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二百三十四章 程婉儿的套路

大宋铁甲军 第二百三十四章 程婉儿的套路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很快丫鬟上菜,桌案上放了两个菜,一个是黄河鲤鱼,一个是干果拼盘,一壶酒。

程万里说:“本官历来简朴,但是唯独爱这黄河鲤鱼,明明是鱼肉,偏偏吃起来像羊肉一样劲道,只是近年来捕捞太过,产量一年不如一年了。”

柴林有些吃惊,说:“东平府湖泊河流到处都是,千沟万港如何会鱼减少了?”

“去岁春初蝗灾,夏粮减产了三成,百姓恐慌,许多农户不敢吃粮食,转而去河中捕鱼,致使鱼大大减少,再则水泊之中水匪盘踞,虽然说不曾出来抢劫,但是捕捞渔货,也减少了河鱼。”程万里解释说。

“没个长远发展是不行的,不如这样设立一个春天休鱼季节,给鱼儿留出来产卵的季节,不用太长,两个月就行。从二月十五一直到四月十五,这期间任何天然水域都不得捕捞。另外鼓励养殖,改捞为养,沿岸的小湖泊、水塘、养殖为主,这样减少野生鱼的捕捞量。”

就在柴林和程万里聊天的时候,贾师爷正在门房鼓捣柴林的火铳呢。

这玩意结构倒是很简单,有个机关,一按机关卡扣就开了。贾师爷研究了一会儿,发现这也太简单了吧,就是个铁管子里面装填了火药,扣动扳机就给打着火了,砰,就响了。

贾师爷那记忆力可不是盖的,比扫描仪器都管用,很快就把结构记下了来了,轻轻放回去,在草纸上画了一副图,然后假装没事人一样迈着方步来到了客厅。

“老贾,跑哪去了,等你半天了,快来喝点儿。”程万里说。

贾师爷说:“去司农衙门转了转,东阿县为送来了几头精品黑驴,重达八百多斤,甚至好奇,我过去看了看。”

柴林说:“贾师爷对农事还很精通?”

“这是自然,耕田读书,是我两大爱好。”

“刚才程大人感慨东平府的渔获已经开始减少了,不知道贾师爷可有什么办法?”柴林问。

贾师爷说:“本地有百姓稻田养鲫鱼鲤鱼,除了收获水稻还能获得二三百斤的鲫鱼、鲤鱼,甚是不错,今年打算少量推行一部分,看看是否真的能产生好效果。另外鹅、鱼同塘也是不错的养殖方式,大鹅和鸭子不同,它不吃鱼。各县今年开始大力推广生猪养殖,一家一户的农民,少养二三头猪,不仅能充分利用粮食下脚料,还能生产猪粪肥田,正所谓猪多粮多,粮多猪多。猪粮多了,整个东平府的情况就好起来了,这就是猪粮安天下。”

这个时代没有大工业,工业实际指的手工业。农业、工业、商业,三大块。最重要的还是农业,农业首推粮、猪。王安石曾经提出猪粮安天下,地方考核还是很注重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的,你这个地方猪养的多,老百姓过年能吃上点肉,那就是政绩很好。推全国来说,要是没有大的灾荒,老百姓能粗茶淡饭的吃饱了,过年杀头猪,那就是可以大书特书的盛世了。

程知府、贾师爷掌管的一府之地,不可能去做具体的事情,要做的是政策指导,这点和柴林这个村长是不一样的。柴林是村长,很多的时候要自己做事情,做给农户看,然后农户才会跟着做,带着农户干。

“贾师爷真大才。”柴林赞叹说。

三人喝了点小酒,畅谈官场上的一些趣闻,互相吹捧一下。

贾师爷问:“港口的市场什么时候开始建造啊?”

“预计三月后开始,规划设计、订购材料都得耗费时间,着急不来。”柴林说。

这顿饭吃到天都很黑了才散去,柴林走了。

贾师爷说:“这小伙子不错,程大人不考虑一下?”

程万里说:“柴庄主人品才学没得说,家财万贯,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还是很担心的。不说这个了,顺其自然吧。”

贾师爷回去休息了,程万里回到后宅,自家女儿程婉儿还没休息呢。

“刚才那柴庄主,你可曾看见了?”程万里问。

程婉儿说:“嗯,和丫鬟玩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

“爹要是把你介绍给他,你同意吗?”

程婉儿一脸的娇羞,说:“婚姻大事,都是父亲做主,女儿哪敢乱言。”

程万里一看,坏了,自己女儿看上柴林了。女儿回答的那都是套路,看着满意就会说全凭父亲做主。要是看了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多陪爹爹两年。

“枭雄勿进,这小子就算什么大志向,那也是个枭雄人物,杀人如草芥,一身的武艺非比寻常,爹还得考虑考虑。”程万里叹了口气回房间了。

柴林出了府衙,回到了马车上。

典正南说:“哥哥啊,你再不来我就要饿死了。”

“你那不是拿了一包零食啊,怎么还饿成这样。”柴林说。

“那么点零食还不够塞牙的,我和解宝担心你有事情又不敢离开,只能饿着了。”典正南说。

柴林说:“我也饿了,就一条鱼我把鱼刺也给吃光了。解宝,咱们走,找地方吃点好吃的。”

解宝说:“好嘞,哥哥坐稳了。”

解宝一晃鞭子,启动马车,缓缓前行,从城北往城南赶去,因为府衙附近不是衙门就是官宦人家,根本没有饭店酒楼。

行了四五里地来到城南,街道上渐渐热闹,忽然传来一阵羌笛歌舞之声,前方一座辉煌的三层酒楼格外的醒目,酒楼前面好大一块沙地,两头庞然大物的骆驼趴在那里。

典正南说:“哥哥,这里不赖,门口还两头大怪物。”

柴林看了看,楼上挂着数十灯笼,巨大的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敦煌会馆。

敦,大者。煌,辉煌。敦煌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盛唐时期住着月氏人、吐火罗人,现在这个时期以回鹘人居多,其他各部落也多有分布。

典正南说:“看着挺好,要不从这吃点。”

“估计挺贵吧,要不咱换家?”解宝说。

柴林道:“看着是挺好,刚刚程大人奖励了几百亩地一座酒楼,咱们就吃好好吃一顿庆贺一下。不过要注意些,这些西域人咱们饮食习惯不同,他们只吃牛、羊、骆驼。”

典正南说:“哥哥放心吧,有吃的我不说话。”

人看衣裳马看鞍子,两匹白马拉着的四轮豪华马车在酒楼门口一停下来,立刻就来了一位身穿黑色锦袍的堂管,说:“欢迎贵客。”

柴林说:“可还有吃的。”

“有上好的羊肉、葡萄干、马奶酒。”堂管说。

“好的。”

柴林、典正南先下车,解宝去后院安顿了马车才回来。

一进大厅就是浓重的西域氛围,墙壁上画着飞天的壁画。中间几个西域美女光着脚丫正表演歌舞,旁边西域乐师敲打着充满西域风情的手鼓。

两侧的饭桌都是用雕花的木板隔开的,相互打扰不到彼此,但是刚好看到大厅中间的歌舞表演。

柴林等三人来到二楼隔间,伙计拿食谱过来问:“三位客官,想吃点什么。”

柴林一看这价格也还算凑合,贵是贵了点,但是不至于吃不起。当即点了六十斤水煮羊排,葡萄干、大枣等配菜的干果,还有红色的葡萄酒。

伙计惊呆了,从这干了三年了,第一次遇到三个人点这么多羊排的。但是又不敢问,只好通知厨房上菜。

这里羊排完全按照西域的做法来的,羊排冷水下锅,葱姜蒜酱油醋都不用,只加盐。选用的是成年山羊,肉味肥而不腻,口感很好吃。

柴林、解宝边吃肉边欣赏西域的歌舞,听着羌笛、手鼓,这才叫生活。

三楼,敦煌会馆的老板房间,这老板倒不是西域人,而是标准的中原人,三十来岁,一脸的威严,手里把玩着一对核桃,掌柜的敲门进来。

“老板,来了三个硬点子,前几日砸了画眉阁的人。”掌柜的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