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字真言修修修

大宋铁甲军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字真言修修修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陈帧一撸袖子,说:“我在东京汴梁也学到了一些真传,吏部有个官员对我说了,如果能解决问题,就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这样咱们县就能更好的发展了。”

柴林恨不得抽他两巴掌,解决不了问题,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不要瞎想了,内政经济有朱先生,治安有武松、邓飞。你就好好当好表率,做个青天大老爷,万民爱戴。县里如何发展早前已经和你说过几次,你可曾记得?”柴林问。

陈帧说:“记得,修,修,修。一直修到春耕才停止。”

这是现阶段发展的要点,修完马路、桥梁。那就整修河道,几十条大小河流需要清理疏浚,一到雨季到处发洪水,不清理疏浚怎么行。修理完河道,修城墙。总之工程不能停,因为来之前就统计过了整个县里穷困人口特别多,一到冬天许多人都是中午吃一餐饭,甚至没衣服穿的天冷都不出门了。工地上管三餐,吃不上饭的人可以去工地混口饭吃,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朱武说:“修路十天以上的发十字镐或者铁锹一把,修路二十天的就给一套工具。修理河道十天以上的,我和陈县令商量着发一件粗布的棉衣,咸盐二斤。等到了修理城墙的时候就发种地用的锄头和五斤咸菜。普通壮丁是征的民夫,但是技术好的工匠是开工钱的。”

“好,那就这样,特别冷的时候就停工吧,天气稍微好些了再开工。”

柴林又和武松、邓飞等聊了许多,这才带领亲兵返回沧州。

队伍一进沧州地界,到处都是工地,修理河道的,修建水库的,马路边上种植绿化树的,修桥梁的。苏知府和陈帧都是一个师傅教的,这个师傅就是柴林。

折腾,是真能折腾,每到农闲季节就开始到处修建,但是还别说,变化非常的巨大。沙石的马路非常的平整,路基也比以前高了,不会轻易的被大水冲垮。

乐陵城南,河流边上竟然立着许多的水轮车,水轮缓缓的转动,正在给冬小麦浇水呢。

典正南说:“还是咱大本营好,别的地方哪有这么多水车,看咱们这水车可真多。”

“一个水车十几两银子,沧州相对富裕点,所以卖的多。”柴林说。

解宝说:“河道两边不是水轮车就是水杆子,水利设施发展的可真快,粮食增产是肯的了。”

“水利建设,明年就轮到沂州了,红薯、玉米、土豆要首先在沂州北部推广。沧州平原地,各项条件都比较好,种植棉花更加的有利。”柴林说。

正说着,前面来了一队官差,为首的竟然是乐陵县令石文炳。

石文炳那是相当的客气,离得老远就说:“柴大人,请留步。”

柴林下马,过来施礼说:“这么巧,石大人这是做什么呢。”

“劝课农桑,发展水利。这是苏知府定下的基调,我自然是检查桑树、小麦的冬季浇水情况。马上到午饭时间了,还请柴大人移步去城里吃顿饭再走,好久没见柴大人了,今天好好唠唠。”石文炳很热情。

柴林知道他有事,也不好推脱,一行人进了城,和石文炳找了个差不多点的馆子就进去了,典正南、解宝等亲兵在一楼吃饭。

柴林和石文炳就要上二楼。

小二说:“两位客官,楼上雅座满了,在大厅将就一下如何。”

小二不认识这两人,但是掌柜的认识啊。

掌柜的一看,这么重要的人物,竟然说没座位了,店里有空的雅座,但是轻易不使用。恨不得抽小二几个嘴巴,连忙跑过来,说:“石大人、柴大人,楼上请,楼上请。伙计新来,他不懂规矩。”

掌柜的把两位大人请进了雅座,上了茶水先喝着。

桌子上放的是柴家庄生产的高档餐纸,精致的竹筷也是柴家庄生产的。

石文炳说:“安排几个拿手菜,我跟柴大人好好喝两杯。”

掌柜的有些为难,什么叫拿手菜,这没个标准,开饭店的最怕这个了,回头不满意,那就不是钱的问题的了,不过石县令、柴团练官声很好,倒是不至于少了他酒饭钱。

柴林说:“来个黄河鲤鱼、尖椒炒肉、干煸豆角。石大人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够了,够吃的就行。”石文炳说。

掌柜的下去安排大厨做饭,石文炳给柴林倒了杯茶,说:“柴大人,你那庄上我可是听说了,有好宝贝了,红薯、玉米这可是好东西啊,亩产那么高,过了年让你的商行在乐陵多推点,让我这小小的县令在县志上也好看一些。”

柴林笑道:“石大人这鼻子倒是灵的很啊,不过这几种东西都是刚刚发展,我肯定得先自己种,然后推广,一来是摸索技术,二来是种子不足。过了年我少量推广些玉米,麦收后种,亩产七八百斤还是有的。另外我打算推广些棉花,麦收后种植一亩能收益一贯多。”

“一贯多,真的假的,如果种高粱的话一亩也就几百文的收益吧。棉花我听说过,西域人都是四月份就种植,麦收了再种岂不是晚了一个月。”石文炳有些不太相信。

“石大人要相信农民的智慧,四月份种植没错啊,咱们就是四月份种。麦收都五月了,肯定晚了。”柴林说。

石文炳挠挠头,说:“还是不理解,四月份地里还有麦子,棉花种子种进去就算发芽了,恐怕也生长不了吧。我虽然没种过地,可是经常去地里的,柴大人可不要骗我。”

“哈哈,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育苗移栽,就这么简单。四月初气候可以种棉花了,就赶紧的找块水肥好的地方育苗。一亩棉花地用的育苗地很小,几个饭桌大地方就够了。等到五月份,苗圃地里的棉花苗生长到一拃高了,麦子也收获了,小麦地耕过之后,就把棉花苗带土移栽过去,一亩地不过三千多颗棉花,移栽还是很方便的。如果想进一步的提高成活率,可以用结实的纸袋育苗,到时候和袋子一起种过去。”柴林说。

石文炳惊呆了,说:“柴大人真乃旷世奇才,跟你那个大棚菜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真不得了。”

“这就是个小方法而已,都是农民在种地中踅摸出来的。你看下那满河边的水杆子,不都是几千年前的农民想出来的吗,为了省力,为了更好的浇地,就得动脑筋。石大人不要太乐观,我会安排商行推广新作物的,但是农民思想保守,能接受多少这可不好说的。”柴林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