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来四将

大宋铁甲军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来四将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柴林门口一拱手,道:“两位兄弟,一路辛苦了。”

这一路是够辛苦的,又坐船又坐车又骑马,但是想起那些逝去的兄弟,邓大和尚眼泪下来了。

“辛苦点不算啥,贫僧和石宝拼命护着金芝公主出来的。”

柴林没说话,拍了拍两人的肩膀。

朱武说:“两位兄弟是不是有疑虑,为何柴将军不派兵前去支援江南义军?”

石宝没说话,但是心理的确有这种想法。

“沧州军中清一色的北方人,用的都是火器。到了江南不用说打仗了,水土不服,没打仗就得先病倒一大批,再加上火器怕潮湿,阴雨天气根本就是烧火棍,你们说这仗还怎么打。柴将军不可能派兄弟们去送死的。”朱武解释说。

柴林至始至终没解释,因为没必要解释:“过些时日,我去养马岛把金芝公主接回来,先让她静静吧,经此大难,需要时间去接纳。”

邓元觉擦了擦眼泪,人家沧州军跟方腊军无非就是卖了两次粮食的交情,不可能为了你去填上几万条人命。救是情分,不救是本分,这点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邓元觉和石宝纳头便拜:“我二人自此愿为哥哥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力。”

柴林连忙搀扶:“能得二位英雄加盟,我沧州军如虎添翼。来来,入营,我为二位介绍几位将领。”

这时候营中响起了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冲出来二十匹雪白的对子马,一个个马头上挂着大红花,马上轻骑兵顶盔穿甲,怀抱着黄铜的大号角。

营门大开,柴林、朱武陪同下,石宝、邓元觉二人入营了。

校场上立着上千名重甲骑兵,一个个铠甲耀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柴林先介绍了石宝和邓元觉。

这两人的名声也是非常响亮的,方腊阵营中的大将,万人敌的很角色。

众将过来,当先人身材消瘦修长,豹头环眼,手拿一柄长枪。

朱武介绍道:“这位是咱们沧州军的枪棒总教头,重骑一军的林冲将军。”

林冲为人比较柔和,抱拳:“林冲见过二位兄弟。”

秦明提着狼牙棒大笑道:“我就不用军师介绍了,我是秦明,重骑三军的。”

紧跟着有一个大汉胡子拉碴,手里拿着柄镔铁大斧头。

邓元觉说:“这位莫不是那李逵兄弟?”

拿大斧头的汉子说:“在下糜胜,我正寻那李逵比试武艺呢,可惜他去了琉球。”

竟然是王庆麾下猛将,显然,王庆失败之后,手下大将也做鸟兽散了,便宜了沧州军了。

糜胜旁边一个手拿一对钢拐的汉子,一头红发。

“在下袁郎,见过石兄弟,邓兄弟。”袁郎点头示意,并未多言,毕竟双方都不熟悉。

柴林陪同石宝、邓元觉二人检阅了重骑兵、轻骑兵、步兵。

袁郎和糜胜也是刚来不久,是大舅哥扈成派人招募来的。王庆失败后这二人流落江湖,衣食无着,一听说沧州军这里正招贤纳士就过来了。柴林把这二人暂时安顿在了秦明的重骑兵里做副将,等熟悉一下沧州军的军制再行安排。

柴林说:“石兄弟、邓兄弟,两位也看到了。沧州分骑兵、步兵和水军,不知道两位对什么比较感兴趣?”

“我还是对骑兵比较感兴趣。”石宝说。

“我也对骑兵比较感兴趣。”邓元觉其实主要想有个人来陪,一个人的时候太过孤单。江南军里的老朋友死的死,亡的亡,能一起说个话也就石宝了。

柴林说:“二位暂时去林冲重骑兵营安置,等回头另有安排,如何?”

石宝说:“但凭哥哥吩咐,刀山火海不皱眉。”

这二人就暂时跟林冲去了,至于怎么安置柴林已经有了打算。

沧州军重骑兵有三支,轻骑兵就差了许多,庞万春还留在西北了。

现在的沧州军已经趋于成熟发展,很少这样招募武将了。因为有自身的武将培训系统了。这段时间正沧州军新兵大扩编,刚好赶上,招募来了四个武将,也算是巧合了。

又过月余,秋天来了。

玉米堪比那啤酒瓶大,水稻压弯了腰,高粱羞了红脸。

花生白嫩嫩,棉花吐白花,红薯结红果。

好一片丰收的景象,这种景象不多见。

青州,百姓们已经开始煮玉米棒子吃了,红薯南瓜也开始煮着吃了,饥饿已经成为过去,大丰收来临了。

东平府,程万里一连几日没睡着觉。

夏季的时候土豆大丰收,往年夏季也会断粮食的农户家家有几百斤土豆,虽然天天吃这东西也会烦,但是比没东西吃可强太多了。

程万里来山区检查工作,一身便装,就如同那普通的中年大叔一样。今年最大的特点就是玉米长势非常的好,夏季暴雨多,玉米秸秆两米多高,平均一棵玉米上有好几个穗子。

红薯尚未完全成熟,有着急的百姓已经开始收了,实际上再生长两个月都行。

贾师爷说:“棉花生长也很好哦,百姓们都在采摘呢。只是近年棉花种的可不少,估计商家给的收购价不会太高了。”

“商家行百里而争利,没有利益他们又怎么会收购呢。粮棉丰收,最起码百姓吃饱穿暖了,这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让百姓都有钱,那是第二个目标,属于更高一级的目标,咱们这把年纪恐怕看不到了。前几日柴林写信来说陆续的会为东平府运输来几千头骡子,让东平府率先实现农业畜力化。”程万里高兴的说。

贾师爷也高兴,这官做的舒坦。

要知道在农业社会,地方官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百姓吃饱穿暖,单单这个问题就是极难解决的。

天气不稳定,旱了、涝了、大风了、蝗虫了。

土豆,时间短,早春播种,夏初就收获了,有效避开了涝灾害。

玉米比高粱杆子粗壮,抗风能力强,丰产性强。红薯、花生抗旱能力强,抗逆性强。就算遇上旱天,多少能收点,不至于颗粒无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