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三八章 纨绔淮北行

晋颜血 第一三八章 纨绔淮北行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门阀掘墓人的500大赏~~)

十天之后,王邃领着两千部曲与一千宫中宿卫抵达江乘,即将北上赴下邳就任。

通常方伯就藩,送行的队伍人山人海,仅送别酒宴就从早喝到晚,看看天黑了走不掉,于是回城再住一晚,第二天继续出门,若是交游太过于广阔的话,光是送别就得花个三五天的时间,时人也以此为荣。

不过琅邪王氏乃江左翘楚,不必以虚名彰显身份,王邃谢绝了一切相送,除了兵卒,便是被他征为长史的羊鉴,与征为功曹的诸葛颐。

诸葛颐是诸葛恢的长兄,同属于青徐侨门,目前赋闲在家,功曹掌人事以及考核升迁,在公府人事班子中地位仅次于长史,倒也不算委屈了他。

看着那滔滔大江,羊鉴唏嘘道:“不料我竟有重回下邳之日,说来还是拜处重之赐啊!”

王邃微笑着摆手:“宦海沉浮,总有起落,景期兄胸藏韬略,不过受蔡豹之累,一时之困罢了,何必感慨,以景期兄之才,任我长史已是屈居,早晚必得大用,待得朝中宵小荡尽,或是景期兄返朝之日。”

宵小自是指刁协,刘隗与戴渊之辈。

就在上半年,梁州刺史周访病逝,湘州刺史甘卓调镇梁州,王敦上表,求以亲信陈颁任湘州刺史,而湘州素有牵制荆州的作用,晋主心存忌惮,刘隗也建议派遣心腹重臣出镇湘州,遂以宗室司马承为湘州刺史。

王敦心生不安,上表陈说自辩,结果只得了一套羽葆鼓吹,晋主猜疑之心由此可见,这也加大了青徐侨门与朝庭之间的裂痕。

诸葛颐便是叹道:“国祚初定,主上却受奸人蒙蔽,此非大兴之兆啊,若是任由刁贼胡来,怕是倾刻祸起。“

王邃此行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尽快收编下邳的豪强兵力,与王舒一南一北,夹制刘隗,令其无法妄动,因此对未来的局势倒不是太担心,只是望向了建康方向,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羊鉴顿时冷哼一声:“小儿岂可由长辈久候?”

诸葛颐摇摇头道:“安寿(王彭之表字)郎君老成持重,岂能不知约期?想必是各家子弟头次出门,人多事杂,误了时点,哎,初次远行,在所难免,再等等罢。“

三人均是耐着性子等。

不片刻,西面扬起了烟尘,近百辆车驾在大量部曲的护拥下,疾驰而来。

”这这……“

羊鉴苦笑着,不知该说什么了。

王彭之被任为谒者仆射,一时之间,各家郎君纷纷上门拜访,有送财货的,有送地契的,还有送美人的,甚至沈劲除了大量土地财货,还给他送来了几个前溪歌舞姬,毕竟机会难得啊,当一年谒者,明年就能外放县令,相较而言,钱财美人反倒不算什么。

王导、王彬存了历练的心思,并不干涉,随员由王彭之自己挑选,好歹他还知道轻重,谒者只六人。

其一沈劲,沈劲本不够格,但其父沈充深得王敦器重,沈氏算是王氏的爪牙,又看在献出了大量田地财货美人的份上,给了一个谒者的名额。

其二羊卉,是晋陵太守羊曼之子,与羊鉴虽同属泰山羊氏,却不是一宗,应称羊鉴一声族叔。

其三诸葛甝,是诸葛恢的长子,当称诸葛颐一声大伯。

其四熊鸣鹄,是侍中、会稽内史熊远的侄子。

其五蔡系,蔡谟的次子。

其六卞滔,太子右卫率卞敦的儿子,也是卞壸的侄子,不过卞壸和卞敦志趣不投,前者忠心侍主,后者贪财好佞,谀媚琅琊王氏,平时来往很少。

而吴姓的顾陆朱张四大姓,虽然知道机会得难,可是没人愿意屈居于王彭之之下,因此一个没来,吴姓的其他门户需要与这四姓同气连枝,不可能毛邃自荐,同样,王门的其他子弟也是彼此之间相互不服,给王彭之当谒者,岂不是变相的承认自己不及王彭之?

其中刁协子刁彝曾给王彭之下了拜贴,却没有回应,很明显,琅琊王氏根本不想和刁协有任何牵扯。

从这六名谒者来看,除了沈劲是王氏爪牙,其余五姓都出自于青徐侨门,连诸葛颐都摇了摇头。

随着距离渐近,王邃的面色也难看起来,他分明听到车中传来女子的尖叫和娇笑声。

这到底是代朝庭巡访地方,还是去淮北游山玩水?

不片刻,车驾停住,七人纷纷下车见礼。

王邃阴着脸道:“此去淮北历练,当考较风物,熟悉风土,尔等莫负各家长辈之望,也莫要在外丢了脸。”

沈劲笑道:“那杨彦之袭杀淮泗令板上钉钉,待问明之后,回禀朝庭,可给他定罪!”

王邃眉头皱了皱,没有说话。

王彭之也是不满的瞪了眼过去,这是摆不清自己的定位啊,吴兴沈氏在王氏眼里,就是家奴,主家说话哪有家奴接口的份?

还是诸葛颐摆摆手道:“杨彦之虽身份低微,却是景猷门生,又得东海王妃宠爱,并非任尔等拿捏之辈,此去当公事公办,不得循私枉法,可曾明白?“

”诺!“

沈劲可不敢在诸葛颐面前放肆,讪讪着应下。

”走罢!“

王邃大袖一挥。

王邃、羊鉴及诸葛颐的各自侍从加三千兵马,还有车驾粮草本就占满了江岸,再加上王彭之一行的车驾与数百部曲及仆役姬妾,江边顿时乱哄哄一团,直到第二天正午,才渡过了江,沿着杨彦旧路北上。

而杨彦在交待过造纸事宜之后,又领着三百老弱与两百户阎平部曲,在部分军卒的护侍下,去了今连云港一带的海边,营造盐田。

阎氏因为刘遐必杀之的原因,已经绝了心思,只能跟着杨彦,杨彦交待的很清楚,虽不可能再于相府为掾,却可在盐铁煤方面予以任用,这次阎氏部曲便由阎平次子阎礼率领,纵是心有怨气也没办法,他们的妻儿都扣在杨彦手上,每个月允许回城五天探望。

如此一来,阎氏的部曲想逃散都不敢,除非不顾妻儿。

到达海边,杨彦立刻安排人手开挖盐池,以海水晒盐,受到气候限制,因此杨彦结合了明清的制盐法,只开挖晒盐池,得到苦卤,然后采用淋卤的方法。

即以坑灰摊晒亭场,俟盐花浸入灰内,仍实灰于坑以取卤,积灰则不必清除,越久越佳,卤水清润,出盐尤多,基本上只要晒出苦卤,一个白天即可转化为盐,唯一的缺点就是淋卤时全程需要人工,不过当时的劳动力只要给饭吃饱,暂时还不需要额外付工资。

用淋卤法制盐,比煮盐质量高,盐花雪白中泛着微青,几乎就能直接食用,毕竟已经由草木灰过滤了一道,至于进一步提纯为精盐,杨彦不打算放在海边,而是把盐运回郯城处理,既方便调度,盐工也不必那么辛苦,将来盐工可以两班替换,一班在海边制盐,另一班回城提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