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塞外江南 > 第七百六十章 胡家窑头

塞外江南 第七百六十章 胡家窑头

作者:黄土守山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43 来源:笔趣阁

知道自己即将有一套杨家沟的住房,张武恨不得马上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家人,他们马上就能成为杨家沟的一员。UU小说,uu234

他能想想出如果家里人知道他们能成为杨家沟的一员,那在他们那个地方会引起怎样的轰动效果。

现在别说是昊天县成了,就是三晋这个煤炭大省也知道杨家沟斥巨资重建杨家沟,每一套住房的价格至少在几百万华夏币。

但是这些房屋也是对于杨家沟的住户,其他外来的人口别说是拥有这样房屋,就是想把户口落在杨家沟都办不到。

他们可是听到不少传闻,有很多人都想把户口落在杨家沟,因为这样就是他们不能拥有住房,要是杨家沟有什么活动的话,他们也可能得到分红。

但是杨承志曾经立下规矩,没有对杨家沟做出贡献的,就是以前是杨家沟的村民也不可能重新把户口落在杨家沟。

而现在自己别说是能到杨承志手下打工,就是全家的户口都有能落到杨家沟,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为天大的好事。

孩子能到杨家沟这个现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学校接受教育,妻子也可以不再作为一个家庭妇女每天抱怨,自己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只要杨承志的酒厂不倒,自己就是八十岁的时候也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送走杨承志之后,张武赶忙给家里的妻子打了个电话,他这样一说,妻子还特意看了一下日历,想知道今天是不是四月一号。

他的妻子根本不相信他们全部都能到杨家沟定居,要是他说又揽下什么工程,他的妻子或许会相信,他说能到杨家沟定居,他妻子根本不会相信。

张武见妻子不相信,一着急立马开车回家和媳妇解释这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临走的时候,张武还特意把杨承志带过来的图纸带上作为证据。

杨承志可不知道他离开之后张武给家里打电话的事情,他出了指挥部径直朝打谷场走去,按道理现在杨凤山也在打谷场。

在路上的时候,杨承志碰到不少出地干活的村民,知道杨凤山正好在家没有出去,杨承志和村民打完招呼就赶往打谷场。

现在这个时间正是人们出地劳作的时间,虽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大有改善,但是因为杨承志的缘故,所有的村民并没有因为生活大大改善而不去地里劳作。

他们都知道杨承志虽然给了他们最大的帮助,但是还不愿意让他们扔掉传承了几千年的耕作。

这也是杨承志为什么一直努力去承包村名的土地,让他们还是帮忙耕种,这也是杨承志的一个初衷。

别说是杨家沟的村民了,就是在酒厂上班附近村子的村民都知道杨承志不想让他们荒废田地,他们在工作之余还是要回到村子去耕种他们的一亩三分地。

到了大谷场上,杨承志惊讶的发现,原本那些不易防火的毡子制成的帐篷都消失不见,打谷场上都变成了那种用铁皮的简易房屋。

换成了这样的简易房子,打谷场上一下变得整洁多了,最起码不用担心人们抽烟的时候就能引起火灾。

这一切肯定是杨凤山和村里的几个支委商议后的结果,现在村民的生活条件好转,他们也都不愿意有什么意外发生。

杨承志四下打量了一下,也没有见到那些天购买回来的那些帐篷到什么地方了,村子里面的房子都拆掉了,按道理说那么多帐篷还在这个地方,可并没有看到什么大的房子,也没有看到外面存放这些帐篷。

想事情间杨承志已经到了打谷场上,留在打谷场上那些年老或者照看孩子的村民都很高兴。

杨承志出去差不多也有四天左右的样子,他们这些人几天没有看到杨承志的话,干活也没有精神。

现在的杨承志俨然成了所有杨家沟人心中的支柱,以前就是杨承志在大门前站上一会,人们也觉得他们做事就有了方向。

但是当杨承志一走上几天,他们都感到做什么事情也无精打采,这要不是还有杨凤山的话,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杨承志和这些村民都打了个招呼,问出杨凤山所在的房间,就转到杨凤山那里。

到杨凤山家里的时候,才知道杨凤山为什么没有出去,杨凤山正在家里做表统计。

杨凤山看到杨承志脸上一下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给杨承志倒了一杯水后,杨凤山说道:“承志,你过来的正好,我还正打算给你打电话”。

“凤山叔,怎么了有什么急事”。

“也不算什么急事,你走后海燕和我说了一下,我过去把你弄回来的种子都拉过来,按照村民们的田地亩数统计了一下”。

听杨凤山这样说,杨承志点了点头,“凤山叔,是不是留下来的种子不够,不够的话咱们在想想别的办法,咱们在种植一点其他的作物”。

杨凤山摇了摇头,“种子足够,还有不少剩余,以前咱们规划种植黍稻的地方肯定用不了这么多的种子,我想是不是再在其他地方种植一些”。

杨承志长出口气,他还害怕从空间拿出来的黍稻种子不够,原来是种子足够,种植黍稻的田地不够了。

氧化层至想了一下,“凤山叔,今年咱们就按照规划的亩数种植,其他地方咱们大都种植上沙棘,再说黍稻这种作物必须有水源,咱们村子也只有水库附近那点能上水”。

杨凤山听杨承志这样一说,张了张嘴没有说话,显然他还有话要说,只不过还有顾虑没有说出来。

“凤山叔,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有什么就直接说,咱们又不是外人”,杨承志呵呵一笑。

“不知道咱们相邻的胡家窑头的人怎么知道咱们种植的黍稻种子还有剩余,他们村支书胡军过来找我商量,是不是能把剩余的种子卖给他们,他们也想种植黍稻”。

听到这话杨承志不由的一愣,从小在杨家沟长大的他当然知道胡家窑头,胡家窑头和杨家沟的情况差不多,在昊天县都是算那种经济条件几位落后的村子。

胡家窑头就在杨家沟村西五里,以前小的时候,杨承志没事干的时候,经常喝杨利军到胡家沟去玩。

由于两个村子相距不远,所以对于这个胡军氧化层至也知道,这个胡军是一个军人出身,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所在在那个和杨家沟差不多的村子威信很高,从退伍回来一直都是胡家窑头的村支书。

“凤山叔,你难道没和他说种植黍稻的条件”。

“说了,那老倔驴不听,他说他种了四十年地了,还从来没听说这种有选择性的作物,他说两个村子相距也就是五里,他们村不少田地正和咱们种植黍稻的田地紧挨,咱们能种,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种了”。

说这话的时候,杨凤山一脸的为难。

看到杨凤山这个样子,杨承志心里一笑,他知道杨凤山和胡军算是发小,在他小的时候,经常见到胡军时不时的去杨凤山家喝酒。

“凤山叔,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事情”。

“我也不知道,承志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杨凤山想了一下说道。

“什么话,你就说吧,我还年轻很多事情没凤山叔想的周到,很多事情还的你们这些长辈给我拿主意”。

杨凤山目光复杂的看了杨承志一眼,“承志,我想问你一下,你回村办酒厂药坊以及承包村里的田地的目的是什么”。

听到这话,杨承志一下愣在那里,回村将近两年的时间,还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可不知道杨凤山今天怎么就问出这个问题。

“凤山叔,我在外面呆了几年,看到别的农村几年前就发展起来了,我回村办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让咱们这个地方的人们尽快富裕起来,不要在想以前那样孩子们最终只能到外面干一些苦力活”。

杨凤山听杨承志这样说完,满意的点点头,他就是欣赏杨承志的这种性格,现在社会中有这种思想的青年几乎没有。

“承志,你也知道胡家窑头和咱们村相距五里,那个村子中有咱们村嫁过去的闺女,也有嫁给咱们村的媳妇,咱们村富裕了,是不是也应该帮助他们一下”。

杨承志也知道两个村子的关系,虽说相距五里,但是两个村子的人彼此相熟,正如杨凤山所说两个村子一直通婚,所以两个村子的村民大多数都和对方有一定的亲戚关系。

现在杨凤山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想让杨承志也帮助一下胡家窑头,让胡家窑头的人也走上富裕。

杨承志挠了挠头,其实他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当时想的是先让杨家沟的村民富裕起来,而后慢慢的向周边辐射,最终让他们这个地区的人都慢慢富裕起来。

那个时候的他一直打算先用五年的时间让杨家沟的人们彻底摆脱贫穷,这样村民们也可以带动周边村子的亲朋好友共同致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