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五十一章 珍妮纺纱机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五十一章 珍妮纺纱机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柴林过来的时候,新医馆已经正式开诊了,医馆不比别的也不用放炮庆祝,也不能说恭喜发财之类的。

孙桂正在诊室看病,旁边还跟着两个徒弟。

来了个中年男人,面色发黄,经常腹痛。

孙桂说:“为了郎中后继有人,先让徒弟给你瞧瞧,他瞧完了我再瞧。”

中年人说:“应该的,应该的,干啥都是从学徒开始的。”

别看是学徒,相当的仔细。看眼皮,看舌苔,摸脉,摸肚子。

“最近是不是睡觉时候流口水,磨牙。”徒弟问。

中年人说:“小郎中你真厉害,让你猜对了,我媳妇都不愿意跟我一起睡,我说我天天晚上磨牙,像要吃人一样。”

学徒并没多说,孙桂开药,说:“你这病是严重的蛔虫病,肚子里的虫子少说也有几十条,还好来得及时,我给你开药,回家尽快煎服。以后生活一定注意,吃饭前一定洗干净手,不要喝生水,尤其是接触农家肥之后千万要洗手。”

“好的大夫。”这中年人想起来了,前段时间给麦子地施肥,用手抓的,没洗干净手就吃饭了,没想到这么快就中招了。

接待完这个病人,有个大夫过来给孙桂说:“庄主来了。”

“哦,好,你来给病人接诊,我去看看。”

孙桂说着来接待柴林,柴林就带了一个解宝,二人都是便装,正在住院楼检查呢。两层的住院楼,宽敞明亮,一大间十几个平方方三张床。

柴林问:“孙馆长,这病房楼设计的可还满意?”

“满意,非常的满意。采光好,通风好,有利于病人恢复,最主要是价格收的低,病人们承受的起。二楼带有冲水茅厕,很是方便,就是这维护成本有些高,需要用锅驼机把水抽到顶楼。”孙桂说。

“嗯,正是因为不方便,才建了两层楼,要是方便最少得建三层楼。”柴林说。

孙桂道:“一般情况下足够了,两栋楼一百间病房足够了。”

“现在是足够了,可是一旦发生战争,那就不够了。辽金两国打的热火朝天,医护兵培育你要上点心,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柴林说。

孙桂说:“庄主放心,医护兵最大的困难在于认字,字认全了,就方便的多。半年吧,半年时间能培育二百医护兵,会些简单的包扎、上药等等。至于困难主要是常用药材供应量不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则无药可用了。”

“在沂水县已经发展数千亩金银花,近期又从别处购买了苗子,准备另外发展几千亩,产量很快就上来了。”柴林说。

这所医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两栋,后面空地还有十几亩,住院考虑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就搭建帐篷,构建战时医院。

柴林倒是考虑建造一个医学院,可是一来地盘小,二来能力声望不够,所以只得作罢。

孙馆长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尽管咱们医馆的价格已经低于正常水平,可是还有人看不起病,尤其是比较偏僻的村子,看病拿药的钱也没有。”

“我在医馆设立个基金吧,就安排在医馆,但凡十分困难,的确没钱可以看不起病的可以适当照顾一下。如果是青壮年看不起病的,那就先治病,病好了安排工地干活还钱。”柴林说。

医馆呆久了,什么生老病死见多了,什么事情都会见到,本来医馆就是价格极低了,可是再低还有人嫌贵。

年底交付的除了医馆还有纺织厂,距离海边刚好不过十几里地。一期工程占地八十亩,设计有纺纱车间十个,纺织车间十个,另外还有原料库房、成品库房。规模宏大,道路整洁,整个厂区的路都是通马车的。

陈恒负责督造,耗时六个月,用人两千余。没有重型机械的年代,一切都是人工和简易机械,人海战术取胜。

程婉下了马车有点儿晕,手搭凉棚四下观望,说:“夫君,这里这么多房子,你让我看的纺织厂在那里?”

“就这里啊,四周都是。二十个车间,外带那些仓库都是。”柴林指着一周的建筑说。

知府家的女儿也不好使,这里太大了。

“这是我见过最大的作坊,这完全就是一座城,这不会是你说的要交给我管理的纺织厂吧?”程婉说。

“对对,就这里。咱柴家的女人不能闲着,一闲着就在家搞事情。扈三娘、庞秋霞带兵,红艳管理日化厂,这纺纱厂就归你来管理了。一期工程容纳两千女工,担子可不轻啊。”柴林说。

“我不行的,我哪有什么管理经验。”程婉有些担心。

“真搞砸了就当练手了,但是不开厂不行的,去年种了上百万棵的桑树,明年还会有十几万亩的棉花,这么多的产量光靠百姓家业余的搞点纺纱织布显然是不可以的,没有大规模话的工业,如何保证让人都吃饱穿暖,你不是一直最讨厌男人打老婆吗,这个纺织厂的女工权益就由你来维护了。”柴林盘算道。

养蚕多了,卖不掉,柴家庄商誉就要大受影响,至于吗棉花,最终也是需要加工成棉布才好得上价钱。

程婉不解,问:“男人打不打老婆,跟这纺织厂有什么关系?”

“经济决定的,说的简单简洁一些,就是这一个家里面,谁赚的钱多,谁说了算。女人为什么地位低,是因为女人窝在家里带孩子,不赚钱,所以女人地位低啊。有这纺织厂就不一样了,女人一个月赚三四百文钱,比男人赚钱还多,那地位就大不一样了。”

“孩子,孩子怎么办?不是所有的女工都有婆婆帮带孩子的。她们上工,孩子放哪里。”程婉问。

“从四五六岁开始,进入幼儿园,有老师看管。早起送去,傍晚接回家。从七岁就更好了,上学堂了,基本能自理。困难重重,但是硬着头皮也得干,你爹给的任务,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不然他老人家跟我急眼。”柴林说。

程婉道:“我爹哪都好,就是太关心百姓了,也不管夫君累不累,好吧,我就勉为其难,把纺织厂管起来。”

二人来到车间里转转,空间很明亮,都是玻璃的窗户,通透性非常的好,石灰的墙壁,水泥的地面,干净利索,只有一车间开始纺纱了。

如果是纺纱的行家会惊讶的发现,这里的纺纱机是传统纺纱机的八倍的效率,没错,这里用的是珍妮机,中国有四大发明,外国也有重要的发明,珍妮机就是其中之一,效率好就要拿来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