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塞外江南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村支书的烦恼 (国庆第五天,再求花花,打赏)

三舅,现在说这话还早,这也许是一少部分人的意见吧,现在毕竟神仙醉只是在几个城市的上层中小有名气,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连神仙醉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冷不丁一下就拿一种人们不知道的酒就招待外宾,你说外宾人家敢喝吗”。

“这事是我们欠考虑了,回头我和你大舅回去说一下,不过你这神仙醉如果能分成各种档次的话,我觉得这对神仙醉名气的传播最为有利”。左光忠想了想说道。

杨承志想了想说,“我听爷爷说过,杨家祖上要求自酿的酒必须是最好的口味,要是分成档次的话,口味就不一样了”。

“承志这就真能分成档次”。坐在杨承志身边的王海燕接口问道。

“能,就是其中添加的药材不一样了,不过即使是最低档次的神仙醉也比市面上卖的一般的名酒要好喝一点”。

“承志,那你说这最低档次的神仙醉加上成本原料和药材以及人工什么的,你算算成本费是多少”。王海燕问道。

杨承志点头算了一会,“如果都算上的话,一斤成本价格在五华夏币左右”,这里面他当然没有加上他酿制药酒最主要的原料龙涎草。

“才五块钱,这也太便宜了”,左光忠说道。

“我听爷爷说多,当年杨家的祖辈自己开饭庄的时候,都是出售自己酿制的药酒,最便宜的一种才几文钱,这种酒专门是为受苦人酿制的”。

“如果真能酿制出适合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神仙醉,这酒根本不用打广告什么的,他们就是最好的广告”。从穷苦出身的周老爷子说道。

听这几个人这样一说,杨承志恍然大悟,他一直致力于自己酿制药酒的味道,但却忽略了华夏酒文化的传承。

传承了千年的华夏酒文化,每一种传承到现在的华夏名酒,哪一类不是由最低成的劳苦大众喝出来的。哪一种酒从一酿制出来都不可能名满华夏。

他们杨家自酿的药酒也算传承了一百多年,但到现在还是默默无闻,说自家酿制的药酒口味不好,打死他都不想信,那问题出在那里,刚才老爷子一句话提醒了他。

是缺少老爷子口中的活广告。

想通了这一点,杨承志心里有了打算,于是说道“我这一两天就开始重新搭配各种药材,看看如何酿制出一种最适合最下层的人们饮用的味道最香甜的神仙醉”。

餐厅中的一干人都欣慰的点点头,他们最欣赏杨承志的就是这一点,人们一点拨他,他就能从中明白其中的道理。

“大家别讨论了,等吃了饭坐下在好好谈,看看饭菜都凉了”。左玉霞放下手中碗筷说道。

这一群人才反应过来,他们这是在吃饭,众人相视一笑,不在讨论神仙醉的问题,都伸筷子,举酒杯。

一顿饭。让初次来杨家沟的左光忠和周文英吃的是心满意足。两人靠在沙发上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直叹自己的工作太忙,要是自己天天呆在杨家沟该多好。

下午的时候,左光忠和周文英带着一大车蔬菜瓜果,还有杨承志从山里打回来的野味,开开心心的回燕京去了。

杨承志看着远去的两辆汽车,不由的嘀咕道:比小鬼子扫荡还厉害,后院的果子一个没剩全部摘走,野味拉就拉走吧,还能把冰柜也给带走了。

站在身边的左玉霞,听到了儿子低声抱怨,在他腰间掐了一把,低声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你三舅和小姑呢,要是让他们听到,剩下的东西也保不住了”。

杨承志揉了揉母亲掐过的腰,和左玉霞打了个招呼,一溜烟跑到小酒坊的库房,关上仓库门,鼓捣他的神仙醉去了。

中午吃饭时,一干人的谈话让他找到了一个新的目标,他想尽快研究出一种神仙醉,让神仙醉首先在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中流传开。

杨承志在库房看着一堆草药苦思冥想,想找出一个最为理想的到配方法,让酿制的神仙醉既价钱低廉,又味道纯正。

他在这边思考神仙醉的问题,而在杨家沟大队,村支书杨凤山却是捂着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午的时候,他和杨承志商量好的事情,帮杨承志在村里招十来个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村民去小酒坊帮忙。

起初来报名的大都是村里比较困难的村民,其中倒也有几个过的还算可以的,他们也想过来碰碰运气。

当时杨凤山也在通知中和村民们说了,杨承志的招工条件,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多的,上面还有老人要赡养的。

起初村民们也都赞同这一个说法,认为杨承志优先照顾这些人的做法很好,他们也从村里报名的人中间选出了十个像条件中提到的那样的家庭。

杨凤山见事情圆满解决了,都嘱咐这些人去了好好干活,说杨承志给的工资不低,有好奇的村民就问,去小酒坊帮工,一个月是不是和去年顾得几个人样,也都是给两千多华夏币。

杨凤山笑着告诉他们这次招工的工资比去年多的多,杨承志说了一个月给五千华夏币,年底如果效益好的话,还给奖金。

他一说完这话,围着看热闹的人就翻了天了,他们起初都以为能给个两千多,一年下来也就是三万多块。、他们自己种地,再加上国庆还有五一这些天至少也能赚三四万,这和在小酒坊打工的村民也查不了多少。

可现在工资却是五千,一年就是六万,这还没加上年底杨承志发的红包,他们可都知道,去年杨树春和贾丹萍两家在杨承志家帮忙。

几个月下来,工资一分没花,过年的时候,杨承志还给他们置办了过年的衣服吃的什么的,还每家给了五千元的大红包,就连酒坊打工没几天的几个工人,每人都领到了两千元的红包。

算算人家一年纯收入就是三四万,而自己一年到头能拿到手的也就是个万儿八千的,他们都羡慕杨树春和贾丹萍两家。

现在一听说每月给五千,都急了,都改口说自己的家庭条件和那几家差不多,最后村里的一百来户人都来到大队,都要去杨承志小酒坊去帮忙。

杨凤山怎么说也没人听,都在大队吵吵嚷嚷,这个说他家怎么苦难,哪家说他家老人有什么毛病,另一家说他家孩子上学没钱,反正到了现在杨家沟的村民一家比一家穷。

杨凤山想找杨承志过来,可村民们不答应,村民们现在就不让他走,怕他是去找杨承志告状。把杨凤山弄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