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颜血 > 第一二八章 不受欢迎的人

晋颜血 第一二八章 不受欢迎的人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5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兰陵萧家的两个打赏~~)

听了魏良的道来,每个人都是倒吸了口凉气,郯城的形势竟然恶劣至此,这些乡豪敌视东海王越,杨彦作为东海国相进驻郯城,必然也不受欢迎。

况且十来家各占一角本呈匀势,彼此之间通过联姻枝蔓相连,如今杨彦强势入驻,等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没有谁会愿意看到这种变化。

虽然在理论上,各家之间都有矛盾可资利用,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稍微露出这方面的意图,杨彦就会沦为全城公敌,甚至直接有人引石虎兵前来。

再说人家凭什么和你一个外来户合作?

“哎~~”

魏良叹了口气,又道:“府君,别家可以不计,四家中以孙氏为大,自称其先祖乃春秋时郯国国君郯子之后,拥部曲千户,荫客两千余户,其余徐陈郑三姓稍次,也各自拥部曲超八百,荫客近两千,若算上其他拥数百不等的小户,整个郯城,丁口即便不足两万户,也差之不远。

而东海国下辖祝其、朐、襄贲、利城等诸县,亦各由当地乡豪宗亲把持,户数从千余到两三千不等。

另从沂水到沐水,周近数十里的良田皆属这十来家所有,府君若是有心屯垦,万望匆意气用事,沂水以西有大片抛荒良田,重新耕作并不困难,只是每到收获时节,须多派人手护着田地,以免外人盗割。“

根据魏良所说,郯城的底子还是不错的,两万户的城池放在三吴不算什么,不过在淮北诸城中,也能排上前十了,若是再加上下辖诸县,可能总户数应该有三万多户,二十万人口显然是一座金矿。

如果杨彦能掌控这二十万人口,足以把郯城建为一座坚固的堡垒,不说与石勒争雄,至少能守着,可是短时间内急切不得,更不能让人揣测出自己的居心。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岂是口头说说?

杨彦的最终目地,就是把郯城的大户一网打尽!

而魏良恐怕是受各家之托前来,存了警告自己的意思。

于是,杨彦向魏良拱手道:“多谢魏老告之,另请魏老转告各家,杨某镇郯城,是因胡虏日嚣,郯城或有不保,专为王妃镇守家业而来,并无冒犯乡人之意,待安置妥当,当邀请各家家主把酒言欢,共商大计。“

”既如此,那老朽便告辞了,若府君有何疑难之事,可唤人相召老朽。“

魏良也拱了拱手,便向外走去。

杨彦放下身段,亲自送了魏良一程。

回来之后,萧温满面忧色的说道:“府君,来前竟不知郯城乡豪势力如此之大,我只有两万人,他却二十万,此消彼涨,必会心存轻视,恐相府政令难以推行啊。”

“哪有什么政令?”

杨彦摆摆手道:“他过他的,我们过我们的,得先把自己安置好,撑到明年开春有了收获再说,对了,我这里有个犁的图形,你拿去给专责打造农具的匠户和铁匠,令其尽快打造,勿耽搁了耕种。“

说着,便从怀里取出一张图纸递给萧温。

杨彦给萧温预留的职位是户曹掾,主民户,祭祀,农桑。

杨彦拿出的,正是穿越必备曲辕犁,各个部件画的清清楚楚,并有说明、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以及装配方法,这还不完全是唐代的曲辕犁,而是宋元时期普遍使用的耕犁,相较唐代曲辕犁而言,犁辕更短、更弯曲,减少了策额、压镵等部件,使得结构更加轻巧,使用更加灵活,效率也更高,按当时的工艺水平,制造并不困难。

这种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使用到清代,后因钢铁厂的出现,木辕改作铁辕,但主体结构没做太大的变化。

萧温仔细看着,渐渐地,目中现出了神光,许久,才不敢置信道:“属下本忧天气渐寒,或赶不及抢种麦子,若此辕真如所说,当可无忧!

只是……府君,请恕我直言,年幼时,我曾在家里耕过田,对农事稍有了解,故而敢断言,若无对农事的深刻理解,绝无可能制出曲辕犁,而此犁无论江南江北,从未出现过,这犁难道是府君自创?不过……“

萧温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分明是想不通如杨彦这种人怎么可能设计出曲辕犁?

杨彦也不解释,微微笑。

反倒是萧仁推了萧温一把,催促道:”从兄,你管那么多从甚?府君既是交待便速去,别耽搁了正事!“

萧温拱了拱手,快步而出。

……

天色渐渐黑了,全军沿着沂水安营扎寨,吃过晚饭之后,很多人都早早休息,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到了地头,明天就可以进城了,至于将来如何,将来再说。

而在郯城城东的一座大宅里,魏良正向十来人汇报着所见所闻以及与杨彦见面的经过。

这都是郯城各家的家主,从本心来说,没人愿意杨彦就藩,毕竟杨彦由朝庭任命,有名份大义在手,还有将军号,持节杖,督东海国诸军事,理论上可以调用各家的部曲私军,有这么个人物盘踞在头顶上,谁都不自在。

可偏偏投降石勒不是首选,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局面是维持现状,关起城门过逍遥自在的小日子,因此请出魏良去探杨彦的口风。

“嗯~~”

坐上首的一名老年男子,正是孙氏家主孙谋,捋须沉吟道:“此子倒也识趣,不过咱们可不能信了他的话,尚须观其言,察其行。”

“哼!”

下首的郑氏家主郑继冷哼一声:“留着此子总是祸患,诸位都合计合计,可有法子把此子挤走,咱们郯城何曾需要朝庭派个国相坐镇?”

“诶~~”

陈氏家主陈玄摆了摆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毕竟杨彦之由朝庭委派,打着为东海王妃看家护院的名号,咱们暂时并没有合适的理由逼其离开,况且他的手下也有数千兵卒,若是引发冲突,反倒不妙,不如先由着他,看看此子究竟意欲何为。”

徐氏家主徐祯点头道:“老夫觉得诸君反应或有过激,此子出镇郯城,并非一无是处,石季龙四万大军就在巨平至泰山一线,徐龛败亡乃早晚间事,若是破去徐龛,石季龙引兵南下,郯城首当其冲,如今既有此子,恰可顶上,届时咱们根据情形再决定是战还是降!”

如果有选择的话,淮北流民帅没有谁愿意投降石勒,一方面是石勒喜怒无常,杀起人来毫无征兆,奉其为主未免胆战心惊。

另一方面便是石勒的出身太低,既是胡虏,又是贱籍,比自家的佃户身份还低,让主家向佃户称臣,很多人在心理上接受不了。

陈玄接过来道:“倒也确是,方伯就任,总要依靠我们这些乡民方能治土,料他不敢出格,况此子毕竟是秩两千石的高官,代表朝庭坐镇,表面上还是要过得去。

再有一个月不到,便是孙老六十大寿,不如邀此子前来,咱们再摸摸他的底,若是能拿捏得住,任由我等驱策,当是最佳,若是不识抬举,那我们也不须和他客气,若有机会,嗯?“

说着,陈玄单掌下劈,重重一斩!

”不错,不错!“

”陈公言之有理啊!“

中小家主纷纷附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