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八零章 钓郗鉴

晋颜血 第一八零章 钓郗鉴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兰陵萧家的打赏~~)

岸上,无数双目光都打量着素有江东豪首之称的沈充,郯城乡豪们也小声议论,荀华哼道:“那个是傅冲,不愿为将军效力倒也罢了,却与沈充为掾,我倒要看看此人有何面目再见将军。“

”诶~~“

杨彦摆了摆手:”他与沈充为掾,也未必一定与我为敌,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做好我们该做的,别人如何,我们管不了,也没法管。“

说完,就向沈充拱手笑道:“正是杨某,曾听闻沈府君江东豪首之名,郯城乡老慕名前来,杨某亦心仪己久,今日一见,果是豪勇无双。“

钱凤在一旁小声道:”难怪此子能从寒门卑子一跃而起,倒非寻常人物,石瞻、阎平都折在他手里,徐龛胜败与否也不可听信一面之辞,兄须郑重视之。“

沈充略一点头,笑道:”杨府君亦是当世俊才,他日讨伐徐龛,还要仰仗杨府君啊。”

“好说!”

杨彦一口应下:“说起来,世坚兄为徐龛所害,杨某亦有不察之过,每每想起,甚是愧疚,沈府君若有召,杨某当倾力而为。“

”杨府君不必自责,沈某先代犬子谢过了。“

沈充无比郑重的深施一礼,便道:”我举家出镇兰陵,物资周转颇大,今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杨府君应允。“

”请讲!“

杨彦问道。

沈充道:”兰陵不通水路,船只只能于河边停泊,再把货物运往兰陵,故我欲在沂水上游择一处建码头,以作货物周转之用,望杨府君成全。“

这个要求虽然合理,但是不合情,相当于把一只恶犬领到了自家门口,郯城大户纷纷面现紧张之色。

杨彦却是哈哈一笑:”无妨,沈府君但有所用,尽请建造,不过杨某也有一请,我军的屯垦田位于沂水外侧,望沈府君约束部下,勿要践踏。“

沈充挥手笑道:”杨府君放心,沈某这就派人去约束手下,若是已然践踏,定照价赔偿,如今事务烦多,就不再打拢了,他日安定下来,再请杨府君过府赴宴,告辞!“

杨彦拱手道:”好走不送!“

斗舰巨桨划动,缓缓前行。

直到斗舰渐渐出了视线,孙谋这才转头,责怪道:“府君怎能允那沈充于上游修建码头?”

“哦?”

杨彦淡淡道:“孙公顾虑,杨某感同身受,但沈充势大,挟兵上万,舟船成百上千,允之如何,不允又如何,我不允他就不修码头?若是孙公有所见解,还请教我。“

”这……“

孙谋哑口无言。

以前郯城乡豪担心杨彦会夺取自家产业,这好了,又来个更强势,更具实力的沈充落户兰陵,让他们多出了一重杨彦会否与沈充勾结起来的担心。

毕竟在郯城乡豪的认知中,杨彦与王彭之、羊卉等大族子弟交往,身份必然不低,与同为江南大族的沈充联手并非不可能,若果是如此,只怕倾刻间就是家破人亡之祸!

陈玄拱手道:“孙公急切之下有所失言,请府君匆怪,其实我等乡人并无大志,只望守着祖宗传下的家业,仅此而己,请府君明鉴。“

徐祯也道:”府君,我等乡人愿再出些部曲与相府兵合演守城,望府君应允。“

这已经是相当低的姿态了,荀华、荀虎等众将无不从彼此的眼里读出了一丝快意,什么叫贱?这就是贱,也应了杨彦的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杨彦呵呵一笑:“杨某早说过,来郯城是为王妃看守家业,亦有守土安民之责,今沈充为我心腹之患,自当与诸公同仇敌忾。“

”府君仁义!“

”有府君出镇郯城,实乃我乡人之福啊!“

一众乡豪们交口称赞,荀华恶心的胸腹间隐隐翻腾,能不能不要这么虚伪?

……

杨彦没有急于离开,直到沈充的船队全部过境之后,才领着亲卫和骑兵过河去察看麦田,毕竟来都来了,不去看一下不安心。

麦田被踩毁了十来顷,沈充也说话算数,留了几个农庄管事统计损失,答应回头就送来等量的粮食,对这个结果,众人还是挺满意的。

随便问了几句之后,又看了看田里的情况,一众人等折返回城,途中荀豹道:“将军,某观麦田西面的看守力量似乎不足,易被人盗割,是否再调点人手过来?”

杨彦嘿的一笑:“郯城附近,有彭城刘遐、下邳王邃、琅琊孙默、泰山徐龛、兰陵沈充和邹山郗鉴,若是有人盗割我军麦子,又会是谁?”

“这……”

众将眉心微拧,暗暗分析。

不片刻,一名流民出身的骑兵队正杜乾拱手道:“将军,王邃与沈充财大气粗,不至于看中我军这点麦子,孙默乃琅琊乡豪,恐怕他还得防着别人割他的麦子呢,哪有闲心来我郯城生事,至于刘遐与徐龛,与我军有怨,要来,必是大军压境,不可能仅为偷割麦子而来,那剩下的唯有郗鉴。

听闻此人在徐龛的压迫之下,日子颇为清苦,若有人盗割,必是他!”

荀华讶道:“将军,郗鉴乃兖州八伯之一,兖州民众依附者数以万计,打他的算盘,似有不妥罢?”

杨彦笑道:“你想多了,我曾研究过郗公,虽为人正直,却乐听奉承,虽严于律己,却锱铢必较,虽饱读诗书,却厌人求学,如此矛盾的性格倒是少见。

当然了,暇不掩瑜,我对郗公慕名久矣,怎会不利?奈何本无交往,拜见无门,故留个破绽,若是郗公遣人盗我麦子,恰可借机与郗公结个善缘。“

荀华的美眸中闪出了一抹狐疑之色,自家这位将军对建康的高门大族都没见多尊重,又怎会心慕远在邹山的郗鉴?该不是动起了郗鉴麾下人手的心思吧?

杨彦的难处全军都知道,就是手下没人,而依附郗鉴的数万人中,很多是老弱妇孺,与东海军的构成相似,要说不动心,根本不可能!

不过荀华与军中众将并未觉得不妥当,主要和杨彦相处久了,对所谓名士的敬畏渐渐淡去,况且都认为郗鉴的部众被杨彦兼并才是正确的出路,最起码能吃饱,有衣穿,也有房住,不必以老鼠燕子充饥。

……

邹山位于高平郡境内,泰山郡以西,郗鉴与徐龛为邻,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不仅时常被抢掠,连正常的生产都难以为继,贫穷与饥饿是郗鉴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个冬天,每一天都有民众冻饿而死,他曾向朝庭上表请求南迁,也给王导写过信,却无答复,若不是颇有名望,恐怕军中那些军头早就反了。

如今冬天熬过了,春荒接踵而至。

邹山的景色是很不错的,素有小泰山之称,坐在山顶的草堂里,郗鉴长叹了口气,他不知该如何走出困境。

很多人对郗鉴有一种很厉害的错觉,这也许是受了田庆余老师的影响,田老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对郗鉴推崇备至,历代史书也赞誉有加,可这全是品德方面的赞誉,实际政绩几近于无。

根据杨彦分析,郗鉴的成功之路是攒名望,熬资历,以德服人。

再从徐龛来说,郗鉴手下数万之众,却被徐龛按在地板上反复磨擦,其能力可见一斑。

郗鉴长女郗璇十二三岁的年纪,坐在另一边无精打彩的读着《列女传》,衣衫破旧,面色腊黄,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身形仅如十岁女童。

长子郗愔年约八岁,却好黄老之术,正捧着本《道原》看的津津有味,该书据说为黄帝所著。

郗鉴不禁心生悲凉。

“阿舅,阿舅!”

这时,他的外甥周翼和侄子郗迈快步奔了进来。

“何事?”

郗鉴抬头问道。

郗迈猛一拱手:“好教叔父得知,军中粮荒或可缓解。”

“哦?”

郗鉴父女二人同时眼神一亮!

郗迈问道:“叔父可曾听闻东海国相杨彦之?“

郗鉴沉吟道:”似是有所闻,此子十七八岁的年纪,本为寒门卑子,却侥幸攀附上裴妃,以幸佞邀宠,被朝庭任为东海国相,去冬曾与徐龛冲突,两败俱伤,怎么,此子与我有何干系?“

周翼拱手道:”阿舅,杨彦之在郯城处境艰难,被当地乡豪排挤,被迫于沂水西岸屯垦,眼见就是收获时节,侄与兄前一阵子带着几个人潜过去探查情况,此子虽派了人看守,却漏洞百出,我若小心谨慎,只须一夜时间,割回数万石麦子不成问题,届时趁黑遁走,即使杨彦之发觉,也追之不及。“

”这……“

每到麦收时节,淮北的气氛紧绷如弓弦,毕竟一年的口粮就指着这几天,出了任何差池,谁都担待不起,各部势力为粮食火拼屡见不鲜。

其实郗鉴不是不种粮,而是因为徐龛的原因,不敢在平原上种,只能在山坳里种,土地贫瘠不说,可供开垦的面积也有限,单凭收获,不足以养活全部人口。

郗鉴有了些心动,不过还是问道:“此去郯城三百余里,颇多风险,可曾探查清楚,莫要出了意外。“

郗迈自信满满道:”即使杨彦之发觉,也须渡水前来,有那工夫,我军早已远奔,应是无妨。“

郗璇却提醒道:”阿翁,小女总觉得不妥,毕竟杨彦之既能与徐龛战成平手,理该不可小觑,那个……吴兴沈充不是就藩兰陵了么?不如向其借点粮食渡过难关,沈氏乃江东豪首,想必会看在阿翁的面子上慷慨解囊的。“

”诶~~“

郗鉴想都不想的挥了挥手:”我岂能腆颜向沈充乞食?此事交由你俩主持,凡事小心,若不可行,不必强求。“

”诺!“

周翼与郗迈拱手应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