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四三九章 兵发濮阳

晋颜血 第四三九章 兵发濮阳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把刺头杀掉,剩下的就老实了,杨彦重申了一遍东海军的政策和待遇,豫州军卒都觉得受了那几个兵头的蒙骗,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既然已经开杀,那就索性杀个干净,杨彦带着兵去往下一处,直接出示首级,宣布罪行,再指控谁谁与之勾结,意图谋反,把队正以上的军头全部捕了出来,当场斩杀。

一直到傍晚,原豫州军队正以上的将领无论有罪没罪,借机清洗了干净,这让郭默和韩晃等将不寒而栗,彻底绝了和杨彦讨价还价的心思。

收编豫州军总共用了三天,到傍晚,基本上完成了初步整编,豫州军两万余卒被打散原有编制与地域,由东海军的老卒带队训练,由于军头皆被斩杀殆尽,倒也算是顺利。

“呼~~‘

看着那漫天的朝霞,杨彦长长吁了一大口白气出来,向任让问道:“我欲取彭城和淮陵,先生以为谁人可去?”

任让三十来岁,双目修长,炯炯有神,颌下三缕黑须,梳理的非常整齐,用现代的话来讲,此人注重仪表,具有小资情调,对大资产阶级与大贵族充满着向往。

这是杨彦对任让的第一印象,当然了,他并不反感这类人,毕竟谁都不单纯,有追求总是好事,关键在于制衡。

而任让对杨彦的印象是震惊,这几日来,任让未出过一策,主要还是观察,揣摩与杨彦的相处之道,但是根据他的观察,杨彦下达的每一条命令,均是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行事又足够果决,不存在决策上的犹豫,这种人有没有谋士辅佐其实无所谓,任让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主君太过于强悍的话,幕僚谋士就会沦为书记、记室掾一类的人物,任让怎么甘心?

其实杨彦如此强悍,还是与他前世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有关,

做医生时,每一例病例,每一台手术都是一个决策过程,因着病情的特殊性,要求决策又快又准又自信,尤其是手术台上,更不能拖泥带水,古人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并非全无道理,行医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对于决策,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而做老师的经历,带给杨彦的收获是观人。

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不可能个个一视同仁,这就需要老师分辩出哪些学生是可造之材,又有哪些会对自己有所助翼。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老师也是人,也有私心,借用道家的说法,今日我渡你,明日你渡我,因此在选择弟子方面,除了勤奋好学,天姿聪慧的基本条件,还要在学术与事业上与自己互相呼应,成为自己的有力助手,杨彦培养学生,也注意这两方面。

又因现代社会是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很多事不能做的过份,老师不能明着偏坦谁,只能在暗中观察学生,以旁敲侧击和暗示的方式,逐渐了解学生的禀性和能力,挑选出最合适的加以重点培养,特别是如医科这类注重操作的学科,有没有老师器重,绝对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这就让杨彦在观人方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结果,杨彦能选人,能决策,这就让任让郁闷了。

今天是杨彦第一次问起,任让不禁暗中琢磨,他觉得,杨彦必是有所定计,要与自己互相印证,因此倒没急着举荐人选,沉吟许久,才道:“任某以为,取彭城淮陵,不在于攻,而是劝降,劝得好,可不费一兵一卒夺取城池,故可由**领五千豫州降卒赴彭城,以郭默领五千豫州降卒赴淮陵,同时请将军下发调令,遣水军配合郭将军,待将军班师回郯城之时,再召回两将。“

”嗯~~“

杨彦也是这个意思,这四名降将他准备重用,分些功劳给他们,使之看到前途,让其单独领军,示以信任之意,实际上这二人带的是豫州降卒,还有东海老卒占据中下层军官的职务,倒也不怕生出变故,主要是表明姿态。

“就按先生所言,明日本将签发军令,那谯城呢?”

杨彦又问道。

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任让精神一振,捋须道:“祖氏于谯城及淮南大地经营多年,颇得人心,任某以为,还是将军待手头事了,亲自跑一趟为好,况且淮南乡豪实力强劲,有数家依山傍水,拥兵过万,如今祖约身亡,祖涣被俘,淮南谯城群龙无首,若无外敌进逼,必生内乱,将军不妨坐观淮南风云变幻,待得各家斗的精疲力尽,再出手收拾残局亦不为迟。“

”好!”

杨彦大叫了声,赞道:“好一个坐观淮南风云变幻,这与当年郭嘉进言曹孟德匆追袁氏余孽有异曲同工之妙,本将幸得先生啊!“

”将军过奖了,为将军出谋划策,乃任某份内事!“

任让颇为自得,施礼称谢。

……

次日,**郭默领军令和红黄间色旗,各带五千卒南下,一道军令也以快马送往郯城,令蒋钊遣水军入淮水,配合郭默行事。

又过一天,杨彦遣荀豹率五千东海弩骑兵,与两万降卒回郯城,他则在第二日,率剩余的近两万降卒,本部三万与荀豹带来的五千卒,合计五万五千军开赴廪丘,与石生决战。

定陶至廪丘只有两百里,杨彦派出探马探查廪丘的情况,石生也会打探定陶战况,双方之间小规模的猎杀不断,但总能传回消息,在得知苏峻、祖约、刘遐与李矩全军覆没之后,石生果断退回了濮阳,并向襄国求援。

三日之后,东海军主力抵达廪丘。

本来这趟出征,携带的粮草只够两个月使用,加上两地存粮与缴获所得,缺粮的窘境未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毕竟刘遐等人也缺粮,因此必须速战速决。

第二日,除留下三千卒守城,连同蔡豹部曲合计五万余军西进濮阳。

由廪丘至濮阳四百里不到,全军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五日抵达,此时,已是十二月底了。

早于两天前,大雪突至,至今都未止歇,天空中雪花飞舞,原野间一片白茫茫,杨彦带着众将眺望濮阳城头。

作为黄河以南最北端的重镇,濮阳城墙高达三丈,石生进据之后,多有修缮,虽然主体结构仍是土墙,但是城门附近已经包上了青石,坚固异常,这一段城墙也泼水成冰,挂上了一层层的冰棱。

这就是砖墙的好处,土城是不能泼水的,遇上连续阴雨天,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排水,否则浸泡过久,很容易垮塌,正如古代作战,有条件就会决水灌城,其目地不在于淹城,而是把城墙泡垮。

这也是建康不筑城墙的根由,首先是雨量充沛,其实是长江洪水来势汹汹,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史书有记载,建康曾数次被大水灌城,水深及腰,更有深处,直没头顶,如果在建康筑土城,有多少塌多少,而砖石城又筑不起,只能围一圈竹篱笆,象征性的防些盗贼。

实际上南方城池少有土城,要么耗巨资筑砖石城,要么不筑,于要道堆垒石块为垒防守。

“将军,或许羯人的骑兵就在黄河对岸,只要我军攻打濮阳,就会立刻杀来。”

任让望着远处,目中带着缕忧色。

韩晃也道:“隆冬腊月,盛行偏北大风,我军处于下风口,失了天时,可若是绕到城北,一旦羯骑渡河南来,又极易陷入两面夹击的窘境,依末将之见,不如暂且屯兵于此,以小股兵力往附近征粮,同时末将愿领一支精骑悄悄渡河,袭取羯人的顿丘、武阳、阳平诸城,夺来粮草。“

杨彦看了他一眼,问道:”河北兵力分布你可清楚?“

”这……“

韩晃一滞,也确实,对于河北,谁都是两眼一抹黑,他知道孤军渡河的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不过人都有侥幸心理,万一羯人麻痹大意呢?

而且郭默和**领军向南,去摘取唾手可得的功劳,他和管商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啊。

韩晃讪讪着,说不出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