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六七章 魏文晋宣

晋颜血 第一六七章 魏文晋宣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崔访暗道一声厉害,杨彦不仅仅不是不学无术之辈,还反而有着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就很恐怖了,一时之间,他竟有种无言以对的感觉。

这让他很难接受,钻研了大半辈子经学义理,怎可能轻易俯首认输?

于是不置可否,避实就虚,崔访问道:“将军所言虽有强辩之嫌,却也有些道理,那好,老夫再请教:正朔有三,伺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而成之,故受命各统一正也,请问将军如何看待?”

崔访提出的是董仲舒的三统论,即夏、商、周三代中,夏为黑统,商为白统,周为赤统,改朝换代是统之变的依次循环,三变只是形式,旧朝灭,新朝兴,正朔、服色、礼仪、都城可以变,但三纲五常不能改。

这是在给自已挖坑啊!

杨彦暗道一声老狐狸,辩不过就玩阴的了,随即微笑道:“黑白赤三色,黑为无序,白为无序渐有序,赤为有序,秦尚水德,以黑为尊,汉克秦,是为火德,火生土,是为魏,土生金,是为晋,依三统之论,该是五德更替,秩序渐定,天下太平。

可实情并非如此,今北方胡族肆虐,朝庭苟延于江南,天下竟愈趋混乱,由此可见,仅易色泽,不易根本,不更纲常,天下何以至长治久安乎?”

崔访摇头道:“魏禅于汉,晋禅于魏,一袭相承,三统未曾变移,魏晋皆为火德,故天下承汉未纷乱,与纲常无关。”

杨彦挥挥手道:“此言差矣,禅让乃唐尧美德,魏文晋宣拍马难及,魏晋得天下,美其名曰受禅,但献帝、陈留王是否甘心让出社稷江山?显而易见,无非是乱臣贼子势众,不得不让耳,否则便有杀身之祸。

且宗庙易,祭祀绝,国号改,故如汉代秦,所谓汉禅魏,魏禅晋应视为魏代汉,晋代魏,旧祚终结,新朝再起,纲常亦须变更,否则天下永无宁日。”

唐尧即尧舜禹的时代,是中国文人心目中最好的时代,那一时期,主上贤明有德,择良才以辅之,垂拱而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自周朝开始,历朝历代对唐尧均是赞誉有加。

虽然现代人都知道尧舜禹是怎么回事,那时生产力落后,国家还未成形,在考古学上,以某某文化冠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但古代士人看中的并非物质条件,而是政治环境。

天子应如尧舜般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如具木偶摆放在殿堂上,该干啥你干啥去,天下事则由臣下代为,垂拱而天下治,这是历代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形态。

杨彦以唐尧类比,首先指出魏文晋宣搞的禅让在本质上是假禅让,毕竟唐尧被捧的太高了,是完美的道德化身,后两者是权臣篡位,如何能与唐尧比呢?

其次,再以魏文与晋宣反讽君王垂拱而治,看看结果,那是士人离散,民不聊生啊。

虽然杨彦这话颇为大逆不道,却无人在意,毕竟这时代除了荀崧、卞壸等少数人,忠臣真没几个,况且大家都是明白人,为何会家破人亡?究其深层原因,还不是拜司马氏之赐?

要说心里没点怨恨是不可能的。

只是杨彦把唐尧摆放在前,就形同于把大义推了出来,再以魏文晋宣确实不怎么样,因此他那天下易鼎,纲常亦易的观点很难辩驳,毕竟不管怎么辩,最后都会扯到真禅让与假禅让之争,偏偏魏文晋宣的历史并不久远,一幕幕肮脏而又血腥的往事历历在目,避实就虚,顾左右而言他很难做到。

很多人直到此时才明白了杨彦的本意,那就是天下易,纲常易,这是真正的离经叛道,也真正的正视起了杨彦,再也不敢拿他当个流民帅,或者普通军头看待了。

反因杨彦在经学上的造诣,至少摆放在了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

一名士人便是嘿的一笑:“我道府君为何会写出西厢记那样的文章,原来是以小儿女事暗行教化之功,以此易天下纲常,果是好手段,好算计,也让我不得不钦佩府君的心胸,但府君亦是由江东出来,岂不知江东士族专权,又怎容庶人上位?“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杨彦是断不会承认,否则西厢记将如明清一样沦为**,于是问道:”说来惭愧,秋季来郯城,今已是隆冬,竟不知君名,敢问如何称呼?“

这名士人拱了拱手:”不敢劳府君垂询,某泥阳傅冲。“

”哦?“

杨彦现出了讶色。

被阎平拘禁的一干人等中,简直是卧虎藏龙啊,目前所知的,就有清河崔氏的崔访,蒋琬后人蒋钊,如今又冒出个泥阳傅氏的傅冲。

傅冲之父傅宣为曹魏重臣傅瑕之孙,历仕赵王伦与怀帝,官至御史中丞,因傅宣无子,故以兄畅子冲嗣之,傅冲实际上是傅宣的继子。

杨彦也拱了拱手:”原来竟是傅中丞之后,杨某倒是失敬,听闻令伯甚得勒重,与张宾一起托以朝舆典章制定,君何不往襄国投奔令伯,反冒险南奔?”

傅冲的面容黯淡下来,摇头叹道:“大伯陷勒非是本心,无非苟且乞命罢了,我岂能再入虎穴,况家祖于中朝时与琅琊王氏,颖川陈氏等一众望族颇有旧交,故某欲南奔试试运气。“

傅冲祖傅祗是个老好人,于八王之乱中保护了诸多的政治斗争失败者,深得时任司徒王戎与太尉陈准的倚重,并常常居中调节东海王越与怀帝的矛盾,这也是傅冲南渡的底气。

但杨彦并不看好,毕竟几十年前的旧故,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况且傅祗也只是得过王戎与陈准的赞许,与私交并无太大的关系,后期傅祗更是与苟唏共建行台,这直接就是越府的死敌了。

不过傅冲既然一心南渡,杨彦哪怕有留用之心,也不会拦着人家的前程,于是笑道:“再有月余,便是新年,杨某会于年前组织人手往建康一行,谨在此祝君心想事成。“

”托府君吉言!“

傅冲拱手称谢。

杨彦微微一笑,又向崔访道:”天下事如大江奔流,蜿蜒辗转,故水无常势,事无常情,无非是顺势而调,由此可推及,魏晋两朝未能使天下太平,那么纲常朔望亦须随势调整,此为圣人示下之理,杨某并无离经叛道之心,只想为这乱世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少年可畏啊!”

崔访深深的看了眼杨彦,叹道:”败了就是败了,老夫并非输不起之辈,况当今之世,社稷倾颓,骨肉离散,忠于君王者几无,反多是居心叵测者众,哪还有纲常可言,先贤圣音,早已不复存,老夫并非不知,只是不愿承认罢了,是时候重塑纲常了。

哎~~扯远了!“

正说着,裴访现出了萧瑟之色,又问道:”既然白虎通义教不得,怕是经学其他著作亦被将军排斥,那老夫该教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