赞同刁协的提议,可是……

好一会儿,杨彦摆摆手道:“江东在晋之前,除建康与吴郡,多为不毛之地,孤记得,孙权曾于丹阳猎虎,由此可见江东之荒僻,及衣冠南下,才使得江东渐渐繁盛,故无论怎么说,士人开拓有功,不宜以强迁手段迁徙,更何况孤曾答应过钱士仪,岂能失信于天下?

先等等,到了地头看情况再说,强迁只是不得己而为之的下策。”

众人松了口气,刁协也不再多说。

战舰乘风破浪,渐渐地靠向码头,一待停稳,千牛卫立刻搭上宽达数丈的舢板,护拥着杨彦下了船。

“臣等恭迎大王!”

“万岁,万岁,大明万岁!”

刹那间,山呼般的万岁响起,来者无论何人,均是拜伏在地。

杨彦早已在船仓中换上了冕服,立在岸上,举目眺望,他看到了荀华,带着虎头和杨继华。

荀华与杨彦同龄,长期的安逸生活,让她的身材丰腴了些,但还远远谈不上肥胖,眉眼间的英气被贵气取代,肌肤也白润了许多,如果不知道她的过往,铁定会看作谁家的贵妇。

虎头的个子高了,不过杨继华更加高挑,继承了杨彦与荀华的优点,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

当着众人的面,杨彦不便过于表现出儿女情长,只点了点头就移开目光,他又看到了庾亮、卞壸、谢裒谢奕父子,谢尚袁耽,桓彝桓温父子,诸葛恢、一身道服的鲍靓等诸多熟人。

“咦?琅琊王氏、吴郡顾氏和陆氏没有来人!”

荀蕤突然轻咦了声。

杨彦不由望了眼王应。

王应是谒者仆射,也跟来了,连忙道:“不知诸叔父家中近况,臣愿先往建康,为大王问一问。”

“诶~~”

杨彦摆了摆手:“不必多此一举,你跟在孤身边,未得允许,不得私自离开。”

“诺!”

王应暗道一声不好,硬着头皮应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