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这一大家子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九十四章 这一大家子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好吧,那你在研究研究。也可以不打弩箭,打钢珠也行。现在的火力已经甩了其他军队一大截子,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记住了,你是一个团队,队伍里有能人一定要让他们出头。”柴林安排说。

耿工道:“我就是纯粹的爱研究这些,至于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发财,我都不在乎,更不会阻拦别人了。”

“好的,你好好回去研究吧。小甜瓜发射器先造两台,明天我要拉着去沧州。”柴林说。

“没问题,就是稍作改动。”耿工说。

“别忘记了我的大火铳。”典正南提醒说。

“忘不了,要重新设计,五天给你做好。”耿工说。

一行人骑马回到柴家庄,柴林说:“正南,你也累了,回军营歇息吧。今晚我回家,庄子驻扎有数百士兵,安全无需担心。”

“好的。”典正南把柴林送回了庄子,自己回军营逍遥去了。

再说柴林回到家,几年前还冷冷清清的家,现在热闹非凡了。

三个老婆,一个妾。

刚一进门,大老婆扈三娘的儿子,柴秦傻乎乎的嘟着小嘴,说:“叔叔,你找谁。”

一岁半的孩子,说话还不是那么清楚。

丫鬟忙说:“叫爹爹。”

柴林接过孩子,说:“让爹爹抱抱。”

柴秦盯着柴林看了一会儿,发现不认识这个人,哇的一下大哭了起来。

扈三娘听到声音从里屋出来说:“咱们这一家人过得,都不认识自己家人了。”

柴林叹了口气,说:“这几年太忙了,对不住你们了。”

扈三娘说:“天下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几十万人靠着夫君吃饭,忙点是很正常的。只是苦了孩子,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你几面。”

柴林笑道:“家国天下,不能兼顾。不过我会尽量的抽时间来陪陪孩子的。她们几个呢?”

扈三娘朝里面喊道:“红艳,庄主回来了。”嫣然一副地主大老婆的派头。

红艳带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出来了,说:“快叫爹爹。”

柴林虽然先娶的扈三娘,但是红艳是原来的贴身丫鬟,先生了个女娃,叫做柴明。

女儿毕竟两岁多了,聪明伶俐,知道讨好别人,说:“爹爹,你回来了。你吃饭没。”

柴林一手搂着一个,带着两个娃去玩了。

至于程婉在棉纺厂住着呢,两万人的大厂,早起忙碌到晚上。程婉生个儿子,叫做柴唐,才一岁。

唯独庞秋霞尚未有子女,每日里带兵,很少回来。

扈三娘很高兴,柴林难得回来一趟,说:“当家的,今天我下厨房给你做菜,咱们一家人好好团聚团聚,我让人喊秋霞妹子去了。”

柴林狐疑的看着扈三娘,这娘们武艺没得说,怎么也能算个二流武将,要说做饭估计不行吧。

“瞧不起谁呢,我会做。”扈三娘气呼呼的洗手下厨房了。

柴林问红艳:“真会做?”

“真会做,夫人一直想着给你做饭吃呢。”红艳说。

厨房里传来了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打铁呢。

过了好一会儿,庞秋霞回来了,看见柴林快速的跑过来,说:“为什么把我的骑射兵改成了医护兵营。”

柴林说:“你们营一帮美女,长得又漂亮,往战场上一跑,把男人们的魂都牵走了,你让他们还怎么打仗。所以啊,你们还在后方管理战地医院吧,一样的贡献。你要是在不同意就跟在我身边也行。”

扈三娘正端菜上来说:“那不行,带着她也得带着我。”

“你这就没个当老大的风度。”柴林说。

扈三娘道:“哼,谁让你娶那么多老婆呢。”

柴林一摊手,无奈的是说:“长得太帅,没办法。”

扈三娘就做了一个黄河鲤鱼,其他的菜还是厨子做的。

一家人一起吃了个团员饭,其乐融融,幸福的日子就是锅碗瓢盆,孩子哭闹。

晚上,柴林在三娘房里喝茶聊天,扈三娘说:“时间也不早了,你去秋霞妹子那吧,整天带兵,也没生个娃。”

柴林一想,也对。

“好,晚上记得给我留门,我还回来的。”柴林笑嘻嘻的说。

“赶紧走吧,真当你是锅驼机啊,还有力气回来。”

扈三娘把柴林推出了门外。

第二天早起,柴林安排亲兵从天工一营拉来两台小甜瓜发射器赶奔沧州。

一路无话,沧州守将武松,守军六千。不过平常守军兵不在城墙上守着,只有数百城防营守卫城墙,大军驻扎城西大营。

今天是大练兵,五千士兵,武器搭配也比较复杂了,其中精锐还是那两千身穿重甲的横刀兵。

柴林、典正南等一行人观看演习。

武松正排兵布阵。

偌大的演习场上四处是烽火。

随着号角声,数千步兵缓缓而行。

五百门板巨盾列阵在最前,一丈长的长枪,如竹笋一样从盾牌阵中刺出。

两侧是拿着小盾和麻扎刀的士兵,偌大一个方阵,主要是针对预防骑兵设计的。

看起来还是很中规中矩的。

武松也在进步,而且进步很快,从前那个爱喝酒打架的不良少年,现在的武将。

随着号角声响起,门板盾牌阵打开数百个缺口,五百架手推弩车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放箭。”随着指挥官破锣一样的嗓音。

五百根拖把杆粗细的弩箭射出了有三百米,偌大的弩箭可以破重甲,如果没有是没有穿甲的士兵,就会出现串糖葫芦的场景,一下好几个。

“弩车回阵。”

弩兵们拉着弩车快速返回到盾牌阵中,又严密的保护了起来了。

柴林对旁边的武松点点头:“二郎这几年进步不错,从一个门外汉,慢慢的学会了排兵布阵。”

武松道:“非是我夸口,我这六千士兵,可破辽军步兵三万。”

“好,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不能骄傲,还要勤加练习才好,平时多练习,打仗的时候才会不慌不忙。五百架弩车感觉如何?”柴林问。

武松笑道:“以前不懂事,总以为武艺好能藐视一切,现在才明白机械的力量才是无敌的。弩车威力巨大,杀伤力很厉害,对敌兵士气打击很厉害。唯独有一个缺陷,那是速度慢,发射之后需要间隔六十个数才能打第二轮。而且一辆弩车最少也得配备两人,还是很占人的。”

“来试试这架改良的小甜瓜发射车,射速快了有一倍,不过距离没弩车那么远。”柴林说着让人把从天工一营带来的弩车架起来。

拉开火的小甜瓜放上去,放,砰,一下把小甜瓜发射到了百米开外。

武松说:“很好很好,这个要是用来守城堪比小炮。”

“这次对战辽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咱们的大将军炮、卧虎炮在遇到阴天的时候,使用是受限制的。这是火器的弊病,这个缺陷咱们的敌人可能很快就发现,所以咱们也要重视冷兵器。”柴林说。

武松大喜,说:“我就早就说过了,冷兵器要重视。我们营的弩车兵在弩箭做了个改进,哥哥看看怎么样。”

武松一招手,让士兵推过来一辆弩车。

武松拿过弩箭给柴林看。

则弩箭改动不大,只在头部下方缠了一些棉花,棉花上浸泡的棉籽油。

发射的时候,点燃弩箭,做成简易的火箭。

“棉籽油不能食用,现在主要用于加工肥皂。我给你们营调拨些棉布、棉籽油,你们自行加工。”柴林说。

“好的,没问题,这个太简单了,缠绕一下布条就行。”武松说。

“另外你这营中的弓箭练习的如何了。”柴林问。

武松自信的说:“精准射击比较差,但是覆盖射击没得说。哥哥请看。”

武松传令弓箭手射箭,盾牌后面一千五百弓手仰角朝天抛射。

顿时黑压压的一片羽箭飞蝗一般,落在了一百五十米到两百米处。紧跟着第二轮飞出,又是一片。

把地面射成了刺猬。

钢木复合的弓箭射程还是可以的,拉力比较轻,有效射程八十米左右,抛射一百五十米左右。

“弓箭抛射破甲能力很差,我们实验了几次,也就是能破牛皮甲,我感觉真正打仗还得是横刀大开大合。”武松说。

“那是距离和角度的问题,近距离,正面射箭那就不一样了。俗话说大将军不怕千军,就怕寸铁,寸铁指的就是弓箭。把弓箭再多配备些,最少要配备三千张弓,你要明白,打仗的时候可不一定是势均力敌的。可能你的这六千人马要对三万甚至五万,到时候你就明白战争的残酷性了,咱们的商队花那么大代价推广桑树种植,可不仅仅是为了丝绸。”柴林详细的给武松说。

武松道:“我明白了,哥哥放心。二郎一定把事情做好,一旦有战事发生保证取得胜利。”

柴林说:“也不用有太大压力,短期之内,咱们的优势很大。单单是咱们的铁甲率就远远超过其他军队,这一定他们无法超越的。”

武松这六千士兵,统统都有铁甲、铁盔。其中两千横刀对更是重达三十多斤的重甲。其他士兵都是十五斤左右的轻甲,轻盔。

就连数百辅兵包括火头军、医护兵在内都配备有铁盔和牛皮甲。

傍晚,柴林、柴猛二人在大车店等候出发。

柴猛说:“哥哥,咱们有一年时间没出去跑了吧。”

“是啊,一年多了,这段时间开发海岛,种田种地,到秋天又打仗,哪里顾得上出去跑跑,这次去京城转转,看看能找到什么人才不。”柴猛说。

“对了,前几天来了个书生,叫做圣手书生萧让,说是擅长各家书法,让周福给拉去大商行去了,年薪一百贯。”柴猛说。

柴林道:“这周福又胡闹,一流人才应该在军队,怎么能去商行。等回来我去把萧让调回来,来参谋部。这萧让写的一手好字,比印刷的都好,绝对的人才。”

二人见外面天黑了,穿了宽大的神行服,先是慢跑,然后快速的飞奔起来。

不过半夜就已经到了东平府,二人在东平府大车店过夜。

侦察营的暗桩,在东平府城西。

柴猛说:“哥哥,你不进城跟老丈人聊聊。”

“这老头脾气大的很,听说咱们占了河间府,把书房里的花瓶都摔了,我过去找骂啊。不过人老精,马老滑,我岳父聪明的很,他对天下大势看得很开,心里更多的想的是百姓,而不是官家。今年东平府北部山区种的土豆、红薯、玉米大丰收,他高兴的不得了,明年估计东平府最少推广一百万亩地的新作物。咱们钱粮不愁了。”柴林说。

东平府城北实验的山区,三千亩地。

红薯丰收最狠,红皮白瓤的红薯亩产了六千斤还多。这种红薯淀粉含量高,水分少。放地窖保存能吃一整个冬天,如果不想吃,那就加成粉条子。

再有就是通过手摇红薯切片机,把红薯切片,红薯片晒干能长期保存,一亩红薯产红薯干也能有一千五六百斤。

红薯干人吃、喂牲口都很好。

玉米就产量相对低点,小麦过后夏玉米亩产量不过八百斤。

主要原因在于肥料追施的不够,许多人家里没有养的牛羊,土地异常的贫瘠。

八百斤这产量已经超乎了程知府的想象,农民高兴,他更高兴。

这意味着一亩地拥有了原来两亩地的产量。

而且玉米比高粱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打碎了是优良的草料,能供应马牛羊食用,牲口食用后又变成肥料,良性循环。

东平府位置比较好,外面刚好有济州府护着,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两人白天在店里睡了一天,天黑二人再次出发。

一路急行,到下半夜就已经到达东京城了。

城门夜晚关闭,二人从城外大车店里寻安身,早晨起床的时候已经变了样子。

柴林、柴猛二人一身黑布的劲装短衫,牛皮的护腕,牛皮的的靴子,一看就是京师镖师的装扮。这扮相改动比较少,二人在脸上加了胡须,几乎看不出丝毫的痕迹来。

别看各地狗脑子都打出来了,但是东京城依旧是歌舞升平。

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东京城太大,步行的话能把腿累断了。

二人搭乘骡车,在从西门赶奔大相国寺。

这一路可远着呢,二十多里地呢。

街道上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常。

赶车的师傅很健谈,兀自在那絮叨,说:“这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了,养家糊口都困难了。”

“噢,这是为何?大街上人没见少啊,赚多少是多。”柴猛一口地道的东京音。

车夫说:“二位一看就是镖局里的镖师,回去问问你们老板就知道了。加税了。要说这赶大车生意也可以,一个月也能赚个三千文左右,可是现在加赠了平匪饷,每月六百文的份子钱。”

“平匪饷?河北田虎?不是童太尉已经带兵去剿了吗?”柴猛说。

车夫叹了口气,说:“田虎就好了,不过是几个山贼,旦夕可破,真正的大患在于沧州柴家庄和江南方腊。”

“江南方腊这个我懂,江南是税源地。可是沧州柴家庄真没听说过?”柴林说。

车夫压低了声音,说:“江南方腊虽然破坏力强,可是得不到认可。但是柴家庄不同呢,这柴庄主是前朝后裔,换句话说,当年抢了人家的,现在人家来讨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