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东汉好姐夫 > 第191章 董卓乱政(1)

东汉好姐夫 第191章 董卓乱政(1)

作者:相辞江湖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9:14 来源:笔趣阁

董卓以雒阳各路兵马各自为政、管理混乱为由,派徐荣、李傕等出面整顿,遭到了各部的反对。

但很快反对声音就没有了,因为挑头反对的左校尉夏牟被徐荣砍了,随后少帝下达了诏令,把新军归入董卓指挥,又拜丁原为执金吾,执掌北军。

袁绍、曹操虽然也对董卓掌新军持反对态度,但毕竟是诏令,他们还不敢公然抗旨,只得接受这个结果,继续担任他们的校尉职务。

收了新军,还有三支队伍让董卓睡不着觉,其中一支就是车骑将军何苗,这货是何进的堂弟,与阉党不清不楚,对于何进的死,他也是有责任的,董卓就接受了李儒的计策,在雒阳散步消息说何苗、何太后和舞阳君与宦官勾结,共同害了何进。

何进的部将吴匡早就有所怀疑,现在城中又流传着这个消息,在董卓的弟弟董旻来拜访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连夜攻入何苗府中,把那何苗砍死,然后收编了何苗的部属。

除掉了何苗,董卓又盯上了丁原和姜盛,丁原为执金吾,掌管了京中的禁卫部队,也就是北军,直接与董卓对立,李儒已经在为董卓谋划,而对于姜盛这个早已闻名天下的平东将军,董卓很是忌惮,但他要除姜盛的想法被李儒阻止了。

“文优(李儒的字)为何持不同意见?”董卓对这个女婿很是倚重,事无大小都听李儒的意见。

“姜盛素有贤名,名望很高,若是岳丈大人对付姜盛,势必会造成天下臣民的不满,而且他麾下有一支以一敌百的玄甲骑兵,据说护乌桓校尉和乐安太守审配都是他的人,他的实力不容小觑,须得从长计议。”

董卓点了点头,道:“姜盛能征善战,吃他也得养好了牙口。若是能为我所用,则善莫大焉。”

李儒道:“现在正是拉拢他的好时机。”

“此话怎讲?”

“万年公主乃是先帝赐婚给姜盛的,若是岳丈大人顺水推舟,为姜盛操办大婚之仪,他岂不是感恩戴德?到时候,再许以高官厚禄,比会为我所用。”

“姜盛有兵有钱又是三品的将军,迎娶公主也不是什么难事,恐怕不会在乎这些吧?”董卓觉得姜盛这个人并非这些所能收服的。

“也是,那还有一策可用。”

“尽管道来。”

“陈留王刘协与万年公主交好,而刘辨是何进的人,我听说在何进被杀之前,还在谋划对付姜盛,如此一来,姜盛必定不会保刘辨,而可能保刘协。如果岳丈大人行废立之事,扶刘协上位,姜盛必定会支持,如此一来,岂不是为岳丈大人所用?”

董卓笑道:“此计大善!现在我看那刘辨左右都不顺眼,这事得趁早办了。”

话表两头,何进在密谋对付阉党的时候曾派骑都尉鲍信回乡募兵,鲍信募得士兵三千,昼夜兼程,奔雒阳而来,但行至半路,鲍信得到了何进被杀、董卓救驾的消息。

回到雒阳城外的时候,鲍信打听宫中局势,被告知新军和南军已尽归董卓,心中忧虑,就趁夜去拜访袁绍。

“本初兄,董卓如今手握重兵,招摇过市,以兵威震慑朝臣,日前又矫诏执掌新军,肯定心怀不轨。如果不趁他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将来我们必然吃亏,朝政皆为其所乱。新军刚入他麾下,指挥混乱,我们若是发难,定会擒得董卓。”

袁绍想了想,说道:“董卓势大,不可轻举妄动,一旦失败,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现在董卓羽翼未丰,若是不提早动手,等他稳住了脚跟,再图他就难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允诚兄,请恕在下无能无力。”袁绍还是拒绝了鲍信的提议。

鲍信很是失望,悻悻地离开了袁绍府中,他本来还想去拜访丁原,但听说丁原和董卓一起护送少帝回宫的,一时还摸不清丁原的立场,所以就不去找丁原了,而是拜访另一股势力,那就是平东将军姜盛。

在雒阳城中,姜盛的实力虽然不强,但也是除了董卓之外最强的了,而且姜盛与董卓向来没有交集,也未参与朝中的争权夺势。

“允诚兄,深夜造访不知所为何事?”姜盛把鲍信迎进府中。

“姜将军对董卓怎么看?”鲍信开门见山。

“董卓虎狼之心,欲霸朝政,不可不防!”姜盛也不含糊。

“既然将军一语中的,想来是有所准备。在下麾下三千士卒,愿听将军差遣。”

“允诚兄忠君之心,本将佩服,只是本将也爱莫能助啊!”

“将军向来忠义仁厚,为何不能救朝廷于危难呢?以你之能,必能成功啊。”鲍信有些失望。

“允诚你有所不知,万年公主与我情深义重,此刻在宫中受董卓所制,我投鼠忌器啊。”

“董卓一日不除,公主都会受其所制,将军就不想救心上人于水火?除掉了董卓,你于朝廷有大功,居庙堂之高,当会得偿所愿。”

“可我在除掉董卓之前,恐怕公主早已香消玉殒。我姜盛向来无意争权,只愿心爱之人平安快乐,至于董卓专不专权,我并不关心,若是他对我的人不利,我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既然如此,在下告辞!”鲍信掉头就走,大步走出了平东将军府。

鲍信走出平东将军府之后就直奔河南尹王允的府邸,王允的河南尹还是何进提拔的,而鲍信原来也是何进的人,所以很是热情。

鲍信就说明了来意,希望王允串联清流之士共同对付董卓,谁知王允却毫不关心,只说“容后再议”。鲍信苦劝无望,只得离开了王允府,天亮之后,鲍信即率领部下撤回了泰山郡。

姜盛知道些历史,万年公主只是他的一个借口而已,他的真实意思是借董卓之手扶刘协上位,等董卓引起众怒之后,他再登高一呼,保皇讨董,当然了,此事事关重大,肯定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最亲近的人。

在鲍信拜访袁绍、姜盛、王允期间,董卓也没闲着,正在与李儒议事。

“岳父只有前将军之职,掌控朝政多有不便,何不迫皇上拜为三公,以方便行事?”李儒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