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塞外江南 >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件事情在确定之后,没用几天就传遍了整个华夏,因为在华夏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一个人出资几十个亿给村民们修建房屋,而只要求村民们象征性的出一点,这可不是像媒体上那样所说的炒作,而是切切实实出现的事情。

就这样杨家沟、杨承志再一次被推到了浪尖上,华夏的人们也不在怀疑杨承志是故意炒作还是什么的。

这一年多天气杨承志在媒体上露面的次数也太多了点,差不多比什么广告之类都出名,以前的神奇哥,再到后来的小神医,到现在自己大掏腰包给修建复古村落。

到了最后,杨承志这一年来在杨家沟所作的事情也被人们传了出去,在经过媒体一加工,杨承志俨然成了杨家沟的财神爷。

一年来天气把杨家沟从一个刚刚解决温饱的落后的山村变成一个吃穿不愁的小康村落,单单是一年的年终奖金最少就是十万华夏币,这可是在华夏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待遇。

再加上去年修建起来的学校,学校的设施不敢说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起码在华夏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

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这一切不说,就是单说学生的消费,学生基本上不用花费,只要学习用功,还能给家里赚一笔额外的收入,同时学校供给学生的饭菜基本也是不要钱,但是吃的东西在华夏的其它地方可是没有的。

有人专门给杨承志的杨家沟学校统计了一下,一个学生在这个学校上三年学的话,不说自己花钱了,要是品学皆优的学生的话,就可以从学校带回家至少二十万华夏币。

再说那些教师了,待遇好不说,也没有什么明争暗斗的事情,听说杨承志发话了,要是今年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和去年一个样子的话,等今年这个学期结束的话,每个教职员公奖励一辆价值一百万华夏币的轿车。

所以说现在杨家沟的学校俨然成了平城教育界特别关注的地方,平城甚至于平城之外的很多地方的学生教师都想进入杨家沟学校。

可他们也只是这样想,学校的校长石浦雷早就发出通告,就是你学校好不会自立或者有其他不少的毛病的话,学校拒绝接受。

当年被人看不起的石浦雷现在在平城地区成了一个名人、名校长,很多学校都想聘请石浦雷到他们学校去担任校长。

可石浦雷却说过除非杨承志把他从学校开除出去,要不然的话他是不可能离开这个能让他自由发挥的地方。

自从石浦雷一家到了杨家沟学校后,杨承志除了学校需要资金之外,其余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去过问石浦雷。

这让石浦雷一家感到暖心,两人再以前根本是素昧平生,可杨承志就这样放权给他,石浦雷在感动之余,也是尽心尽责的管理好学校,他想用他的努力回报杨承志的知遇之恩。

再说了,杨承志给石浦雷开出的工资虽说在同类的学校也不算是太突出的,可别忘了就一个学期的年终奖励就是一百万华夏币。

这在其他学校甚至于一些大中型的企业也没有这么高的奖励,就说这奖金的事情,别的学校就深感头痛。

现在的石浦雷一家,就在过年的时候回到石家会几天,在过完春节之后就又回到了学校,石浦雷一家在没事的时候,就在学校清理学校院子的垃圾。

现在的杨家沟学校,就和平常一个样子,院子不能说是一尘不染了,但起码也是干干净净。

其实石浦雷不知道的是,杨承志和村支书杨凤山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打算把石浦雷一家作为杨家沟第一个外姓住户给迁移进来,以表彰石浦雷这大半年为杨家沟教育做出的贡献。

他的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村支书杨凤山以及村里其他干部的同意,杨家沟现在缺少的就是人才,他们都知道杨家沟要想持续发展,人才是首要的条件。

他们也知道石浦雷在收到欺压之后,石家会的村民们都是冷眼对待,所以石浦雷一家对于石家会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现在石浦雷一心都在学校,所以他们才想到了把石浦雷的户口迁移到杨家沟的想法。

至于到时候石浦雷同不同意他们就不知道了,要是石浦雷同意的话,他们就会立马找人给石浦雷办理迁户手续。

至于其他在杨家沟的那些人,现在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杨承志那里居住,要是他们能为杨家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不会玩什么鬼心眼的话,他们也打算给这些人办理杨家沟的户口。

在杨承志和村支书杨凤山他们商量过后,杨承志决定在杨家沟多修建一百套古院落,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可以作为客房。

要是有什么人才或者为杨家沟做出巨大贡献,杨家沟可以作为奖励,奖励一套复古院落,这些只不过杨承志没有说给别人。

在决定重新修建杨家沟的时候,杨承志已经联系了远在陕省温家庄的温八角老爷子,让老爷子找温家庄那些专门修建古院落的温家人过来帮忙,至于说花费的问题,这都是小事。

温八角老爷子听到杨承志打算在杨家沟也修建想温家庄一样的复古院落之后,大为赞赏,答应在几天之内,庄子内懂得这种复古院落的温家人就会到齐。

到最后,温八角老爷子要求杨承志在杨家沟修建一座中医珍堂,一来是重现当年杨家中医,二来到时候派温家的年轻人过来跟随杨承志学习一下。

听了温八角老爷子的话,杨承志也觉得无语,真要是开了中医堂的话,这一天就别想清闲了,不过既然老爷子提出来了,杨承志只能答应。

为这事情,杨承志还专门跑了一趟大队,和村支书杨凤山等人商量了这个事情,虽说自己是出资者,可他也不会对杨家沟的规划指指点点,有什么事情他也的去和村里的干部商量一下。

听杨承志说出在杨家沟修建一个中医诊所,立即拍板同意,虽说杨家沟现在人们生活有所变化,可人们不可能一直不头疼脑热,要是真要有个小毛病的话,村里有这样一个地方,他们也省的到县城去跑。

以前他们不知道杨承志还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可从过完年到现在他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杨承志大展神技救治病人,听说还把两个医院判了死刑的绝症患者给治疗的差不多了。

就在杨承志家里、村里、平城三医院三个地方来回跑了,他对于媒体或者人们的说辞根本没有在意。

他总觉得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开心管别人怎么说,更何况他这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只要自己心中的梦想实现了管他别人怎么去想去说。

就在杨承志决定把杨家沟打造成一个像温家庄一样的古村落的时候,外界除了赞誉和怀疑这片声音之外,最多的还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们想移民到杨家沟。

不为别的就单说一套价值在好几百万华夏币的院子就是这些人想往的,真要是能移民到杨家沟的话不说有了房子,就是轻松的工作个一年起码也能收入个几十万华夏币,这要比在其他地方累死累活干上几年收入的还多。

这些人有了这些想法,他们立马把这种想法变成了现实,他们通过多种关系,托门路问熟人,想把户口迁移到杨家沟。

可忙活到最后,却得到了一个令他们无比沮丧的消息,杨家沟要想迁移进一户人家可以,但是必须的要在以前或者以后为杨家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的人才可以迁移到杨家沟。

可问题是以前杨家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们知也不知道,现在人家杨家沟的致富带头人杨承志随手就能拿出几十亿华夏币为杨家沟建造复古院落。

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杨承志也有能量,要不然的话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他也不能赚到那么多的钱财。

到最后,有一些有心人把注意打到了村里那些年轻人的身上,现在杨家沟有年轻人或者是单身的老年人都成了人们首选的目标。

这一段时间,这些人的家中满是说客,甚至有的亲自上门搞推销,希望杨家沟的单身青年男女能看上自己,让自己也成为半个杨家沟人。

就在这一段时间内,杨承志剩余下来的那些单身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就是村里以前因为贫穷娶不过媳妇的那些大龄青年或者中年也找到了另一半。

不过就是在他们在找另一半的时候,杨承志也私下调查了一下这些人的底细,不是说杨承志不愿意让他们成为杨家沟人,主要是杨承志害怕到时候这些人是抱着别的目的过来的,到时候不说那些蒙受了欺骗的村民,就是他这个出资者也不会好受。

这一调查不要紧,这其中还发现了好几个带有别样目的的家庭,这几个家庭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家庭,这些家庭大都是依靠诈骗为主。

杨承志当然不会客气,立即把这些家庭所干的事情告诉了检察机关,这些家庭的下场可想而知,偷鸡不成却失了一把米。

没有在杨家沟弄到一套几百万华夏币的古院落,倒把自己送进了天天咸菜馒头的冰冷监狱,要是他们能想到这一点的话,就是白让他们来杨家沟居住,他们也许也不愿意来吧。

有了这件事情,杨家沟的村民们都多了个心眼,各自找对象的时候,都要相处一段时间,要是对方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话,他们可不会客气。

现在的杨家沟人不说是在昊天县了,就是在平城这个地区说起杨家沟人,人们都是羡慕的要命,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身在杨家沟。

而那些以前看不起杨家沟村民把自己女儿嫁到别的地方的那些人,简直后悔的想上吊,现在他们嫁到外地的女儿最好的也就是个小康人家。

可就是小康人家也定不上人家杨家沟那些人啊,不说别的就说去年的年终奖励就是十万华夏币,他们怎么能有,更何况今年人家要修建价值几百万华夏币的院落,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想也不敢去想的。

而那些老实巴交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是看上杨家沟姑娘或者是小伙为人品性,而和杨家沟的村民结成亲家的老实农民,现在可是翻了个身。

以前看不起他们的人现在都过来巴结他们,以前说他们土鸡配野狗的人们,现在都闭嘴了,他们现在都不敢正面和那些和杨家沟接亲的村民们说话了。

以前看不起的人,现在人家就是凭借女儿或者媳妇都能从杨家沟得到莫大的好处,不说别的就是杨家沟去年的招工,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和杨家沟过去一样贫穷,所以杨承志酒厂招工大都是从这些人中间选取的。

这些人只是在杨承志的酒厂干了不到半年,除了每月六千的工资外,还拿到了十万华夏币的年终奖,这可是他们几年都赚不到的。

他们现在都后悔,为什么当初就贪图那几千华夏币的彩礼钱,不愿意让女儿嫁到杨家沟,或者不让儿子娶杨家沟的媳妇。

他们还听说,今年杨家沟修建村子,修建村子的工人一个月就能给到上万华夏币,并且这些工人还是从杨家沟附近的村里选取。

真要是那样的话,他们又没有了希望,他们现在就想怎么能喝杨家沟的村民们又所联系,到时候,只要杨家沟的村民和杨承志说上一声,他们就会去杨家沟工作了,一个月一万,只要在杨家沟干上半年,那自己的生活就能大大的改善了。

就在这些人施展浑身解数和杨家沟的村里有所挂链的时候,杨承志却是忙里偷闲,见到了已经搬到杨家沟差不多一个多月的常久全和他的妻儿以及那天晚上好心搭载了他一段路的常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