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包干到户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六十七章 包干到户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刘大花说:“那还管饭吗?”

“不管饭了,每月免费提供一百斤粮食,五斤咸菜,分你三分菜地,工具免费提供,不过要注意的是菜地、工具只是给你用,可不是给你的。你要是接了五亩地,等棉花采摘结束后,那就给你结账一两银子,就是么算的。”工头说。

“好,那我接十亩地的棉花。”刘大花说。

工头有些吃惊,说:“这可不来闹着玩的,你要是干不好,荒了地,到时候不仅仅一分钱拿不到,还会挨罚的。”

这棉花地条件很好,地头上就是水渠,真要是旱了,拿铁锹改水就能浇地。而且什么时候该浇地了工头就会提前通知。

刘大花说:“你就放心吧,我这体格不比老爷们差。再则我这两孩子非常懂事,一直帮我干活。给我三把锄头,三把铁锹。我保证弄的好好的。”

“好,那就按个手印,交给你十亩棉花地。”

这叫做包干到户,因为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同,有的人干活快,有的干活慢。集体劳动吃大锅饭,造成劳动力低下,有个别人甚至耍滑偷懒,所以这才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这叫做包干到户。这十亩就归你管理了,是早起干,还是中午干,这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事情,只要你把活干好就行了。

像刘大花是幸运的,因为毕竟是个女人带两个孩子不容易,庄上也多有照顾。

更大一部分可没有好地可以包干,而是在流民村落附近,拿着镐头,天天顶着烈日进行开垦土地,以换取微薄的收入。

沧州这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总体还是很好的,吃穿有保证,安全有保证,不用担心被土匪抓走。

远在一千里外的沂州北部山区,也已经进入了土豆丰收季。

白彦集小刘沟村,刘壮家里。

由于刘壮没在家,刘壮媳妇对于收获土豆还是有些着急的。

不过他的想法完全多余的,商行的伙计一大早就来了,拉来了一车筐子,上百个之多,还有数百条的麻袋。

刘壮媳妇说:“人太少,我去喊几个人帮忙。”

商行伙计说:“你不用找太多人,你家这不是五个人,三两个就行。收获土豆很简单。”

结果跟本就不用刘壮媳妇去喊人,一呼啦来了十几个人,他们春天的时候对土豆比较犹豫,想种,但是没敢种。

收获真的是超级简单,先把发黄的土豆秧子割掉,然后套上雄壮的大骡子,犁铧耕开土豆陇,一个个巨大的土豆就出来了,非常的好看。

“天呢,也太多了。”一个看热闹的妇女惊呼。

另外一个老头说:“亏死了,我家春天没种。”

地上铺上软垫,大家把土豆捡成一堆。

商行伙计负责精选,外伤的,虫咬的,个头小的全部拿了出来。

人多好干活,几十号人,五亩土豆,一天收完。

商行来了十辆胶**车,负责过称的掌柜的高声喊道:“五亩地,共计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二斤土豆。”

刘壮媳妇在那领钱,脸上乐开花,一文钱二斤的收购价格,绝对的高价,一亩平均一千五百多文钱,是以钱七八百的收入。

掌柜的说:“完好无损的小土豆单独留出来,过几天还来收购。破损的、虫咬的尽快吃了。记住了,一旦发芽就不能吃了,发芽土豆有毒的。”

商行的人说完,拉车走了。

乡亲们七嘴八舌的,羡慕不已,也有个别刺头说:“商行的人瞎说吧,吹牛说什么亩产四千斤。”

刘壮媳妇嘴巴一撇,指着地上说:“你看地上是啥,剩下的土豆有没有五千斤?”

剩下的土豆五千斤可多,最少有六千多斤。

又从中挑选出来二三两的小个土豆三千来斤。剩下三千来斤都是虫咬、外伤的了。

刘壮爹给儿媳妇一商量,说:“大伙今天帮忙都辛苦了,每人来二十斤土豆子,回家做饭吃。虽然有点虫咬,但是不碍事,拿刀削去就行了。”

大家很高兴,过来帮忙还有东西拿。

这一下就发走了四百多斤,不过农村就这样。光自己发财是不可能的,总得让别人也沾光。

刘壮媳妇有话说:“春天我苦口婆心的挨家挨户的说,让你们种土豆,你们都不听。全村一百五十户,只种了十来户,现在知道土豆丰产了吧,晚了。”

“俺们明年开春一定种,不是说现在可以种玉米啊。”有的说。

“可以种,俺家这土豆地,过几天收拾收拾也种玉米。谁要种赶紧的去申请玉米种,晚了也没了。”

土豆大丰收,一下把陈帧陈县令的声誉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虽然说这是商行推的,但是作为地方主官,这个功劳是非常大的。从刚开始不信任,怀疑的局面,到现在豁然开朗了。

土豆丰收意味着将不再挨饿了,哪怕你家里再穷,种三分地土豆,也能吃小半年。

夏玉米种一下就卖断货了,从刚开始的三万多亩,到现在的十五万亩玉米,这中间的差距可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是没有玉米种了,还能多种几万亩。

整个费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麦收过后流行种玉米了。

当然,除了玉米还有少量的红薯和棉花。这两种推广的不多,数万亩而已。

县衙,陈县令松了一口气,土豆生长真快从播种到收获不过九十多天,居然有如此产量,实在惊人。

下面就看玉米和红薯的了,几个月就能见分晓。

陈帧说:“朱先生,玉米的播种量还是很大的,咱们这农税是不是要提高些。毕竟定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原来都是按照三十五斤一亩收的农税。

朱武笑道:“有的地种一茬,有的地种两茬。为了修养生息,一直都是按照一亩地三十五斤收的,好地赚便宜,差地吃亏。新作物推广后,肯定要加税。一亩地土豆和玉米为例子,土豆一季收三千斤,玉米收七百斤。这算得上最低估算了,总计就是三千七百斤。十税一太多了,多达三百多斤,农户接受不了。咱们就把土地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一等地税一百五十斤玉米,二等地一百斤玉米、三等地就少点六十斤玉米。当然,到时候是以玉米计算还是小麦计算还得具体商议,除了收钱粮,还需要收草料税。一亩上等草料数十斤不等的。”

陈县令深以为然,县衙这方面的人才多,研究个税收方法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朱武说:“现在还不是考虑加税的时候,先推广,两年,等到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八成以上了再想着加税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