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康造大船

大宋铁甲军 第二百五十六章 孟康造大船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然后呢,结果会怎么样?”柴林引领李清照接着往下说。

李清照想了想:“那自然是其他的纸坊都干不下去了,老板破产,工人失业,只留下东平纸坊一家独大。”

“这就对了,所以卖的便宜不是好事,只有价格适当才是对的。”柴林说。

李清照一个词人,整天研究一些婉约的词,对经济自然不怎么感兴趣,柴林见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看了看天上的月亮说:“易安姐姐,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时间还早,不如一起喝几杯?”李清照说。

“不了,改天我请姐姐喝。”柴林等三人出来了李清照的草庐,往前寻了个客栈安歇不提。

翌日一早,吃罢早饭寻了个两轮拉的架子骡车,要价真贵,二十多里地要价六十文。

柴猛说:“我说车夫,你这要价狠了点吧,这么点路你要六十文。”

这车夫还挺横,说:“人不得吃饭啊,骡子不得吃草啊,二十多里地,到地方再回来,一上午也就这一趟活了。”

这年月钱实在,普通人一天也就赚十文钱。骡车成本高不错,可是么这么离谱,二十多里路正常价格三十来文。

柴林说:“咱们再找辆车就是了,不用理他。”

“你去找吧,看哪个愿意去。”车夫道。

还真让他说了,他们这一伙车夫串通好了的价格,非六十文不去。

柴林说:“平常感觉这些车夫挺可怜,一直不想抢他们的生意,看来是对他们太仁慈了。回去了让四海车行过来,让他们统统失业。”

刘唐说:“哥哥不要生气了,整个山东道上大多如此,想租马车,就一个字,贵。男的坐车还是好的,最多讹点钱,要是孤身女子坐车说不定命就搭上了。”

三人走路过去了,也没多远,出了济南府向东,沿着小清河,在个偏僻的港汊口找到了孟康的作坊。

院子里放着几条正打造的渔船、脚踩的游船,更多的是立着的立着三四米高,甚至五六米高的杆子。还有一个组装好的,两个立着的木棒,上面是一根横着的木棒,一端装着配重。

柴猛奇怪,说:“这不是浇菜园地的水杆子吗?”

柴林想起来了,这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桔槔,一般称之为水杆子,挑杆井,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大大减轻了提水的劳动强度,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明出来的。最适合水坑、水塘等不流动的地方提水用,提水浇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柴家庄虽然也有,但是不多。大名鼎鼎的塔吊就从桔槔发展来的,孟康竟然爱造这类东西。

桔槔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浇水灌溉工具了,他比其他任何一种水车花费都要低,而且他不要求必须是流动水,柴林决定回去了大力推广一下,来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几条渔船做工倒是非常的精致,木板用料足,缝隙衔接的很紧密,一看就是正儿八经的木匠用心做的。造船不比其他,不是一般工匠能干的活,非造船大家不可督造。

院子里有十来个工匠在干活,看样子生意清淡的很。因为孟康是逃犯的身份,不敢去繁华的地方,只能躲在这偏僻的地方,生意不多。

一个工匠过来问柴林:“老板,要做船吗?”

柴林问:“十来丈的蜈蚣船能造不?”

工匠摇摇头:“咱这就是造此小船,最多三丈的。没造大船的材料。”

刘唐喊道:“康老板在吗?”

没一会儿里面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能有一米八五左右,年纪不大,三十多岁。浓眉大眼,但是偏偏生的皮肤白皙。身上只穿一件单衣,肌肉发达,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孔武有力。这就孟康,擅长制造大船的。

“刘唐兄弟,你怎么来了。”孟康迎上来说。

刘唐笑道说:“找你有要事,咱们去屋里说。”

孟康见刘唐身后两个汉子,我为首一人气度不凡,一看就是不是普通人。这两个汉子身穿劲装,腰间挂着宝刀。

孟康说:“好好,三位快请进,只是屋内狭窄。”

这是租赁的农家小院,泥墙草房,屋内光线不足,大白天的也不明朗。

孟康挺热情,为大家找来椅子坐下。

刘唐说:“孟康兄弟,你不是经常念叨柴大官人啊,今天我给你带来了。”

孟康看着柴林说:“沧州柴家庄,柴大官人?”

柴林说:“正是在下,昨日偶遇刘唐兄弟,听说你在这里特地来找你造大船。”

孟康纳头便拜,说:“柴大官人一直是我最崇拜的人,今天得见真人,真是幸会幸会。”

柴林连忙把孟康兄弟扶起来说:“何故行此大礼。”

孟康说:“哥哥庄上造的东西让孟康万分佩服,手摇洗衣机、四轮马车、木工锯,竟然没有一种能仿造的,多少作坊想仿造都是粗制滥造,跟本造不好。实不相瞒,手摇洗衣我也仿造了,可是转轴那跟本做不出来,哥哥庄上的工匠太厉害了。”

“噢,原来孟康兄弟还这么关注柴家庄。那个转轴我们管他叫轴承,是钢制的,的确不好仿造。”柴林说。

孟康笑道:“哥哥说笑了,现在做木工的,有谁不知道柴家庄的。柴家庄的木锯、手摇钻、凿子、木工斧、卷尺、米尺虽然价格贵,但是质量比其他作坊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柴林挺自豪,没想到代理商卖的还行,影响不错嘛。

柴林问:“孟康兄弟,为何院子中造了如此多的桔槔?”

孟康苦笑道:“我这身份哪里敢去繁华所在,躲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无非就是造几艘小渔船。今年春旱厉害,百姓灌溉土地需求比较大,附近的农户拿木材来,帮他们加工一下,赚点手工费,好养活工人。这十几名工人都是军匠,受我的牵连也还不了乡了,只能勉强糊口。”

柴林说:“我那庄上做海外贸,要从沧州跑到非常远的地方,跨越大洋,不知道孟康兄弟能造大船不?”

孟康笑道:“要说造船那可是我的老本行,只要材料充足,不克扣工人工资,不管是福船、沙船还是蜈蚣船我都会造,用脚踩踏的海车船我也会造,一般能用十五年以上,质量没得说。”

“福船、沙船我那庄上已经有了一个造船坊正在造着,现在第一批七艘福船,三艘沙船已经在船台上了。因为我这船要一直向东航行,跨越大洋,沙船吃水浅,只适应近海。福船有密封水仓,扛沉性好,可是航行速度不行,跑跑南洋没问题,真要跑东洋还得换新船才好。”柴林说。

孟康点点头,说:“东洋比南洋风浪还大,福船船楼太高,容易发生侧翻,要去东洋势必要更新船型。只是不知道哥哥想造什么样的,我来给哥哥画个船图。”

柴林说:“拿纸笔来,我画个大概吧,孟康兄弟快快如何。”

手下人找来白纸和做木工用的炭笔来,柴林刷刷刷的画了起来。

这是一艘盖伦船的船图,艏楼去掉了,只保留了艉楼,有大甲板。中间三个正桅杆,首尾还有两个小桅杆。尖底大舵,尾巴上竟然还有一个圆形的东西。

盖伦船也好,福船也好,终归是船,差别虽然很大,但是共性的东西很多。

画了好一会儿,柴林才画了个大概,这船型线条流畅。孟康说:“哥哥真是当世大家,艏楼去掉了,只保留了低矮的艉楼。三层的船舱,装货量很大,尖尖的船底稳定性好。艏部的斜拉桅杆挂的三角帆增大了受风面积。这船比福船有很大的优势,更适应快速航行。而且操作性也更强。只是我有一点看不懂,就是船尾水线下的这个圆形的是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