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好姐夫 > 第255章 颍川之行(1)

东汉好姐夫 第255章 颍川之行(1)

作者:相辞江湖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9:14 来源:笔趣阁

姜盛见台下各级军官都安静了下来,就缓和了一下语气。

“这里是你们提升能力的地方,也是培养未来中高级将领的地方,你们都在军中多年,有的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将军;也有的一直混在低级军官,不管怎样,这里——是你们的机会!要成为中高级将领、光耀门庭,还是默默无闻,甘做普通兵卒,就看你们在这里用不用功,努力还是不努力!我姜盛自黄巾起,历经上千次战阵,见过了太多的生死!有的是军官无能,致使麾下万千将士顷刻间死于非命!有的是战功赫赫,却得不到提拔!什么原因?”

台下都是鸦雀无声,姜盛顿了顿,说道:“*****庸者为将,是为其一;为将者不懂战术、有勇无谋,是为其二;军队上下,只凭经验,不知学习,是为其三!这三条,将于今日起,从冀州军队中彻底消失!这里,就是起点!”

台下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早有准备的战鼓队开始擂起鼓来。

这些来参训的军官都是于禁、徐荣、徐晃、荀攸等人整顿完各郡县军队之后保留下来的将领,大部分是平民出身,那些凭借送礼行贿提拔上来的庸才都已被清理出去,所以对于姜盛的公开表态都表示欢迎和支持。

他们也听出了姜盛的意思,要想得到提拔,一是靠战功,二是要经过这里的集中训练,身份门第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姜盛讲完话之后,徐晃又强调了训练基地的管理制度和学习安排,最后强调了一点:“在这里你们不只是学生!还是战士!在学习期间,你们也可能要参与战事!所以,你们要随时保持旺盛的斗志!战斗也是学习!”

这是徐晃临时加的内容,姜盛事先也不知道,听徐晃这么一说,姜盛也即认可,这可不就是后世战争年代的干部团、军官营之类的,全是军官,但也要与普通部队一样参加战斗!

姜盛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地听从指挥,更能创造性开展工作,思维要放开,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忠诚和信任!如果现在韩馥提出这个来,姜盛就不一定乐意了,虽说姜盛厚待韩馥,但还不到完全信任的时候。

开训典礼结束后,这三千多人就按着各自的分组重新编排,已经打乱了原来的编制序列,随姜盛从乐安来邺城的将士们除了一部分纳入训练外,其余的都充当了管理干部和教官。

这是姜盛参照后世军校的模式搞起来的,这也是姜盛创立军校的雏形,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吸收进来,徐晃也深得真传,经常跑到姜盛那里讨教,为了保证训练营的质量,姜盛把田丰、田豫、张郃调到了训练基地任总教官。

荀彧担任了别驾,总理冀州政务,主要负责军务之外的一切事务,可以说是姜盛的副手,这让荀彧大为受用,他来冀州寸功未立,就被姜盛如此重用,心中感激莫名,于是向姜盛荐才。

“主公,我之同乡郭嘉、戏志才、陈群、辛毗等,皆有大才,愿为主公聘之,请主公准许!”

“此乃大善之举,文若荐才之功,我必厚赏!”

“能为主公效力,实乃属下之荣幸,我明日便启程回颍川。”

“大才者,一定要以诚相邀,三日后,你我同去颍川!”

荀彧躬身一礼,道:“主公礼贤下士,实乃明主!”

姜盛现在严重缺乏人才,急需招揽一批文武官员,在安顿完训练基地的重大事务之后,既与荀彧换上平民服饰,带了十余名随从南下,冀州的日常事务就让田丰继续主持。

河内和颍川都是四战之地,自黄巾起,到董卓专权,再到诸侯混战,从来就没有停息过战火,百姓流离失所,满眼都是断壁残垣,一片荒凉。

这里号称是大汉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现在却如蛮荒之地,姜盛这才出行只带了“姜九钗”其中的六人和十名精锐卫兵,由于变换了装束,看起来像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出行,倒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目。

姜盛一行人走了数日,估摸着也快到颍川郡了,但是人烟越来越稀少,到得后来,连个投宿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一处破庙暂时安歇,几名卫兵寻了些干柴,点燃了篝火,又去附近打了些水,用铁壶烧水。

荀彧见他们都有随身带的铁碗,干粮袋中也都有粉状物,心中好奇,但又不好意思打听,只得自己坐在一边啃馒头。

姜三钗端着碗盛了半碗开水,从干粮袋中取出了少量粉状物,洒在了碗中,又用筷子搅拌了一会儿,然后把泡好的粥端到姜盛面前。

现在姜盛军中带的碗都是按着姜盛的图样烧制出来的,主要成分是铁,但也掺杂着陶瓷、铝等物质,防锈又保温,碗沿上都有两个小孔,正好用铁条挂住,可以架在篝火上面烧,美中不足的是,烧热的碗都需要用布垫着拿,要不然就会把手烫坏。

这些粉状物也是姜盛之前发明出来的,把米粉或者面粉混杂着食盐、葱花、肉末炒制出来的,类似于后世的炒面,行军打仗的时候,只要点燃一堆篝火,就不必埋锅做饭,将士们只要这么冲泡即可,就着肉末汤吃馒头,省去了很多麻烦。

姜盛本来想做方便面来着,但几次试验都失败了,面条根本拢不到一起去,一炸就碎,后来因为事务繁忙,也就没有继续试验,这事就放之脑后了,今天喝到了炒面粥,才又把这事想起来了,等回冀州之后一定要把方便面搞出来。

其他人也都如此炮制,不一会儿,就有香气飘了出来,荀攸闻到香味,里面有葱香味,忍不住咽口水。

姜盛见荀彧在那里干嚼馒头,这才想起来,荀彧并未到军中体验过生活,没有准备这些东西,于是道:“文若,为何自己在那里啃馒头啊?过来,过来,尝一尝军粮!”

荀彧早就想过去看个究竟,只是碍于面子,姜盛既然开口,他也不推辞,直接坐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