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三二一章 战后安排

晋颜血 第三二一章 战后安排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崔玲怒视杨彦,面孔都涨的通红,一副羞愤欲绝之色,眼里也隐有泪光翻涌,杨彦趁她打盹,拨弄她的头发,这是赤果果的调戏啊,尤其那侧脸的疤痕,更是她心灵的创伤,被一个男人拨开,形同于撕裂了她心里的伤口。

杨彦无奈道:“崔家娘子,我承认我有些冒失,我向你道歉!”

“哼!”

崔玲怒哼一声,跺跺脚就要走。

“慢着!”

杨彦连忙拉着她。

“将军,你放手!”

崔玲猛的一甩,这一甩,把眼泪水都甩了出来。

杨彦紧抓着不放,正色道:”崔家娘子,我并无恶意,只是想看看你的脸,你别忘了,我还是个医者,也许不能让你脸上的疤痕永远消去,但变淡变浅应该是有几分把握的,届时再修饰一下,不用发丝遮掩,亦无损于你的美貌,难道你就不想巧娘回来给她个惊喜?“

崔玲不挣扎了,拿眼角瞥着杨彦,明显心动的样子,吞吞吐吐道:“你真有把握?”

杨彦点了点头:“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不好说,但总能恢复点,你先让我看一看。”

崔玲咬咬牙道:“那……那改天吧,现在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杨彦问道:“你……怎么在我这里?”

顿时,一阵不自然的血色浮上了崔玲的脸颊,狠狠瞪了眼杨彦,便提起裙角,飞奔而去。

崔玲个头高挑,体态玲珑,如果不看脸,只看身子,就是一个十**岁的大女郎,仿如一朵绽放的鲜花,虽有风吹雨打落下的疤痕,却不损其艳,还多出了一种坚强的铿锵之美,可她的行为举止,依然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外表与心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杨彦目视着崔玲遁入黑暗当中,许久才收回目光。

夜很深了,他也没去叫怜香,冲了把凉水澡,洗去了一身的污渍,当回到屋里的时候,竟发现怜香缩在塌上,沉沉睡着,身体蜷成一团,这显然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睡姿,再联想到那日与兮香菱香的交谈,杨彦心里生出了一丝怜惜。

怜香并非处子,可那有什么呢,现代人结婚娶妻,娶到处女的概率说成中大奖可能夸张了些,但至少也是万分之一,更何况在那个时代,出身低下的女子根本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杨彦对怜香并无半分嫌弃,反觉得今后要多关心开导,最起码不再卑微的活着。

杨彦小心翼翼的上了床,从背后抱住怜香。

“啊!”

怜香惊醒,回头一看,睡意全无,慌不择口道:“将军,妾……妾本想等将军回来的,只是……没想到睡着了,请将军责罚。“

说着,就要爬起来认罪。

杨彦把她按下,微微笑道:“别乱动,也别说什么责不责罚的,你做错了什么,好好睡着,今晚我们什么都不做,让我抱着你睡。”

怜香心里不安,却又有一股感动爬上了心头,身体如僵着般。

杨彦把她抱紧了些,稍稍拨开秀发,把面孔埋在了那修长的颈脖间,嗯,喷香,满意的闭上了眼睛。

怜香似是感受到了杨彦的爱意,身体渐渐软了下来,很自然的以后背抵着杨彦,心头洋溢起了一种难言的幸福,眼角竟有些湿润了!

……

一夜很快过去,天刚放亮,杨彦召集众僚于王府大殿,先详述了此战经过与战果,便问道:“诸君,郯城可有变故?”

崔访向上首拱手:”回府君,城中尚安,各家未有异动,且麦收已经完成,具体情况由司农令向府君汇报。“

司农令由朱锲担当,拱手道:“三万顷麦田已于一日之内收割完毕,据初步统计,亩产约为三石,目前正组织人手晾晒,一待入库,即刻抢播黍种。“

”嗯~~朱司农令多多费心。“

杨彦点了点头,又道:“目前有四件事情要抓紧,第一,按工分分红,这是本将初入郯城之时与全军做的约定,此事交由崔公主持,争取三个月内完成,宁可慢点,也尽量杜绝不公,分过红后,论功行赏。

第二,对民间放开宗祠祭祖,由刁公主持,以引导为主,匆操之过急。

第三,对原郯城大户,包括未来东海国各县豪的产业扶持,由盐铁煤令萧仁主持。

第四,招降各县,由本将亲自主持,荀豹为副,即日起派出人手分赴各县,凡县豪依占田制享七品官待遇,自通碟传达之日起,限三日答复,不降者,城破之时,抄家灭族!“

”诺!“

众人齐声应下。

荀豹又问道:”将军,那沈充等人如何处置?“

杨彦摆摆手道:”暂时没空理他,着人监视着兰陵,沈充一有动静,即刻来报!“

众人退下之后,分别忙碌起来,尤其是分红的消息传开之后,全军欢欣雀跃,干劲十足,而新附民众没有工分,不能分红,均是满脸羡慕,排着队要求加入工坊或集体农庄,也大大加重了崔访的工作强度。

原本崔访是打算把新得土地中的桑田麻田归公府所有,打造成农庄形式,集中开发,麦田的三分之二分给民众,按照占田制征税,可照这趋势看,能分出去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毕竟这笔帐很容易算,占田制虽然税率低,但产出也低,按亩产麦三石加黍一石五计算,五口之家,百亩之田,年产出450石,去皮去壳去掉两成,实得粮食55石,交税8石,加上租调的三匹绢和三斤绵,以麦价每石400钱,绢价每匹1500钱,绵价每斤800钱计算,租调折合麦17石,如果不种桑麻,不织布,最终落到手,在理论上是0石粮食。

这是一家辛劳一年的毛利。

再以每家日平均消耗粮食0升计算,一年下来,耗食110石,结余0石,光看数字是挺高的,可是盐、碱、煤、买布穿衣、吃肉等各项开销扣除下去,还有化肥、种子、牲畜、担水浇地的成本算到一起,一年到头,能有个几十石粮食的结余就不错了,如果碰上天灾,颗粒无收的风险也不得不考虑。

而加入农场不同,自己一文钱不花,每日吃大食堂,顿顿吃饱,基本上每旬吃两次肉,逢年过节还组织妇女包饺子,蒸肉包子,吃食堂比在家吃的好。

衣服按季节发,盐煤等用生活用品按人头配给,农具、种子化肥和牲畜由农场承担,不交税,不纳租调,到年底按工分分红,分红就等于是纯利,花也好,不花也罢,全在于自己。

其中更重要的是,遇上天灾,最多分红没了,但基本生活不会受影响。

小农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差的,这还不趋之若骛?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工分制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制度,可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防灾抗风险是摆在第一位的,工分制则可以把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抗风险能力无疑大增,至少能保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当然了,随着将来生产力的提高,工分制会逐渐不合时谊,可那是将来的事,眼下集中全力办大事才是当务之急。

东海军的大胜也彻底绝了郯城各家乡豪的心思,接连数日,都有乡豪登门,希望得到相府的扶持,经营产业,其中以纺纱织布,制煤基,制碱,开办集体农庄为多,孙家则依从孙媚的选择,从事了造船、造纸与印刷三项行业。

所有的技术都是免费转让,由相关牙署派出人手专门指导,这是个较长的周期,初步预估,最快到夏末秋初,除造船之外,各项产业都将陆续开工投产。

与此同时,信使也奔赴各县下达最后通碟,这引发了东海国全境的地震,下属祝其、朐、襄贲、利城、赣榆、厚丘六县县豪纷纷奔走,商求对策,杨彦则派出一万步卒,首先进逼最北面的祝其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