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七零章 尸骸还乡

晋颜血 第一七零章 尸骸还乡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为何不可?”

刁协转头问道。

“这……”

荀崧反而语塞了,毕竟很多事情其实大家心知肚名,却不能摆上台面说,比如为何一定要把沈劲封到徐龛的地盘?

斟酌半晌,荀崧才道:“朝庭安抚沈充原意虽佳,但若是族中一子弟死节便得以世袭列候,恐怕效仿者大有人在,朝庭礼法何存?

况充乃大将军霸府参军,追赠其子,还是先循大将军之意较为妥当。“

”景猷此言差矣!“

刁协摆摆手道:“以处重奏报来看,牺牲自己而全同伴之命,堪称义也,杨彦之畏徐龛势大之时,劲挺身而出,堪称勇也,且于万军之中掩护同伴杀出重围,堪称信也,劲之死,尤为壮烈,今有义勇信三全之士,如何不得追赠列候?

至于景猷所言之二,老夫倒要多嘴问一句,这天下,究竟是谁家天下,陛下追赠义勇信之士,何须得大将军首肯?”

荀崧的眼里,现出了落寞之色,他一心想调节皇帝与士族间的矛盾,凡事稳字当头,先把小日子过下来,慢慢积蓄元气,再择良将北伐驱胡,可从这三位来看,哪有半点妥协的余地,分明是要把矛盾尖锐化啊。

他感觉自己老了,真的无心也无力,去替这风雨飘摇的小朝庭操心了。

倒是司马睿见着荀崧的神色,心生不忍。

愍帝在位时,杜曾奉荆州刺史第五猗之命,率军来宛城,与荀崧交接,遭严词拒绝,后遂有荀灌突围求援之事。

从法理上来说,杜曾围宛城无可厚非,当时晋室的正朔在愍帝,第五猗是愍帝任命的荆州刺史,遣杜曾接手宛城有理有据,荀崧的行为实际上是抗命不遵。

却毕竟琅琊王幕府割据江东又成事实,虽未称帝,但晋室已经形成两个朝庭了,荀崧不看好孤悬长安的愍帝政权,意属琅琊王,故有抗命之举。

正是这一举动,以颖川荀氏的身份承认了江东政权的合法性,带动了荆襄大豪纷纷归心建康,大江南北在名义上统一起来,对于司马睿的意义尤为重大,还是颇为感念的。

其实司马睿从哪方面看,都有明君的特征,只可惜生不逢时,若是能在八王之乱中掌权,也许晋室的历史,乃至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哎~~”

司马睿叹了口气:“景猷兄啊,你我之间不必虚言,想必你亦看破了玄亮此举用意,今主弱臣强,实乃国之危也,而吴兴沈充,素有豪宗之名,也曾讽谏过处仲(王敦表字)行事,可见其人尚慕王道,奈何南北隔绝,不得重用,今朕欲借其子殒而擢充,使朝庭得一臂助!“

司马绍也道:”侨门南渡以来,压制吴人,若朝庭还在洛阳倒也罢了,如今朝庭已迁至吴地,再抑吴人不合时谊,君上实欲借充结吴人之心啊!“

这是真正的推心置腹,作为皇帝,虽未必言尽其实,但能和臣子说这种话已经很不容易了,荀崧眼里现出了感动之色,出列深施一礼:“陛下与太子殿下淳淳善言,臣何当此殊荣,请下诏便是。“

”嗯~~“

司马睿、司马绍与刁协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满意之色。

荀崧虽然忠于朝庭,却和哪一方都保护着距离,尽管不能说今天的一席话就把荀崧拉入自家阵营,不过从荀崧的表现来看,无疑是个好现象。

若有荀崧归心,刁协一系至少在声望上将大增,再加上夫人郑阿春与太子妃庾文君双双怀孕,难道真是天偌晋室?

……

新年的脚步渐渐近了,古人把新年叫做元正、元日,或元旦,朝庭、各牙署与民间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庆贺活动,尤其是今年一整年,尚算得上太平,普通人家未受兵祸徭役之害,江东地面也无水旱之灾,值得好好庆贺一番,期待来年会更好。

凡是有点条件的,都会买点猪肉、大米,改善改善伙食,再扯上几匹绢布,置一身新衣,养狗的还会杀狗,煮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狗肉汤。

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主要肉食来源,毕竟狗比猪好养,猪尚要猪圈,定时喂食,而狗不用管,一整天在外晃荡啃垃圾吃,天黑了会自己回家。

所以杨彦若有一丝可能都不吃狗,这倒不代表他是狗粉,主要是狗通人性,前一刻还跟你屁股后面摇尾巴,后一刻就变成了狗肉汤,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而在吴兴武康县的前溪庄上,气氛沉凝,似让人憋闷至难以喘气。

大殿中心,呈放着沈劲的棺椁,经过这么长时间,哪怕做了简单的防腐措施,尸体也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褐黄色,肌肉因水份的丧失,有干尸化的趋势。

沈充扶着棺壁,直直的望着躺于棺中的独子,眼里懊悔与愤恨交织,他的发妻魏氏都哭晕过好几回了,唤醒了又哭。

这时便坐在地上,扶棺哭道:“劲儿啊,你死的好惨啊,那杀千刀的徐贼,怎不遭天打雷劈啊,那杨彦之如此废物,朝庭怎启用这等人出镇一方啊,那王彭之,羊卉等郎君都活着回来了,怎偏偏就你遭了噩啊……”

“闭嘴!”

沈充忍无可忍,回头喝斥。

魏氏不敢置信的看着沈充,哭叫道:“你……你这老奴喝斥我?你有本事怎不去淮北把那徐贼千刀万剐,冲着妇人吼什么吼啊,劲儿啊,阿母也不想活了,呜呜呜~~”

魏氏越哭越来劲,一边的婢女侍妾也不敢多说,在这种时候,稍有行差踏错,便是杀身之祸。

还是钱凤叹了口气,劝道:“大嫂,请节哀顺便,士居兄并未说过不为世侄报仇,可徐龛远在千里之外,拥兵上万,须从长计议啊。”

沈充虽任王敦霸府的参军,但平时并不在武昌,依然留在乡里,一方面铸造铁钱,套取财富,另一方面操演兵卒,打造兵甲。

钱凤出身长城钱氏,是沈充的发小,也被荐与王敦,敦任凤铠曹参军。

魏氏泪眼朦朦,满怀期望的望向了沈充。

钱凤又道:“真要发兵,也非旬日之事,这里交由凤与士居兄即可,大嫂还是先下去歇息罢,世侄的后事不能不办,还须大嫂调度。”

“那就有劳士仪了。”

魏氏勉强点了点头。

那些侍妾婢女顿时松了口气,七手八脚的把魏氏搀了出去,诺大的殿堂里,只留下钱凤与沈充,钱凤把棺盖盖上,望向了沈充,问道:“士居兄,你自始至终未发一言,若有想法不妨与弟道来,弟可为兄参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