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六四六章 总攻之前

晋颜血 第六四六章 总攻之前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李雄顿时出了一身冷汗,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杨彦出了意外,那明军首先是斩杀所有降卒,以免发生意外,他李雄肯定逃不掉。

至于预想中的明国动荡,权臣挟幼主生异心,那都是回师洛阳以后的事,跟他没关系了,毕竟明国这么大的摊子,谁都清楚一旦散掉,所有人都落不到好,只有维持着明国,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娘的,还要老子为你担心!’

李雄暗骂。

不片刻,杨彦已准备妥当,他的登山装备很简单,一件紧身且袖口裤脚都收紧的粗麻布衣服,由于没有登山鞋,索性不穿,赤脚攀爬,腰部一侧别着支铁锤,别一侧别着把锋利的匕首,背上绑了两根两尺长短的粗大钢锥和一条长达二十丈的结实绳索。

整套装备中,数绳索最重,体积也最大,二十丈是携带的极限,长度再加上去,重量倒不算什么,而是那超大且软软的体积将会影响到身体的平衡。

杨彦深深吸了口气,手脚并用,如猿猴般利索的向上攀去,让人不由产生了一种错觉,这究竟是悬崖还是平地?

在下面观看的众人赞叹不已,也大为钦佩,换了他们,恐怕腿都打软了,也均是把心悬在了嗓子眼。

尤其是任皇后,玉手轻掩檀口,见着一个黑点由大变小,迅速上升,俏面满是不敢置信之色。

要知道,杨彦是大王啊,一国之尊,竟然干这种事,偏偏还不是什么粗鄙武夫之类,再回想起李郎,若是能有明王的一半,那该有多好啊?

‘哎~~“

任皇后幽幽的叹了口气,不禁瞥了眼李雄。

李雄顿时一股无名妒火直冲脑际,哪怕明知道杨彦摔下来他也得陪葬,却仍是忍不住的在心里诅咒!

杨彦一口气爬到一处壁面稍有起伏之处,脚趾紧紧抠住悬崖缝隙,快速腾出一只手,电般拔出背上钢锥,运劲向壁面一刺,嗤的一声轻响,钢锥没入半尺,仿佛构成这岩壁的不是坚硬的砾岩,而是松软的沙土,随即他又操出大锤,猛击了几下,把钢锥钉入了尺许深。

紧接着,又拔出另一根,平行扎在右侧半尺,再敲击进去,然后就是最为困难的系绳索。

杨彦一手抓紧钢锥,双脚紧抠岩壁,另一只手从背上盘成一圈的绳索中拎出索头,一边慢慢抽出,一边小心的缠绕在两根钢锥上,待打了个结实的死结之后,把背上绳索向下一扔,一条长达二十丈的索桥摇摇晃晃的出现在了峭壁上。

刹那间,下面爆发出了如雷般的欢呼声。

甚至杨彦还听到了李卉儿的尖叫声。

其实这一手看上去轻轻松松,却很危险,尤其是绕绳索的时候,由于崖间的风力极大,仅能靠一只手保持平衡,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杨彦又不厌其烦,反覆攀上攀下五次,一根百丈长的索桥才算大功告成,当然了,随着高度增加,危险性也是一次比一次大。

最终,杨彦长吁了一口气,独自一人站在山崖顶端,向山后望去,山峰连绵,无边无际,风景还是挺不错的,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慨,可杨彦不仅没半点心情,还反而暗暗叫苦,毕竟山峰林立,一眼望不到尽头,即便艰难的攀了上去,想绕到下辩后方,恐怕还不知道要绕多远。

‘哎,刘邦占了个大便宜啊!’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出自于史记,也变相抬高了韩信的谋略,这实际上是司马迁不了解当时秦岭的状况,在汉高后二年武都大地震之前,秦岭山间有广阔的大泽,变相抬高了水位,那时西汉水和汉水连为一体,可乘船从汉中直接抵达关中,多方便?

否则以公元前几百年的生产力水平,剑阁还未开凿,秦国凭什么攻占巴蜀?而楚国距巴蜀更近,为何不去占了这天府之国?

秦国靠的就是水路运输,大量兵员物资由西汉水入嘉陵江,一路入蜀。

杨彦不相信刘邦会放着水路不走,反过来翻山越岭走山间小道,因此暗度陈仓,实则是渡,而不是度。

一字之差,难易如天壤之别!

杨彦摇了摇头,觉得还是先探探路,于是收回目光向下看,崖下的道路细小弯曲有如一根线,下面的人群比蚂蚁大不了多少,如此之高,换了一般人早就两腿发软,浑身打着哆嗦,不过他艺高人胆大,丝毫不惧,当即抓住绳索,身形一纵,一溜烟滑到了谷底。

稍事休息了片刻,杨彦带上部分千牛卫向上攀爬,有了绳索倒也轻松,没多久,一行十数人攀到了山顶。

乍一见到这层峦叠障的壮观景象,无论男女,均是浑身一震,脸面渐渐地浮出了感动之色,痴痴凝视着那如画卷般的景致。

杨彦却扫兴的打断:“走吧,咱们去探探路,抓紧时间,别久不出谷让刘岳生了疑心就麻烦了。”

柳兰子眉头一皱道:“大王且慢,妾有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

杨彦饶有兴致道:“说来听听。”

柳兰子一指前方:“妾以为,不妨向前面走走,看看地形如何,如果合适,可以从山顶向下扔火弹,如此则无须绕道偷袭,破刘岳易如反掌。”

这个方法的确不错,简便易行,比绕路偷袭省了不少工夫,杨彦打趣道:“呵呵,看不出来啊,兰子也能出谋划策了,走,咱们上前面瞧瞧。”

柳兰子心里一喜,却装作毫不在意,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约半个时辰之后,众人停了下来,向下看去,地形地貌一目了然。

脚下是一片方圆近千里的山间谷地,一大一小,有宽达百丈的谷道相连,状如葫芦,下辩位于葫芦小头处,大头人迹罕致,只有一座土丘名为固山,刘岳一部正屯驻山上。

这样的布局,大片土地不利用起来,放在现代很难理解,但古时筑城,首重军事防御,葫芦嘴正对着仇池的方向,因此下辩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来自于仇池的敌军,而不是出岐山道的蜀军。

众人又仔细打量向固山,山坡营帐林立,从规模判断,约有万人,杨彦不由暗叫侥幸,因为固山与下辩互为倚仗,如果不考虑绕路的因素,以奇兵下山,极易陷在两地中间,赵国必以铁骑来袭,多半是全军覆没的结果,不过有了崖顶上的助攻又不一样。

接下来的数日,杨彦又爬上去一趟,单独设置了一条绳索,系上吊篮用以运送火弹以及弩箭、兵器等物资。

另一侧山崖也同样施为,设置了两条绳索,一条攀人,一条运货。

经过连续五天日以继夜的输送,在两边崖顶各屯积了五千枚火弹,同时还从山越和僚人中挑捡了两千敢死之士攀上崖顶,由尤芒率领,将于适当时机坠下山崖,奔袭下辩。

而在这段日子里,为了吸引刘岳的注意,杨彦每天都带人出谷去探查,并且着大嗓门军士喊话劝降,一副拿岐山道出口无可奈何的模样,令刘岳乐得捋须直笑,还也遣出军士与明军对骂!

他清楚派军出阵追不上杨彦,索性以骂战挫明军士气,并鼓舞己方士气。

六月一日,杨彦再次率领五百精骑奔往固山前方,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时,谷口里,已经有数千辆大车整装待发。

距固山营寨两百步左右,杨彦放眼望去,刘岳正于阵前候着呢,仿佛每天不与自己对骂上一阵心里不舒服似的。

就看到刘岳远远唤道:“明王,每日徒逞口舌之利又有何用?本将劝你还是速速退去为佳,岐山道岂是轻易出得?可莫要偷鸡不成反失了把米啊!”

.”呵,来的容易,去就难喽,哪能轻易让明军退去,待他粮尽,咱们入岐山道追击,说不定明王一世英名尽丧于岐山道啊!“

”明王,不若你退出武关,我家陛下可与你交好,相不两犯,如何?“

”哈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