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四五九章 冬去春来

晋颜血 第四五九章 冬去春来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琞孙的两张月票~~)

王敦狠狠一眼瞪了过去,毫不掩饰不满之色。

钱凤连忙道:“世子万勿误会,大将军挟江南诸州雄兵,琅琊王氏又是天下第一高门,怎会怕了杨彦之,只是实无必要横生枝节,眼下还是把生米先煮成熟饭为好,名份大义既定,那杨彦之纵想回天,亦是无力。

”嗯~~“

王敦赞许的点了点头,缓缓道:”士仪认为寡人应如何?“

钱凤道:”青州位于杨彦之后背,留着曹疑,他寝食难安,又闻杨彦之与青州曹嶷有一年不攻之约,春夏之交,一年期满,杨彦之必攻青州,大将军亦如期讨伐伪主,料杨彦之难以出手,待他取了青州,尘埃已定。“

沈充也意识到之前的挑拨太直白了,这时便道:”充虽恨不能把杨彦之寸磔脔割,但此子已成一方豪强,绝非短期所能图之,当初刘曜于长安立国,加封石勒,双方相安无事,故充以为,大将军可效仿,暂时安杨彦之之心,抓紧时间平定江南,立万世基业,再联结四方英豪,团团围攻,此子焉得不败?“

“好!”

王敦猛一点头:“寡人便等上一等!”

……

司马冲到底还是直接找上了司马绍,明知司马绍心情不佳,他也没法,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苏逸带着近万人投效他,给他卖命,最起码他要管吃管喝,而且老住着帐篷总不是个事。

好在庾彬请出了庾亮向司马绍说项,又有庾文君从旁帮腔,指出了给司马冲封地的重要性,最终,司马绍授意庾亮以中书监的名义,以晋陵郡封本邑万户,位置恰处于萧家与鲍家之间。

冬去春来,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荀崧开始称病,不再上朝,并隐约出现了荀灌为杨彦产子的传言,这可把荀灌气的不轻,偏偏又逮不到源头,与此同时,牛继马后的谣言也越传越凶,甚至有人学着杨彦当初在街头说书的方式,编排起了故事,把夏候妃与牛钦私会偷情编排的活灵活现,这明显是借鉴了崔莺莺待月西厢下,私会张君端的情节,可建康民众哪管这些,哈哈一笑,图个乐子,风波越演越烈。

司马绍毫无对策,毕竟只是民间传播,他没法拿到台面上说事,又每回说书的时候,除了围的水泄不通的民众,还有些好手暗中保护,每当丹阳郡城派兵马捉拿,便有人趁机起哄闹事,民众四处乱跑,闹哄哄一团,军卒也不敢真的大杀四方,结果每回都是不了了之。

所谓三人尚成虎,谣言说一百遍就成了真理,建康的舆论风向对司马绍越发的不利,又因着中书监庾亮闭门不闻窗外事,大司徒王导称病不见客,其余各大族明哲保身,投靠王敦的士人越来越多,甚至朝野间已经出现了一种声音,要求彻查牛继马后的谣言,美其名曰,还先主一个清白。

人都死了几十年,这种事情怎么查?摆上台面讲,就是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渐渐地,北国大地冰雪消融,也冬去春来,杨彦一直屯驻在濮阳,趁着难得的平静期,操演士卒,到三月份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东濮凹陷地质结构,其地表特征是结晶性变质岩,杨彦立刻组织老羯人打井勘探,并成立东海国石油司,东海国煤炭司和东海国矿物司三大机构,分别由朱锲、鲍令和出身于荀氏的荀仪主持,这也代表了杨彦最初起家的三大力量,萧氏、鲍氏与荀氏,以此为班底,搭建三大国企。

当然,这只是临时的,杨彦不可能由这三姓真正把握住国家的矿产和能源,别说封建社会,即便是美国,国企稍不留神也会变成某一家某一姓的自留地,这种情况越是王朝末期就愈演愈烈,杨彦只能先根据经验,设计出一系列的掣肘措施和轮替制度,未来空闲了,再好好考量这个问题。

不过杨彦尚处在上升创业期,时人也未能深切意识到能源和矿产的重要性,暂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杨彦还参照锦衣卫,把亲卫改组为千牛卫,分为左千牛卫和右千年卫,荀虎任千牛左校尉,全为男性,目前并未给予纠察百官的权力,只是护卫杨彦的人生安全与传达军令,今后将令皆由左千牛卫而出。

右千牛卫以柳兰子任右校尉,男女参半,职责是监督左千牛卫的军纪风察,兼顾杨彦及其亲属的安全,同时火器的研发也参照锦衣卫南衙,划入右千牛卫,但地位稍有不及。

对于这个举措,亲卫基本上持欢迎态度,毕竟在改组之前,他们的地位最为尴尬,既不入军籍,又不是民户,而是杨彦的私家部曲,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给别人做一辈子的奴仆,相当一部分是有野心的,他们向往着汉朝时羽林郎的风光与权势。

而改组过后,亲卫有了官方身份,受杨彦直接统领,形同于羽林卫的前身,并且有从骑兵中抽调部分精锐加入千牛卫的权力。

设计最后这个制度,本质是在千牛卫与骑兵之间钉下一根不和的钉子,杨彦是现代人,非常注意制衡,哪怕再信任的手下,都不可能任其一家独大。

千牛卫可以抽调骑兵精锐,放在个人头上,自是千肯万肯,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骑兵部队,又怎么甘心把自己的精锐拱手送人呢?

十年八年内,自然没有问题,但在未来,骑兵会逐步走向千牛卫的对立面。

由于濮阳之战出乎意料的一天结束,因此城外的农田大部保存了下来,随着天气愈发炎热,麦田里那绿油油的麦苗也开始抽穗转黄,眼见收获在即。

四月中旬,萧鎋领着部曲,随员与部分家人赶来赴任,杨彦在郡府大殿接见了萧鎋。

“参见将军!”

萧鎋可不敢摆二号老丈人的派头,中规中矩的施礼。

“萧公见外了,自家人不必多礼!”

杨彦亲切的扶起萧鎋,分宾主落坐。

萧鎋向杨彦重点介绍了郯城的现状,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一切按步就班,练兵、开矿、各乡豪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城池开始重建了,首先是折除各家坞堡,按当时的里坊式建筑,逐步开建一个个的里坊。

其次是建康的消息,包括苏家余孽投靠了东海王,荀崧在朝堂上受攻击一并告之。

杨彦沉吟许久,才道:“大王翻不出风浪,手头留些兵力也好,不至于完全落入王敦指掌之间,孟子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江东我们暂时不用理会,把精力放在江北,先攻取青州,再调头取豫州,出南阳入荆襄,我不攻他,日渐承平,未必人人都愿意蛰伏于王家之下,江东内乱必生。“

”将军高见!”

萧鎋拱手道:“看来主上被逼急了,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荀公头上,还亏得小荀公大发神威,否则徒使荀公为难啊。“

杨彦的脸沉了下来:“荀公与世无争,几乎退出朝堂,唯愿把两子抚养成人,可偏偏有些人不放过他,我猜背后定有庾亮授意,好,颍川庾氏,我记下了,说起来,我还要感谢王敦,若非王敦敦迟迟不发兵,分明是顾忌我,待我东进青州之时再发檄讨伐主上,恐怕荀公多半会受其挟制,让我入都勤王,到时为难的就是我了。“

萧鎋呵呵笑道:”将军说的也是,任他百般算计,终免不了跳梁小丑之命,呵呵,不说这个,老夫厚颜,想和将军谈一谈小女之事。”

“哦?”

杨彦心里有些紧张,连忙道:“是我对不住巧娘,这些日子忙于军务,待取下青州,我便请崔公下聘,迎娶巧娘入门。“

萧鎋现出了古怪之色,吞吞吐吐道:“老夫正要与将军谈及此事,巧娘的意思是,无须操办,一切依葛家女郎故事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