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铁甲军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惊为天人

大宋铁甲军 第二百一十五章 惊为天人

作者:家家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2:44 来源:笔趣阁

凌云道长说:“纸张无非是写字、画画,再有就是富贵人家擦嘴如厕之用,虽然赚钱,可是销路不会太大啊。”

“江浙一带的竹纸售价昂贵,非富贵之家不能用。但是咱们这早的可是芦苇纸、草浆纸售价便宜,中等家庭都能接受。而且只要用这纸张以后,就习惯上了。”柴林说。

凌云多聪明的人,立刻想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市场,惊叹说:“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啊,财富源源不断的过来。”

造纸坊柴林打算一下上马两家,一家在柴家庄,一家在东平府。两家造纸坊准备以芦苇纸、草纸为主,主打中低端的用纸。

出了实验场,又来到了旁边的粮食坊。

凌云道长和道童被深深的震撼到了,三台机器,六个捂着面罩的壮丁在加工粮食。

小麦从上面倒进去,面粉从下面流出来,麸皮流到另外的容器里。

洁白的面粉五十斤一袋子,过称准确了之后交给旁边的两个妇女,妇女们拿着针线,熟练的缝口。

如果说纸张的利润凌云道长理解不了,但是粮食的利润他可是太了解了。

“庄主,一个时辰能出多少面粉?”

“一个时辰六千斤左右面粉,一千多斤麸皮。”柴林说。

凌云道长一盘算,要是一斤面粉赚一文钱,那就是六千文,完全的赚钱机器。

再后面一排房间,一看还是三台这样的怪物,正在加工的是小米,谷子倒进去,小米和米糠分别出来了,只是速度没有小麦这么快。小麦磨粉和谷子打米是两种工作方式。

柴林说:“这个加工小米的,速度慢点,一台机器一个时辰才一千斤。粮食运输费用高,利润微薄,我看重的其实是粮食的下脚料。麸皮、米糠、稻糠,是我庄上最需要的,养猪、喂马离不开这些东西。”

凌云道长问:“庄主让我看这机器,不会是想让我去沧州负责米坊吧?”

柴林笑道:“哈哈哈,军师说笑了,这种事情一个掌柜的足够了。道长有经天纬地之才,功参造化之能,我岂能让道长去加工粮食。我带军师过来是让军师看看咱们柴家庄的实力,不出旬月在高唐、东平府再开两家粮食坊,源源不断的为庄上赚钱。走,咱们去海边,让军师看看咱们的新船如何?”

柴林给凌云道长、道童二人各自配备了一匹身材矮小壮实的铁蹄马,别看铁蹄马肩高才一米三左右,但是这是两匹走马,不颠簸,骑乘舒坦。

一行人到达定海港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候了。

这段时间工匠们已经完成了十艘蜈蚣船的改造,全部加装了锅驼机。

阮小七带三艘蒸汽船去登州府拉煤炭去了,水军一营副将徐探海正在港口内操练呢。

当即岸边鸣号,把徐探海叫道岸边来。

“大人。”徐探海下船规规矩的给柴林施礼。

柴林说:“徐副将,训练的如何了?”

“进展很快,风帆和蒸汽机配合,有风时候使用风帆和蒸汽机,一个时辰能航行一百二十里左右。无风和逆风时候收起风帆,只用蒸汽机,一个时辰也能跑一百里左右。”徐探海说。

柴林介绍凌云道长说:“这是咱们乡兵新来的军师凌云道长,准备起航,带着我们去试试船的速度,顺便看看海,钓几条鱼给军师接风。”

徐探海马上施礼,说:“参见军师。”

“徐副将客气了。”凌云道长说。

一行人上了蜈蚣船,这船很小,长三十米,宽五米,吃水很浅,三桅六帆。

蜈蚣船调转了船头,刚好今天有风不大,扬起风帆,蒸汽机也开了。

刚开始的时候,凌云道长还拿着拂尘站着船头装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可是出了港口,风大了起来。水手不断调整船帆的角度,让船获得了风力。风力加上船尾螺旋桨的力量,让航速快了起来,大概也就是时速七十里那样,换算一下也就是时速三十五公里,这速度对于柴林来说那就是外卖员送外卖的速度,实在感觉不到什么。

但是对于凌云道长来说那就惊为天人了,如果说造纸、粉碎粮食还只是赚钱的话,那蒸汽船就是妥妥的打仗利器了。

凌云说:“庄主,贫道总听见轰轰隆隆的声音,好像有人在船舱踩踏水轮,可否让贫道一观?”

柴林笑道:“军师说的那是海鳅船,需要人力踩踏水轮,军师随我来看。”

柴林带了军师、典正南、解宝等几人进入船舱,船舱里就两个操作工,一个还在那睡觉,另外一个在烧锅炉。

实际上这种小锅驼机跟本用不到两名操作工,不过作为水军的战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安排了两个操作工,一是懂得熟练操作,二是懂得机械的简单维修。

柴林说:“就是船尾的这个轴转动的浆推动的船,并没有人踩踏。”

凌云道长噗通就跪下了:“贫道自以为自己学究天人,见多识广,今天才算是开眼了。有此利器,征服了海洋,庄主真是天选之人,贫道以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柴林连忙把凌天拉起来,说:“军师何故行此大礼呢,快快起来。”

凌云道长,起身说:“庄主才学天下断无第二人,此等利器能获利数万万贯之多,堪比那汉刘秀。”

柴林看看左右并无外人,说:“军师慎言呐。”

“噢,呵呵,好的,贫道下次一定注意。只是不知道这船消耗如何,一次能航行多远?”凌云道长问。

柴林解释说:“这是蜈蚣船,吃水浅,一般都是沿着海岸线行驶。风力合适的话一百里也就几十斤煤炭,逆风和无风的时候比较费,一百里得一百多斤煤炭。当然了,如果没有煤炭用木头树枝也是可以的。”

凌云道长那道童说:“庄主、师傅,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来,不知道当讲不讲。”

柴林说:“都是自己人,有话说就是了。”

“我记得是师傅曾经说过,前行年曾经在琼州住过一段时间,琼州岛上大面积的荒田无人耕种。既然沧州发展到了瓶颈,为何不去琼州,或租、或买,数万亩良田就可以发几个村落。师傅不是说过吗,盛世的珠宝,乱世的粮草,在琼州积草屯粮再好不过了。”道童说。

凌天道长说:“你小子还挺厉害,为师刚想说呢。神宗年间,官府曾经移民数万到琼州岛,可是一来思念家乡,二来有交趾人经常杀人放火,导致大片良田荒芜,无人耕种。”

琼州,就是海南岛,在北宋末年的时候还属于超级荒凉的地方,宣判一些重犯的时候才会发配琼州岛,偌大一个岛上也没几万人,不过设置的有琼州府,算是朝廷的正式领土。但是地处边疆,北方的一大摊子事情都管不过来,哪里有人注意到这天涯海角的地方。

柴林问:“军师,那琼州岛上土地如何?肥沃吗?”

“水田种水稻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种高粱或者冬季种瓜种菜都是好选择。别人种我感觉不行,但是咱们种,我感觉太行了。蒸汽船日行千里,从这里到琼州最多七千里地,跑慢点半个月也到了,从琼州冬季往北方运输耐放的瓜菜,那利润可以说高的没边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