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好姐夫 > 第269章 蔡邕之罪

东汉好姐夫 第269章 蔡邕之罪

作者:相辞江湖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9:14 来源:笔趣阁

姜盛直犯嘀咕:“当初皇上曾多次想办法东归,都未能实现,现在可以了,他为何反而不走了?”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奉孝尽管直言。”

“董卓掌权之后把皇上由雒阳迁来长安,而现在主公掌了军权,又要奉皇上东归雒阳?表面上看,与董卓大同小异,皇上已遭流离之苦,主公的想法,能得到他的支持吗?”

郭嘉的一番话让姜盛警醒,献帝是名正言顺的最高领导者,姜盛潜意识里没有注意这个事实,所以考虑事情的时候还是有些一厢情愿。

“不管怎样,我都要向皇上进言,尽人臣之责,结果就不是我所考虑的问题了。”

“主公贵为太尉,若是皇上不肯迁徙,主公岂不是也要留在长安?”

姜盛苦笑道:“是啊,就这几千人马对抗近十万西凉大军,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长安并非雒阳,短时间内招募民兵守城是根本不可能的。”

“听闻主公之前与马腾有过交集,不如快马送信给马腾,让马腾派军攻略西凉。西凉军腹背受敌,短时间内必不敢轻动,主公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马,以应不测。”

“马腾态度不明朗,之前也只不过是保持中立,如果让他出兵牵制西凉军,一种可能就是会遭到拒绝,另一种可能就是马腾趁机掌控西凉,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诚然如此,马腾久居羌族区域,兵强马壮,要是掌握不好,必会反噬。那主公何不先发制人呢?”

“先发制人?”

郭嘉正要答话,突然听到太尉府庭院里一阵嘈杂声音,姜盛令姜六钗前去查看。

小六去查看一番之后,带了一名女子进来。

“蔡琰拜见太尉大人!”那女子正是蔡邕的独生女蔡琰。

“昭姬深夜来此,不知有何要事?”由于童琳的关系,姜盛对蔡琰也算相熟,直接用表字称呼她。

蔡琰“扑通”一声跪倒在姜盛面前,哭道:“求大人救家父一命!”

姜盛连忙伸手扶起,问道:“蔡叔叔发生了何事?”

“今日王司徒在家中设宴,邀请家父赴宴,家父不知为何激怒了司徒大人,然后就被交到廷尉府了,有熟识的人递出消息说,司徒大人认定家父乃董卓余孽,要以叛逆之罪论处。”

“有没有搞错?王司徒怎的也是非不分了?你别急,我先派人知会廷尉府。明日一早我就去见王允,定要救得蔡叔叔。”

“妾身谢过太尉大人,那我先回家了,万望大人施以援手。”蔡琰悲悲戚戚,离开了太尉府。

“蔡侍中才华横溢,素有正直之名,之前乃是受董卓所迫,绝非与董卓同流合污之人,王允岂能不知?此事自有公论,主公只需陈说利害,想来王允也会卖主公的面子。”

且说蔡邕被拿入廷狱之后,大感冤屈,但他也知道王允总揽朝政,托人伸冤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于是苦求狱卒,让他们取来文房四宝,连夜写成奏表拜托狱卒代为呈给廷尉卿。

那狱卒敬重蔡邕的才德,于是应承了此事,蔡邕在表中称愿受刖足之刑,以留得性命把汉史写完。

廷尉卿见了姜盛的印鉴,确认无误,也知道姜盛是个不好惹的主儿,于是就派廷尉丞亲去狱中安排,好生照顾蔡邕,蔡邕就把自己的上表交给了廷尉丞。

廷尉丞看过之后,即与廷尉卿商议,廷尉卿道:“王允要杀蔡邕,姜盛要保蔡邕,现在朝廷是这两个人的天下,我们夹在中间不好做啊。”

“那大人的意思是?”

“好生照顾蔡邕,拖着不办。”

“那万一要是王司徒问起来,我们该如何作答?”

“正在严加审讯,深挖罪行!”

“嗯,有道理,就让太尉与司徒去解决吧。”

第二天清早的时候,姜盛就去拜访王允,郭嘉自告奋勇要去说服王允,姜盛觉得体现不了诚意,于是亲自来此,而令郭嘉置备娶亲之厚礼,准备接貂蝉走。

王允正在洗漱,家丁来报说太尉求见,王允没好气,就让家丁引姜盛去书房稍待。

过了两刻钟的时间,王允才姗姗来迟,打着哈哈,说道:“哎呀,老夫昨夜醉酒,今日起得晚了,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司徒公乃性情中人,理解理解。”

“不知太尉来此有何贵干?若是接亲,大可不必,貂蝉虽说以义父称我,实际上是我府中歌姬,赠与太尉又有何妨?尽管接走便是,还用劳动你大驾光临?”

“司徒公误会了,我来此并非为貂蝉之事,而是为蔡邕而来。”

王允马上就冷下脸来,冷冷说道:“蔡邕乃董卓余孽,不知太尉有何见教?”

“伯喈(蔡邕的表字)是旷世的奇才,不仅善辞赋,书法造诣也是天下闻名,而且精通经史,我大汉很多事他都耳熟能详,应当让他续写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从德才上说,他忠孝两全,名声极佳,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司徒公和朝廷威望吗?”

“太尉是来当说客来了!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以致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乱写文章。否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这种人,多之无益!”

“司徒公此言差矣,蔡邕累次拒绝征召,董卓以诛三族之威慑,强令蔡邕受召入朝,此事天下皆知,且蔡邕为官期间无所事事,置身于事外,并无为非作歹之事。岂不闻有德之人乃国之纲纪,写作著史乃是国之典籍,今杀蔡邕一人,而失纲纪典籍,朝局岂能长久?”

王允听了之后不作声了,蔡邕乃当世大家,若是因为他为董卓而发的一声叹息就杀了他,恐怕也很难跟天下士人交代,于是道:“不管怎样,蔡邕为董卓痛惜,有失大家风范。”

“一番责罚当然有必要。”

“你我且上朝去吧,听听廷尉卿对蔡邕的审讯情况,然后再对蔡邕的责罚作出决定。”

两人暂时这么说定了,然后一同上朝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