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塞外江南 > 第四百九十六章 难以研究的黍稻

塞外江南 第四百九十六章 难以研究的黍稻

作者:黄土守山人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7:43 来源:笔趣阁

周国成见杨承志这样说,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带着黍稻的种子回去研究,具体最后能不能研究出增产的方法,这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反正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他算是圆满的完成了,能带回黍稻的种子这说明杨承志还是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要不然的过来的是别人的话杨承志还不一定让往回带黍稻种子呢。

其实在过年那几天人们在第一次吃食炎帝糕的时候,杨承志家中的那几个老爷子也曾经和杨承志提及过把黍稻到其它地方。

杨承志当时也不好意思推脱只能交了实底,当这些老爷子知道黍稻产量太低,这话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没想到这几天铺天盖地的报道说的都是黍稻的事情,这不就连华夏政府也出面派过来周国成,大打亲情牌,想让杨承志交出黍稻种子。

结果没成想,杨承志痛痛快快就把黍稻种子叫出来了,可就是种植的技术死活也不同意,这让这些老爷子也没有办法。

人家杨承志都说了,自己这种技术是从一本孤本古籍中学到了,要想种植的话还需要一个中药配方把这些中药加在水中浇灌的话黍稻才能增产。

这种方法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因为中药的成本太高,要是种的多的话黍稻泛滥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听杨承志这样说,家中的那些老爷子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华夏的农科院了,希望他们能像水稻一样研究出新一代的黍稻,这样的话就可以造福人类社会了。

在周国成在杨家沟呆了两天后,带着杨承志从后院地窖中搬出来的一大袋子黍稻的种子离开了杨家沟。

在周国成回到燕京后,立即把杨承志说的话上报给了中央,中央立即责成曾经培育出高产水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大师带领专业团队开始着手研究黍稻增产的问题。

他们希望在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内争取把黍稻增产的问题给解决了,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一年种植的时候,黍稻的产量并没有杨承志说的那样低,一亩只有几十斤,在第一年种植后,每亩亩产都在一百多公斤。

这让农科院的专家都认为杨承志说的不真实,他们根本没有用什么方法,黍稻亩产就能达到一百多公斤。

这要是在进行杂交的话,亩产上个几百公斤肯定不在话下,不过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等到第二年的时候,种植的黍稻亩产一下就变成了几十斤。

可用从杨家沟带回的种子的话,亩产还是在一百多公斤,这让农科院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从人家那里带回的种子就能高产,自己培育出来的种子就变成地产了。

可这些农业的精英们根本不信邪,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致力于研究黍稻杂交的问题,可到头来无论他们怎么研究,黍稻的产量都是在几十斤。

到最后没办法,农科院只能放弃研究黍稻增产的问题,他们在转而和杨承志研究黍稻和做的问题,要求杨承志培育黍稻种子,他们负责栽种。

而和华夏政府的农科院抱着相同目的的还有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他们纷纷派了间谍特工之类的精英,都到杨家沟打着旅游的幌子,到杨家沟偷偷往回去带黍稻的种子。

可没想到他们带回去的黍稻种子,和华夏政府种植的黍稻大致一个样子,刚带回去的黍稻种子还能产的几十公斤,可等第二年的时候种出的黍稻每亩只能产上几十斤了。

到了最后,这些国家的科研机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因为黍稻的产量过于低,不得不放弃种植黍稻的想法。

他们就想不出那个青年怎么拥有那种可以让黍稻增产的方法,能让黍稻和小麦一样可以达到亩产四五百公斤。

不过也只能羡慕,他们可不知道杨承志拥有神奇的空间,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能从杨承志手中拿到那个中药的配方。

在黍稻制出来的食品神奇功效的刺激下,很多国家都大力发展中医,他们都希望通过研究中医能找出杨承志手里的配方。

还别说在几十年以后,还真有个国家的一个学习中医的天才研究出能用中药使黍稻增产的配方。

而这一切都是杨承志根本没有预想过的,他最初是怕人们知道他拥有神奇空间,只能说种植黍稻需要特俗的中药配方。

他根本没有想到就因为黍稻的事情,世界上掀起了一场中医热,并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中医天才,在几十年以后真的让华夏中医名满世界了。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后话,现在的杨承志根本不会想到以后的事情,他在送走二伯父周国成之后,开始着手黍稻和空间中早已成了规模的香蒿的种植问题。

黍稻倒还好说,只要能达到灌溉的地方就可以成面积的种植,可香蒿这种作物对环境要求相当苛刻。

香蒿需要生长在阳光充足,地方略显干旱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可不好寻找,没办法杨承志只能在山坡上专门划了一块地,种植香蒿。

今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都吃食了香蒿面的味道,对于这种和黍稻差不多一样低产的作物,杨承志凭借空间水又信心让它变成杨家沟的一道特色面食。

现在杨承志后院的地窖中,那些从陕省温家庄带回来的药草,都被杨承志收到了空间中,现在地窖中堆放的都是黍稻种子和香蒿的种子。

随着天气变暖,大院前面那片六千多亩的山坡已经都翻过一次,变成了一道道梯田,同时从水库到山顶修建了几级的引水工程。

因为毕竟水库距离山顶太高,一次性想把水库中的水引到山上不可能,只能通过逐级引水,最终才把水库水引到了山上。

现在从杨承志的大院朝山上望去,整个山坡一片明亮,虽说这些天平城这边的天气有点变暖,可依旧是零下几度,所以从水库中引到翻起来的土地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结冰了。

杨承志在给平城那些病人治病的同时,又让贾明亮开始跑外,除了订购一批当年可以挂果的果树之外,还让贾明亮到了一趟东北,他想从东北哪里引进一批梅花鹿到时候放养在山坡上。

在承包了这片山坡之后,杨承志心中就有了打算,在种植少量的蔬菜之后,大面积种植果树,同时在果树林中大规模的养殖梅花鹿、黄羊、山鸡野兔之类的动物。

这样果树既可以得到这些动物粪便的给养,也可以为这些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已达到双赢的目的。

他之所以选择养殖这些动物,主要是他大院中有已经变成奇兽的梅花鹿、黄羊,他知道有了这几个家伙的领导,果树园中的这些动物基本上不用害怕跑丢。

至于说大院中的野山鸡,这些家伙也没少服食空间水,虽说现在还不是奇兽,不过也是略通人性,有了这一群山鸡的引导,山里的那些山鸡肯定能再林中安家落户。

在安顿好这一切之后,杨承志找到了村支书杨凤山,把装在心里有一段时间的想法说给了杨凤山。

这个想法其实在杨承志心中酝酿了起码有一年多时间了,可一直没有实施,不是因为别的,主要因为资金不太充足。

从前些天从水头村村支书常玉林家中暗室中得到了三十多亿华夏币的横财之后,杨承志的这个想法也就摆放到桌面上了。

杨承志梦想中一直想把杨家沟打造成一个人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外桃源,在过完年看到传承了几百年的温家庄之后。

这种想法更加激烈了,不过这也只是想一想,杨承志当时还打算,在今年或者明年的时候,自己手头的资金宽裕,村民腰包鼓起来之后,就把这个想法实施。

可没想到今年无意中得到一笔横财,有了这一大笔钱财,杨承志心中的理想有近了一步,这不在忙活完村里的一些琐事之后,立即去找杨凤山商量这件事。

杨凤山和村里的干部们听杨承志的这个想法之后,都是感到了震撼,不是因为杨承志的这个想法大胆。

在现在杨凤山和村里的所有村民心中,杨承志说干什么他们肯定会同意,可问题是杨承志说的这个想法也太骇人了。

整个村子推平以后重建,并且修建的还都是那种复古式的古建筑,杨承志约莫估计了一下,整个杨家沟就按照一百户村民来说,就需要一百多这样的古建筑。

一栋建筑的造价杨承志说至少需要一百万华夏币,这一百多户至少就需要一个亿的华夏币,这其中还不说其他的一些零碎的东西。

杨承志设想要把村里的住户同意划分一下,再在村里修建一些娱乐设施,以及像古代的那种酒肆,饭庄之类的设施也必须齐备起来。

这么一来,杨承志至少要投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资金,这可不是小数目,杨承志也说了只需要每户投资五万华夏币,剩下的钱财都是他给出资。

不过他可不允许村民们私自改动房屋的设计风格,同时房子可以居住,只要是杨家沟的村民都可以无限制的居住,但是不可以出售,要想出售的话就按照市场价赔偿杨承志的一切损失。

杨凤山他们这些人在听完杨承志的解释之后,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感到了浓浓的欣喜,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杨承志的心中会有这样大理想。

村民们基本不用花钱,就可以收到分红和工资,只不过他们必须的听从村里的同意安排,要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杨承志有权收回修建好的房子。

不过这种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因为现在杨家沟的村民们都把杨承志当成了天,杨承志这一年多为他们所干的事情他们可都是亲眼目睹了。

杨承志现在有为他们做这种事情,他们怎么会违背杨承志的意愿,只有傻子才回干出这种事情。

杨凤山等人也劝说了杨承志半天,他们可不想让杨承志这大半年赚来的钱财,就这一下就投到了杨家沟。

可劝说了半天,杨承志只是笑了笑说。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够花就行了,只要杨家沟的村民们能开心幸福,这就是这辈子他最大的收获。

见杨承志这样说,杨凤山他们也不好在说什么,只能同意杨承志的想法,这几天他们就开始动员村民们。

等天气变暖后,采购一批帐篷搭建在村北头的打谷场上,同时让村民们把家里的那些零碎东西都变卖掉。

因为等那种房屋修建好后,这些明显带着现代元素的东西肯定不能再摆放在家中了,杨承志也说了到时候,他会从厂家特别定制一些复古的家具和电器。

这样的话复古的屋子既美观也不让家具同屋子格格不入,在杨承志离开大队之后,杨凤山立即通知村民们到村北的打谷场上开村民大会。

等杨凤山把杨承志说的事情通知给村民之后,村民们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根本不相信这个天大的惊喜。

杨承志这一年来天气给了他们多少好处,他们可都是知道,就说是一年的分红人人都得到了十多万华夏币。

可问题是现在说的是杨承志每户出资好几百万华夏币给大伙修建房子,好几百万华夏币就是在燕京这种地方都能购买到一套差不多的楼房了。

可杨承志就这样白白拿出来给村民了,这让他们一下还真接受不了。人们在听杨凤山说完之后,都追问杨凤山是不是和他们开玩笑。

有几个和杨承志关系不错的村民纷纷拿出电话打给杨承志,想从杨承志那里得出这个消息的正确性。

等杨承志说杨凤山说的都是真的后,村民们一下变的都呆呆的,他们真的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