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八八章 赴沈充宴

晋颜血 第一八八章 赴沈充宴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杨彦的允诺,让蔡豹和候礼松了口气,也都觉得欠了杨彦一份人情,当然,这个人情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评估,只有在战时根据战况才能体现出来。

三人又商议了些如何相互协调的细节,蔡豹和候礼便告辞离去。

每二天正午,刘遐领五千军前来,其中骑兵五百,以刘遐的老资格,也才能出动五百骑兵,由此可见马匹在淮北的稀缺性。

按理说,淮北也是北方,尤其是成片的草场已经推进到了黄河以南,适宜放牧,本不该缺马,但其中有两个因素,首先是西晋的中央军分别被刘聪、石勒与刘曜消灭,骑兵精锐全军覆没,江东朝庭连一杯羹都没分到,战马成建制的落入胡族手里。

其次是留于北地的坞壁堡主以防御为主,粮食压力又大,客观上没有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的需要,通常每家也就是几十到几百匹马,再多了养不起。

这主要是古人不懂得先拿豆子榨油,再研磨过豆浆以豆粕喂马,相当于人先吃一遍豆子,吃剩的给马吃,有效的降低了对传统粮食的消耗,而当时普遍是直接喂豆子给马吃,如果豆子的需求多过,会与粮食作物争地。

毕竟在北方,除了麦子,还有黍这种作物,也就是小黄米,现代人拿来喂鸟或偶尔当杂粮吃调理下肠胃。

黍的播种时间与麦收高度重合,抢收了麦子,完全来得及再种一轮黍,因黍的生长周期短,秋季即可收获。

当然了,生长周期短也意味着产量低,但拿黍与麦子混搭着吃,可以勉强饱腹,而东海军因为有副业支持,可以通过盐煤换取粮食,才有条件收过麦子改种豆子,别家除了再种一季黍,没有别的办法。

随着刘遐的到来,盟军有了一万三千之众,城外更见熙攘,人叫马嘶,一片忙碌,当天傍晚,沈充设宴,众人纷纷进城赴宴,杨彦带了荀虎和荀豹,数十亲卫随行,留荀华看家。

氶城方圆十里左右,乡豪被剿灭之后,所有人口全归了沈充,城里没有百姓,整个城池就相当于沈充的私家庄园,只是与江南相比,较为破旧罢了。

沿途与郯城相差不多,街道几乎没有商铺,偶有门面也早已颓败。

数十骑在专人的引领下,很快赶至县牙,沈充将于县牙大殿举行晚宴。

亲卫被引至一边另行招待,杨彦领着荀虎荀豹正待入内,身后却传来了蔡豹的声音。

“杨郎留步!”

杨彦回过头,这次除了蔡豹和候礼,还多了一个年轻人,约二十多岁,面孔与蔡豹略有相似。

蔡豹回手指向身侧的年轻人,笑道:“杨郎,这是犬子蔡裔,还不快见过杨府君?“

蔡裔是蔡豹的继子。

或许与杨彦两次救过蔡豹有关,蔡裔除了有点惊讶于杨彦过于年轻,倒是中规中矩的抱拳施礼:”裔见过府君。“

杨彦和蔡豹虽是平辈相交,不过他还不至于拿蔡裔当晚辈,于是扶起蔡裔,笑道:“蔡兄不必多礼,来,我们一起进去罢。”

“杨府君客气了!‘

蔡裔谦让称谢。

就在这时,街角又有蹄声响起,众人纷纷驻足望了过去。

领头者共有四人,杨彦认得的有刘遐与刘遐子刘肇,与去年相比,刘遐脸上的皱纹更多了,看上去更见苍老,这显然是因被王邃赶回了彭城,又失去了淮临,心气不顺。

刘遐被任为兖州刺史,乍一看升了官,但太守并不是刺史的从属,两者同为两千石,说不上谁高谁下,而在律法上,刺史也没有权力插手各郡的军政事务,刺史与太守非召不见,同处于一州的刺史与各郡太守,平时不能见面,既便不得不见,刺史也必须拿出正当的理由召见太守,太守则可视情形而定。

当然了,如果刺史强势,完全有可能夺去太守的权力。

只是兖州大部都已沦陷,刘遐的实际控制区域,依然在彭城一带,并未得到有效的扩张,他的真实地位依然是彭城内史,还反而因为被任为了本州刺史,就不能兼任别州太守,被迫向苏峻交出淮陵,心里又怎能没有怨气。

这份怨气加上对自己的恨意,杨彦多老远就听到刘遐冷哼一声,面目不善,刘肇看向自己的目光也射出了森森寒意。

蔡豹无奈之极,他可不想两人当众起冲突,于是道:“刘使君父子与杨郎乃故旧,这两位怕是杨郎面生的很,老夫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刘使君部将卞咸,任侠豪勇,深得使君信重。”

任侠在当时绝对不是个好词,就如西汉的游侠儿,多行打家劫舍的勾当,可以看作明清的绿林好汉。

对卞咸这个人,杨彦是有些印象的,历史上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刘遐之后,投靠南顿王司马宗,甘为爪牙,结果与司马宗一起因谋反被庾亮所杀。

这时再一细看,卞咸仿佛就把恶人写在了脸上,额头又低又窄,腮骨向两侧凸出,长着一副鹰勾鼻子,口大唇薄,牙齿外龅,三角眼中闪烁着阴险的光芒。

“原来是卞将军,请问与建康卞公如何称呼?”

卞咸长成这样,杨彦简直是无语,拱手问道。

”嘿!“卞咸轻笑一声:”某倒是想高攀,奈何上溯十代,亦是攀不上济阴卞氏啊。“

杨彦明白了,正如姓王的不全是琅琊王氏,姓卞的也不全是济阴卞氏,其实他的目地就是要搞清楚卞咸的出身,以区分立场。

蔡豹又把最后一人介绍道:”这位是淮陵内史苏子高麾下军司马韩晃韩将军。“

韩晃有善射之名,杨彦特意留意了下,韩晃的双目锐利有神,胳膊肌肉虬结,手指骨节粗大,尤其是手臂比寻常人稍短一些。

手臂短,意味着拉弓的时候,做同样的功消耗的力量要少一点,这显然是韩晃的先天优势。

韩晃标准军人作派,猛一抱拳:“见过杨府君。”

“韩将军不必客气,走罢,想必沈府君已经等急了。”

杨彦微笑着拱了拱手。

一行人向里面走,韩晃略一迟疑,就凑上来,问道:“苏将军托某问一句,淮泗口郑观是杨府君的什么人?”

杨彦眉心微拧,苏峻能托韩晃带这样的话,很明显已经失去耐心了,毕竟淮陵内史坐镇盱眙,拥有淮水这一天然黄金水道,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淮泗口都是必经之路,淮泗口落在别人手里,就等于是咽喉被人扼着,别说苏峻,哪怕杨彦与苏峻易地而处,也绝不容淮泗口由他人占据。

其实从道义与律法上来说,杨彦没有占据淮泗口的理由,但淮泗口也是他的命脉啊,他绝对不容淮泗口由苏峻把持,即便与苏峻开战,除非战败,不然不可能拱手相让。

于是淡淡道:“郑明府乃杨某故旧,还望韩将军转告苏府君,若能照顾一二,杨某感激不尽。“

韩晃听出了杨彦的决心,也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韩某自当实言相告。“说完,就转身离去,与刘遐走在了一起。

蔡豹的目中有了些忧色,劝道:“淮泗口历来为争端多发之地,而苏峻颇得人心,行事果敢,杨郎还得小心行事。”

杨彦却是笑道:“多谢蔡将军提醒,其实淮泗口不仅对我,对王邃、对沈充都至关重要,谁都不会坐视淮泗口落于苏峻之手,我谅苏峻不敢直接发兵攻打,这事还得慢慢谈,不过苏峻若鲁莽发兵,我也不怕他,郑观等乡豪依垒固守,绝非指日可破,我有充足的时间派军往援。”

“杨郎既有定计,那老夫就放心了。”

蔡豹点了点头。

候礼则是颇有深意的看了眼杨彦。

很快的,一行人步入大殿,原来格局狭小的殿宇,经沈充粉饰改装之后,变得厅堂明亮,气派大方,与沈充同时出席的,除了钱凤和傅冲,还有一名沈充的侄子沈恪,生的虎背熊腰,一看就是领军武将。

傅冲见着杨彦,仍然不大自在,杨彦倒是毫不介意的笑道:“沈府君胸怀壮志,豪勇无双,傅君与沈府君为掾,倒可一展所长,杨某恭喜了。“

杨彦越是大度,傅冲就越是愧疚,摇头叹道:”托杨府君吉言。“

沈充则从一旁哈哈笑道:”沈某多谢各位举兵相助,今略备薄酒表达谢意,请诸君入席!“

席位不是随便坐,沈充作为地主,高踞上首,刘遐和杨彦一个是刺史,一个是国相,都是两千石,但刘遐资格老,坐在右边第一席,杨彦坐左边第一席。

自刘遐以下,是韩晃、刘肇和卞咸。

而自杨彦以下,是蔡豹、候礼、荀虎、荀豹和蔡裔。

双方壁垒分明,钱凤、傅冲与沈恪敬陪末席,补足人少的那方,使得坐席看上去相对齐整。

沈充眼里若有所思之色一闪,便拍了拍手,有婢女捧着酒食,奉于各人案前,并斟上酒。

沈充双手举盅,大笑道:“谨以此酒预祝我军大破徐龛,诸君,请满饮!“

”请!“

众人举盅相和,一饮而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