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制造盖伦船

大宋铁甲军 第二百六十七章 制造盖伦船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柴林把蒸汽机的原理大致讲解了一遍,孟康仔细的听着,不过听的有些云山雾罩,他想不通烧开水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吗。

孟康说:“我能看看他怎么工作吗?”

“当然可以,通知小七,开船,出海转一圈。”柴林道。

没一会儿,操作工打开了蒸汽机,蒸汽机发出沉闷的声音,飞轮缓缓的转动,吭哧吭哧,越转越看。

孟康惊叹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哥哥竟然造出此等机器,真是巧夺天工。如果不用风帆,这大福船航速如何?”

“不用风帆,一个时辰八十里地左右。不过这个机器我感觉还有改进的余地,改改,动力还能更强些。”柴林介绍说。

“这福船过于胖大了一些,毕竟是客船。按照哥哥的设计的盖伦船,长宽比五比一,个头再小些,一个时辰跑一百二十里很稳妥。有风用风,没风用机器,那盖伦船将完全征服大海,作为战船用的话更加灵活轻便。不过如果是客用的话还是造福船,福船虽然慢,载货量少,但是有隔水仓,安全性更好点。”孟康说。

“嗯,造船一坊就对岸,造大福船、平底沙船。在海龙岛上建造造船二坊,招募三五百余工匠,由你负责,专造盖伦船。咱们有蒸汽机带动的木工机床,锯木板比较快,相对省人工。”柴林说。

“好,哥哥放心,我一定把造船坊打理的好好的。”孟康说着拿出来他改进的一副船图来,这是小号的盖伦船,五十米长,十米宽,算上尖底吃水三米五。两头翘起,行动迅速,总排水量也就六百多吨,载货三百吨。

“如果一开始就造六十米长,十二米宽的大盖伦船,我感觉有些吃力,我的意思是先建造几艘小号的盖伦船来,然后再造六十米的大盖伦船。而且小船有小船的好处,机动灵活方便,航速快。”孟康说。

五十米长的船和六十米长的船,别看差距只有十米,但是吨位上差别就大了,建造难度上也有很多区别。

“好,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先集中精力造五艘五十米的小盖伦船,下批再造六十米的大盖伦船。”柴林说。

“五十米的船结构紧凑,用料也无需那么厚,适当减薄一些材料,四十厘米的厚度还是可以的。”孟康说。

“好的,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柴林说。

造船二坊的选址是孟康定的,位于海龙岛的东面,那是一片断崖的式的海滩,水深能有十几米,比较方便吃水较深的盖伦船入海。

采用比较先进的滑道下水样式船台,船造好了之后直接滑入水中,节省人力。

由于造船的周期比较长,哪怕是这种结构简单块头较小的盖伦船也得半年到八个月那样,所以需要一下修建十座船台。配套的仓库、办公房、工匠宿舍都是一片白地,建造好也得三个月了。

陶宗旺带着工人正测量画图纸呢,海港也得加深等等。作为一个建造军用战舰的造船坊,要求的防护等级比较高,防火、防风、防战争的三防要求。

孟康说:“修建房舍也能用得上木工,刚好这些工匠都可以上手。”

“好的,不过孟康兄弟就不要做这个了,你来做考官,选拔招募来的工匠。从附近、从青州招募来的工匠,要由你来考核,合格的作为工匠,不合格的做普工、或者杂役。工钱也是区别很大,技术越好工钱越高,如果到了杂役那工钱就很低了。”

“好的,哥哥放心。孟康定然把这第二造船坊运营好了,造出优质耐用的大船来。”

这年头找活干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有技术,会造大船的工匠可不多。一般工人、杂役比较好招募。最为主要的是这些工人要靠得住,技术过关,人品过关才行。

几日后,清晨,旭日东升,红光洒满了海滩,海鸟欢快的叫着。

定海港秩序井然,福船一号、福船二号停靠码头,每艘战船六十名水军、一百名刀盾兵,一百六十名工匠。共计水军一百二十人,二百名刀盾兵,三百二十名工匠。随行的还有几匹战马。

帐篷、粮食、水果、蔬菜、各种工具、砖头、水泥、木材。六十米的大福船装货量还是很猛的,每艘船差不多三百多吨货物,光装船就忙活了三天,码头只有简易的机械,大多还是靠人力。

岸边柴林、凌云道长、柴勇等一行人在港口送行。

阮小七、鲁达过来敬礼道:“大人,装船完毕,请指示。”

柴林还礼,说:“好,大炮上膛,鸣号起航。我在养马岛迎接你们,希望你们不要让我等太久。”

“哥哥放心,四天左右定能到达。”阮小七说。

二人敬礼登船,岸上响起了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众人挥手告别。

工匠们和家属昨天已经道别过了,今天就没让他们来,哭哭啼啼的太影响大军出征。

两艘大福船风帆全开,桅杆高耸入云,今天刚好顺风,大福船缓缓的开出了港口,然后加速远行,渐渐的消失在天际。

柴林感叹说:“这一步终于还是迈出去了,希望能顺利拿下养马岛。”

凌云道长说:“大人无需担忧,北面高丽正值内乱,自身都难保了,能有多少精力会去管一个小岛。南面东瀛一盘散沙,各势力相互攻伐,最多有些海盗,哪能打的过咱们的虎狼之师。这段时间贫道给大人规划了一个好主意,咱们客房里详谈。”

柴林给凌云道长倒了杯水,说:“老道,什么事情这么正式,说来听听。”

凌云道长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说:“贫道夜观天象,发现了琅琊北部山区一带是大人龙兴之地,大人可取之,作为沧州的呼应。”

柴林很吃惊,这老道那么厉害,竟然看透那是自己的老家,不能吧。

“这又没旁人,别神神叨叨的,说我能听懂的。”柴林说。

凌云道长笑道:“高俅的堂弟,一个在家没事干的神汉,摇身一变成了高唐州的知府,你说气人不?”

“气人啊,这货纯粹就是来找钱的。”

“沂州北部山区的沂水县、费县、山脉连绵数百里,当地山民非常穷苦,好地非常的少,大多数百姓只能在山上用锄头开垦砂石地。费县,别看只是一个县,但是他北接泰山,西面到邹城、薛城、滕县,占地非常的大,比那养马岛还要大。此地贫穷,百姓容易招募和拉拢,要是把这一个县控制在手里,把红薯、花生、玉米推广过去,这三种作物产量高,能一下把贫困线上挣扎的百姓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到时候家家有余粮,户户有肉吃,十几万山民都把柴大人当做大恩人来对待,那该有多大的好处呢?这个巨大的山区就是大人的粮草库、兵源地。”凌云道长说。

这老道眼光真毒辣,这就不是个根据地吗,真厉害,这眼光。

“可是我这情况你知道的,姓柴,朝廷又如何能放心让我去做县令。”柴林说。

“不开窍,不开窍啊,胆子放大一点。这等小事安排手下人就行了,寻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最好是个秀才,五月份开科取士,送去参加考试,咱们从中走动一下,只要成绩差不多,一个偏远山区小县城的县令能费多少银子?两三千两五千两就拿下了,有了这个县令,把柴家庄的商行改头换面都派过去,推广种植新作物、开发山区的资源,只要用心,用不了两年,这就成了巨大的粮草库。想要多少草、多少料,都能弄出来。”凌云道长说。

这老道一席话惊醒了柴林这个梦中人,光想着去海外养马岛了,那养马岛虽然省事,可是也是一片不毛之地,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过去开垦开发才能取得效果,最主要的是没有人口,需要移民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