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关心农事程万里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关心农事程万里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东平府紧挨着兖州,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所以温度烧的很热,外面冻得人发抖,里面热的人冒汗。这个暖棚里种的是棉花,并非为了收获,而是科研观察,当然,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让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高兴。这个棚除了沧州来的一个老农外,还有东平府司农衙门里的三个农技员,他们是学习技术的。

“岳父大人,这个桃形的就叫做棉桃,它过些时日就会开花,开出洁白的棉花之后,就要采摘,如果时间太久,品质就要下降了,做棉衣织布都受影响。”柴林介绍说。

程万里观察的很仔细,手里拿着纸笔,丹青妙手,刷刷刷,几来那就是一副棉花图,枝叶画的非常清晰。至于三名农技员在旁边侧耳听着,不好过来打扰程大人。

“如何能多结果棉桃,多产棉花。”程万里问。

“这个没什么好办法,大田种植无非就是多用水肥,耕地时候多加些土杂肥,前期勤除草,后期遇到干旱及时补水。生长旺盛的时候,要打尖,就像这样,把侧枝的芽尖掐掉,让他们生长放缓慢了,这样能多长棉桃。柴家庄今年第一年种,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已经是可以了,再高很难了。”柴林说。

程万里年纪大了,蹲久了腰疼,找个马扎坐那里说:“按照你这个说法,农民家里只要种上二三分地的棉花,那就能不用受冻了。”

“岳父大人说的也对,也不对。”

“这叫什么话,对,也不对。你解释解释。”

柴林指着棉花说:“棉花和传统的粮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种粮食是为了填饱肚子,种棉花是为了穿暖,但是它又不能直接穿。种了棉花之后需要拿去弹棉花,把籽棉加工厂皮棉,如果做棉衣还好,直接用皮棉做填充物就行了,但是如果用来织棉布那就要费一翻功夫了,和蚕茧一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项重大发现。你小子是个土豪,哪里知道民间疾苦,每年冬天都有大量冻死的人,有了棉袄、棉被那是会少冻死好多人的。什么时候能在我东平府大量推广,一个府能种个几万亩再无百姓受冻了?”程万里问。

“今年才第一年种,得了没多少种子,在沧州就安排的差不多了,哪还有多少种子来东平府种。岳父大人不如多多推一下香甜可口的羊角脆小甜瓜?”柴林提议说。

程万里冷着脸说:“你小子少给我打马虎眼,羊角脆是甜瓜,饿不管饱,寒不可衣,也就是给做个零食点心。要是卖不掉,就得烂地里当肥料。我说的是棉花,有没有种子我不关心,我只看结果,最少种一千亩种子田,一亩我给你补贴二两银子。”

柴林大喜:“好好好,那我就种五千亩,给我补贴一万两银子。”

程万里恨不得踢柴林几脚,这真是个滑头呢,刚刚还说没有种子,一听说一亩地给二两银子的补贴,居然一下种五千亩。

“岳父大人别生气,来来来,这个棚里看看红薯,也是只种了一亩,观察用的。”柴林引领程万里看了看红薯。

这个集粮食、加工、饲料于一体的作物在暖棚里长势非常的好。

红薯程万里是吃过的,柴林给老丈人送来了百十斤红薯,煮粥吃起来还是可以的。

“长势可真好,叶子真嫩,能当菜吃了。东平府多山区,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山地种植,亩产四五千斤?”程万里还是有些不信的,每年粮食产量都有数据,也亲自检查过,麦子、高粱,这两种常见粮食亩产不过四百来斤。水稻稍微高点,产稻谷七百斤左右。

“四五千斤是少说的,考虑农户种植技巧、土地肥沃程度、土杂肥的用量,没敢多说。在我庄上种植的产量高达八千斤多斤。切片晒干也有两千五六百斤,产量极高,荒年用来救济最为合适。”柴林说。

“浮夸风盛行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本官要亲自实验。这是千秋大计,不能被你骗了。”程万里说。

柴林笑道:“岳父大人的后花园不是有片空地啊,我看三五亩地还是有的。”

“有,五亩地,本来打算挖个荷塘,后来一想太过耗费钱粮,就没弄,你打算把红薯种我花园?”

“对啊,耕出来种红薯,够你岳父大人府上几十口人吃个冬天的。”柴林说。

“焚琴煮鹤,有伤风雅啊。”程万里有些惋惜,毕竟好好的花园,居然拿来种红薯。

“你刚才还感叹穷人每年都有冻死饿死的,现一转眼就又变了,吃饱穿暖了再谈风雅吧,农民对新作物认识有个过程,而且种苗量少,没个三五年推广不了多少,大面积种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了。红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根叶都能食用。”柴林说着给程万里掐了两把鲜嫩的红薯叶,这叶子算不得好吃,但是肯定可以吃,而且味道不错。

“红薯除了煮着吃烤着吃,还有其他用途吗?”程万里问。

“用处太大了,红薯能直接喂猪。也可以切片晒干后打粉后可以做红薯煎饼,也可以喂养牲口,红薯粉口感甜,马牛羊鸡鸭都喜欢吃。红薯秧子是非常好的草料,马牛羊最喜欢吃。”

“原来用处这么大,从根到叶一点不剩下。好吧,那就把花园开垦成红薯地吧,好方便本官监督,免得有人弄虚作假。回去了,改日再来看。”程万里说。

程万里这个便宜岳父,除了有些书生意气,但是总体还是很好的,不贪财,有能力,能为百姓做事。

柴林说:“东平造纸坊捐了两万斤高粱米,岳父大人安排人开个粥棚?”

“好,要是所有的商家都跟你一样就好了,不过就不用我安排人开粥棚了,你让陈隆掌柜的在港口开个施粥的棚子就行了,衙门事情太多,一天天的忙。再说了,本官没那么小心眼,只要真心对百姓好的,本官不会妒忌的,我明白你的心思。”程万里感叹说。

“好吧,岳父大人同意了就好,省得好事做了,还惹得一身骚。”柴林说。古往今来,做好事比做坏事要小心,好事做多了,别人会以为你别有用心,拉拢民心,这都是天大的问题,所以柴林必须要支会程知府,他同意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两万斤米说多不多,如果熬成稀粥够十几万碗了,发一个冬天还是没问题的。这其中受益的主要是流浪来的外地饥民、难民,东平府的极少。东平造纸坊的运营团队,已经成熟了,此等小事用不到柴林插手,自有陈隆安排妥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