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好姐夫 > 第314章 大治青州

东汉好姐夫 第314章 大治青州

作者:相辞江湖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9:14 来源:笔趣阁

这座军事学院的城墙高度、厚度都超过了邺城,而且都是砖石结构,工程浩大,加上姜盛要求的房舍都要砖石结构,只石材一项就足以搬空学院紧邻的这座山,还要木材、白灰等等。

荀彧在向姜盛汇报工作的时候,姜盛又提出了一项“非分”的要求:搭建建筑框架的时候要用钢柱子!

现在这个时代,白灰都是姜盛新创制的东西,钢柱子为建筑骨架更是首创,这种钢筋砖混结构的建筑方法更是让荀彧和张述惊诧莫名。

姜盛给这两个进行了扫盲,这两人总算明白了这种建筑的优势。张述被姜盛任命为建筑总工程师,张衡的曾孙,应该能担当起这项重任来,原料方面则由沮授全面负责,荀彧则要负责招募工匠,提供伙食和工钱。

荀彧算了算,对姜盛道:“主公,按照这个建造计划全部建成,需要耗费冀州四个多月的税收!”

姜盛没想到建这么个城堡耗费会如此恐怖,就道:“这个学院是我大汉最高军事学府,付出也是值得的。这样吧,我从青州拨付一部分费用,再从甄家商队募集一些,补充进来。再不够的话,我去想办法,但要一点:建筑材料和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

为了保证大汉军事学院的进度,姜盛决定停止一切对外作战行动。集合青州、冀州两州之力,建设军事学院,但单方面停止没有任何作用,姜盛就派荀攸、田丰等人出使司隶校尉部、并州、豫州、兖州、徐州,与司隶校尉和各州牧建立友好关系。

除曹操之外,其余各地都畏惧姜盛雄厚的军事力量,就做个顺水人情,承诺不侵犯姜盛的地盘,并与姜盛友好往来。姜盛为了回报他们,派出商队与各地保持密切的经济往来,那些已被姜盛军中淘汰的老款投石车、两弓床弩也作为商品对外流通,姜盛一家专利的炒面也成为了各州郡抢购的对象。

姜盛起初还只是为了回报他们,没想到还能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润,真是一举两得,于是让甄尧扩充商队的实力,扩大贸易往来。

曹操只是保持中立,不与姜盛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这让姜盛很是意外,毕竟还救过曹操的命呢。

戏志才认为这与袁绍有关,袁绍败亡之后,三个儿子和麾下文武都投奔了曹操,在这种事上,他们自然是抓住机会对抗姜盛。

姜盛想想也对,就没有再苛求什么,为了防止发生变故,姜盛让张郃率青州营驻扎在般阳县(今淄博淄川区),防范曹操。

刘虞现在是老老实实地呆着,姜盛麾下的徐荣、宋宪、魏续、丘力居、高览五支兵马分布在刘虞势力范围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上,随时都可能灭掉刘虞,所以姜盛根本不担心刘虞会生事。

姜盛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冀州大地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那些投入到原料采集和学院建设中的工匠们都有工钱,还管吃管住,虽说累点,但都积极参与。

先不说别的,单是姜盛的土地政策,就足以让百姓们拥护支持,冀州对于均田制早已全面铺开,大批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特别是袁绍和公孙瓒覆灭之后,各地流民涌入冀州,成了冀州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冀州的冶铁业、手工业、农业都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天下十三州中最富庶的地方,塞外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在邓茂的积极调度下,大量被开采出来,运往邺城。

大汉军事学院的第一组建筑就是两个冶炼工坊,杨凤从乐安派了大批冶炼工匠,轮班日夜开工,生产钢柱钢架,直接用于学院工地。

大汉军事学院的建造成为冀州和青州的首要大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此不表。

姜涵百天之后,姜盛即去了青州,在青州广泛推行“均田制”,并针对青州靠海的特点,大力发展渔业捕捞。

姜盛没有当过海军,不懂船的结构,所以没有对渔船建造指手画脚,只颁布法令鼓励百姓集资建造中大型渔船,尝试往深海活动。

在渔业捕捞过程中,对于那些确实结实耐用的渔船,姜盛会出高价收购,后来有一帮精通造船的老渔民专门设计建造大型船卖给官府,姜盛是照单全收,然后凭着后世参观海军舰艇的记忆对甲板进行改造,变成作战船只,这是后话。

现在姜盛没有财力建设造船厂,就发动百姓从事造船业务,也算是一举两得。

黄巾作乱青州多年,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现在的农产自保就已经不错了,姜盛目睹这种状况,就发出垦荒的动员令,要求十六周岁以上的劳力每年至少要垦荒十亩,其中一亩永久归此人所有,五年内免交赋税,多垦者每五十亩得田一亩,享受二十税一的优待。

为了确保税收和土地合理配给,姜盛在各郡县增设户籍官职位,专门负责人口普查和土地登记造册,为州牧府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后来在冀州和幽州两郡推行下去。

虽说也有世家大户多有抵触,但姜盛软硬兼施,先是派人劝说解释,得到了大部分世家大户的认可,然后对那些不服从法令并对抗官府的大户进行武力压制。

青州的世家大户屡遭黄巾之乱,深受其害,姜盛平定了黄巾,单这一条就得到了大多数的拥护,土地政策虽然限制了世家大户的土地兼并,但也不是过度束缚他们,还是有些好处的。

有些主动把多占的土地交还官府的大户,姜盛也是有优待的,他们中的优良子弟都得到了姜盛的破格提拔,在各郡县谋得一官半职。

有了这种优待,那些大户们都站在了姜盛的战车上,对于青州农耕经济的恢复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青州热火朝天搞发展的时候,有人跳出来找事,潘璋发来的情报让姜盛气愤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