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四百九十七章 乡村教师

大宋铁甲军 第四百九十七章 乡村教师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养马岛上风光太美了,这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到处都是稻田、水车、马群。

金芝公主一下就被迷住了,骑着一匹草原矮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这里的村子怎么如此的整齐,就是房舍一模一样,担心找不到家啊。”金芝公主笑道。

一个路过的老农说:“这是稻花香一村,当年将军为了解决移民的居住问题,下大力气兴建了数十个新村,每一套房舍都是精心修建,不怕大雨大风。村里还有学堂、祠堂、活动场地。”

“我可以去看看吗?”金芝公主问。

“随便看,随便进。只是你要是进别人家里那得主人家同意才行。”

金芝公主溜达着就进村了,村里的街道太干净了,街边的水渠里竟然是成群的鲤鱼。家家户户里都传来了鸡羊的叫声,但是没见到一只在街上乱窜的。

村里最大个建筑是学堂,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这些都是难民的孩子,经历过大苦大难,十分的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每天里读书、种地、养鱼、管理牲口。

学校里竟然还有马匹,老师竟然还教孩子轮流骑马。

最老的几个稻花香新村,已经改制完毕了。附近肥沃的稻田、旱地都是军队上有功的战士所有,但是他们没有管理权限。村民们领了三十年契约,每人五亩地的口粮田。水田每年每亩二百斤稻谷,旱地一百斤玉米。实际都是能收两季的,但是官府只按照一季收税。

交够官府的,剩下的自行处理,可以卖,可以屯粮。不过由于房子、水牛、骡子等牲口都是分期买了的,需要用粮食偿还,虽然小有压力,但是生活很富足。别的不说,光是稻田里所产的田鱼就是一大项收入,吃喝有鱼有肉,比起以前来那是神仙般的日子。

学堂的馆长看见没口来了个姑娘,这姑娘看着就像个读书人啊。

走过来,说:“姑娘,您这是来做先生的吗?”

金芝公主很惊讶啊,问:“女的也能做先生?”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女的只要有一技之长,当然可以做先生。你都会什么?”

“我会诗词、射箭、骑马。”

馆长很高兴啊:“那你这够条件啊,你跟谁来的养马岛,找个保人就能来做先生了。这里先生的地位很高,月钱八百文,一般人想做做不了的。”

“我跟着阮将军一起来的,这样吧,我回去问问。”

金芝公主刚刚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哥哥、父亲战死,一个个亲朋友好的死亡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原本的公主,现在江湖流浪人,落差太大,心理一时间适应不过来。

这个时候邓元觉大和尚过来了,说:“公主,您怎么跑这里来了,让我好找。”

“大和尚,以后我再也不是公主了。叫我金芝姑娘就行了。我打算留在这里的学堂做个先生。”

邓元觉也突然醒悟,国破家亡,方腊军早已经灰飞烟灭,金芝再也不是公主。自己和石宝还正在找人收留。

“那咱们回码头问问阮将军,看他什么意见。”邓元觉说。

一行人回去码头问阮小七。

阮小七说:“金芝公主可以去啊,柴将军的三夫人做过先生教过孩子们。武松营长的夫人还是馆长呢,负责教孩子们。只是到了学堂不能再称公主,要叫方先生,你要是同意就去吧。”

“好啊,好啊。”

金芝公主很高兴。

就这样金芝公主就留在了稻花香新村做起了教书先生。

石宝、邓元觉二人搭乘返回沧州定海港的商船到达了沧州。

沧州的情况让石宝和邓元觉大为吃惊,没想到北方发展的如此之快,港口这一带到处都是红砖水泥的房子,整洁干净。窗户上竟然也没有窗户纸,而是用的透明的玻璃。

道路平整,许多地方还是用水泥做的。

来来往往的都是马车,百姓们衣服也比较新,几乎看不到乞丐。

商船上的人说:“二位将军,前面不远就是驿馆,二位拿了这名帖过去,驿馆自会安排二位住下吃喝全免费,我已经派人去通知柴猛营长了,想来他很快就会来接待你们。”

“好,一路上麻烦你们了。”

石宝邓元觉拿了名帖往前走没多远,就是港口的驿馆,这驿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接待来来往往的商旅和各路好友,沧州军官办的驿馆。

这驿馆修的豪华气派,五层的小楼,门口的小二站的笔直,看人来了一鞠躬,欢迎光临,冷不丁吓一跳。

大和尚把名帖一送,掌柜说:“两位里面请,二位是要一个房间呢,还是两个房间?”

石宝说:“我二人就要一个房间吧,也好有个人说话。”

三楼阳面的客房给开了一间,偌大的房间宽敞明亮,水龙头里拧开就有自来水,一应俱全。

没一会儿小二端上来了热乎乎的炖猪肘子,大碗的白米饭。

两人虽然不晕船,但是毕竟长时间海上航行还是很不适应的,现在脚踏实地了才舒服。

又有猪肉可吃,两人开造,吃了个饱饱。

门口有人敲门,咚咚。

二人还以为是收拾吃饭东西的小二呢,打开来是个中等身材的汉子。

这汉子深施一礼,说:“可是石兄弟和邓兄弟?”

“正是我们二位,请问你是?”

“在下柴猛,受我家哥哥的安排,专门迎接两位兄弟。济州发大水,哥哥前去救援了,想来应该很快就回来了。”柴猛说。

邓元觉很吃惊:“发洪水军队还负责救援?”

“当然,咱们沧州军来自于百姓,服务于百姓。两位兄弟一路辛苦了,每人五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两位请收下。”柴猛取来两条崭新的褡裢,里面是十两一块的银子,一共五块。

邓元觉说:“我等有钱,身上有的是钱。寸功未立,怎么能收银子。”

这个规矩是几年前就定下的,要是普通好手就是二十两,特别高手那就是五十两的标准。这钱并非是为了收买谁,真正有理想有眼光的人也不会为了这五十两折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